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酒仙

2015-08-20 10:03 作者:夤夜满月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酒仙,姓许名九。20多岁进社办企业的一个铸造厂工作。因为有高中文化,初进厂时工作又表现不错,不久就被提拨当了会计。刚任会计时,他几乎没有什么酒量,第一次因工作陪客饮酒,还喝得酩酊大醉,很是难受和狼狈。为能在酒席桌上表现出男人的潇洒气度,酒仙决定练大自己的酒量。他请教那些酒量大的人增大酒量的秘诀,他们无一例外地教他道:酒量靠练,只要第一餐喝醉了,第二餐坚持接着喝,如此反复,酒量自然会练大。酒仙练酒心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折不扣地照此方法练酒,哪怕中午喝得醉醺醺的,到了晚上他都强打精神坚持饮酒。这种方法果然见效,不到一年的时间,酒仙的酒量长进惊人,一顿一斤多白酒已不在话下。酒量练大后,随着而来的酒瘾也上了身,之后,只要一天不饮酒,他身上好似有千万只蚂蚁在蠕动,浑身很不自在。

那时的社办企业属集体性质,80年代曾红火过一段时间,每到中午一般都有接待。凡来客厂长都把酒仙带上,一来他酒量大,可以帮他挡酒,二来他是会计,酒桌上多熟悉客户,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往来。酒仙很感激厂长对他的“厚”,酒桌上发挥酒量大的优势,表现得积极主动,不但帮厂长挡酒,来者不拒,还频频出击,非得把客人喝得个东倒西歪,甘拜下风才肯收场,把席间闹腾得杯盘狼藉才尽兴。长年累月的推杯换盏,劝酒行令,酒仙练成了饮酒的斫轮老手,喝酒在集镇上有了名气,若大一个集镇几乎没有人能超过他的酒量,于是有人给他取了个“酒仙”的好听绰号。

饮酒毫无节制,自然有出丑或闹出笑话的时候。酒仙后来身体对酒精有了依赖,喝酒不到昏昏沉沉就不放杯,每天晚上不到十多点钟就不肯散席,不回家。他家住在农村,离集镇有四五里路,酒席散后待他飘飘忽忽地走回家,已经很深了。老婆对他嗜酒如命,整天生活在醉乡里很是不满,不仅是回家晚,夫妻间交流的时间少,更糟糕的是每天晚上他都把呛人的浓烈酒味带入房间,弄得她恶心难眠。为此,老婆无数次斥责过他,但无奈酒瘾已深入酒仙的骨子里,已成为维系他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再骂也无济于事。为了减少老婆的责骂,酒仙动了点脑筋,想到了一个减少把浓烈酒味带入室内的办法,那就是进屋之前先将肚子里的酒抠掉,这样不仅自己清醒、舒服些,进了屋酒味也不那样浓了,多少能减少妻子的不满。但这种想法付诸实施后,却传出了一个令人捧腹的笑话。酒仙的老婆在家种地,还养了二头猪,猪栏就在正房的右侧,是酒仙回家的必经之处。酒仙第一次抠酒就吐在猪栏内。他想猪会把秽物吃掉,难闻的酒味也不至于到处的飘散。果然他抠出的秽物猪极喜欢吃,两头猪争相抢夺,吃得干干净净。第二天早晨,酒仙的老婆起来喂猪,发现两头猪一反常态,酣睡不动,赶也赶不起来。开始她认为是猪得了病,有些担心,但转念一想,昨晚都是好好的猪,怎么会突然得病呢?狐疑中她在猪栏边左瞧瞧,右看看,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酒味,还看到了一丝半点的秽物,她顿时恍然大悟:猪醉酒了!她悻悻地跑回家中,将熟睡中的酒仙拉起,质问情况。酒仙见事到如此,只好一五一十地说了。猪醉酒的故事,后来演绎了无数次,但酒仙的老婆觉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却捂得很紧,但天长日久还是传开了,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料。

酒仙当了几年会计后,因对管理有些经验,又服从领导,酒席上又舍生忘死地为厂长挡酒,深受领导信任,被提升为厂长。当了厂长的酒仙工作担子重了些,不但要负责厂里的全面工作,有时还被乡政府抽去支持“中心”工作。那时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遇到了“钉子户”政府都要组织大的行动,机关人手不够,就抽调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支持。一次,政府要到位于鄱阳湖中的一个偏远村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攻坚战,抽调单位的负责人支持,酒仙也在其中。因为是季,鄱阳湖的水已经涨了起来,只能剩船才能进入那个村。一条机帆船载着十几个人,突突突地向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深处驶去,不大一会儿功夫,船就行驶到了湖的深处,岸上看似平静的湖面,此时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小船就像一片树叶,颠簸在波涛之中,仿佛一个恶浪打来,即刻就会倾覆。酒仙只要不被酒灌得昏昏然,是个胆小之人,那天早上他没有饮酒,神志清醒,见此情景,他慌恐地蹲伏于船仓内,心中颤抖不已,吓得有些魂不附体。他双手紧抓船舷,脸色铁青,双唇紧咬,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浪头,心中在默默祷告菩萨保佑,不要叫浪头把船打翻。这时,不知谁诙谐地说了句:看样子今天大浪要把我们送到龙王爷那去的!酒仙听了,勃然大怒道:“这个时候,你还讲这种不吉利的话,不想活了!”生怕一句玩笑话成为谶语,葬送了他的性命。其实,在鄱阳湖中经受过风浪的人,都知道这种波浪属正常情况,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只是酒仙胆小,又极少经受风浪,所以被大风大浪吓得三魂丢了七魄。第二天下午,完成了工作任务返回时,酒仙似换了个人,坐到了迎风破浪的船头。因为他中午喝了不少的酒,有了几份醉意,不再惧怕风浪。他任由浪花溅到自己身上,若无其事的样子,还与众人淡笑风生,自告奋勇地给大家讲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绘声绘色,直听得大家鸦雀无声。

酒仙嗜酒成性,又毫无节制,不但慢慢影响了他的自身形象,还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在他当厂长的几年时间里,厂里生产没有起色,效益低下,工人的收入也下降了,对他多有微言。上级得到反映后,经调查核实清楚,一纸红文把他的职务给免了。新来的厂长是个务实的领导,反对大吃大喝,限制招待支出,酒仙因为已不是厂里的管理人员,新厂长又不喜欢他这种嗜酒如命的人,自然失去了陪客的机会。自从免了职,酒仙颓然、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让他感到深深失落的是没有了热闹的酒局,这比失去厂长职务更使他难过。失去了热闹的酒局,酒仙有一落千丈的感觉。在家里没有觥筹交错的喧闹,他像一只关进了笼子里的困兽,焦躁、困惑、不安,有种被遗弃的悲痛。但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酒仙想到了一条蹭酒的法子。集镇上的酒店虽然多至十几家,但酒仙就像对自家的厨房一般的熟悉,而且哪些人经常会到哪家酒店饮酒,他都了如指掌。到中午酒仙的酒瘾来了,就装着镇定从容的样子走进一家酒店,随便推开一间包厢佯装找酒伴的样子,随口说句:某某不在这间吗?他请我来喝酒,不知在哪个包厢。他像个演员,戏演得十分的真实,没有人能看出破绽。这时酒桌上熟悉的人马上会说:许厂长,只要有酒喝,哪桌都一样,尽是熟悉的人,就在我们这一桌吃吧。他当过几年厂长,酒桌上的朋友多的是,虽然免了职,朋友都给他几份面子,会真心地留他。这当然在事先在酒仙的意料之中。酒仙只要有人留他喝酒,再也不会假意推辞了,找到一个位子,无拘无束地喝起来。酒仙这样蹭酒喝的伎俩,给他解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酒馋。但这种伎俩周而复始地重演多次渐渐被人们识破了,便对他有些鄙视,不再留他喝酒。有时他还像从前一样到酒店推开包厢,酒席桌上的人就会冷冷地说:你要找的人不在我们一桌,你到别处去找吧!酒仙听得懂那话里的鄙视意思,就一脸愧色地退出。他深深品到了世态炎凉的味道,知道自己已不是昔日的厂长了,酒蹭多了,人们已经讨厌他了。从此便知趣地不再去酒店蹭酒了。

酒仙囿在家中,心中有种从未有过的憋闷,曾经的酒局没了,蹭酒的伎俩被人识破了,酒瘾来了为了解酒馋,他开始不顾尊严的缠酒喝。到了中午看到昔日要好的朋友,就厚着脸叫朋友准备酒菜,朋友看在昔日的情份上,不好意思拒绝他,在家炒几个菜,不够再到饭店端几个盘子,凑合一桌。见了酒,酒仙就喜上眉梢,如鱼得水,情绪立即高涨起来,心中充满幸福快乐,在酒桌上一边天南海北地高谈阔论,一边慢斟,细品,从中午边能喝到太阳偏西,喝得朋友心急如焚,但又不好直说。第二次窥见他,就避瘟神一般远远就躲开。这样,酒仙在外找酒喝的最后一条路也被自己堵住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开始取代计划经济,社办企业中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渐渐倒闭了,酒仙所在厂也在其中。厂子倒闭了,但有办厂经验的人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办起了个私企业,酒仙因嗜酒如命,不思进取,当别人个私企业办得红红火火时,他却走进了下岗队伍行列,没有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越来越拮据。好在一个发迹了的朋友怜悯他,请他到企业当了会计,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酒仙尽管日子过得江河日下,但嗜酒依然如故,私企求的是经济效益,招待开支很少。外面没有了酒解瘾,酒仙在家哪怕就着花生米也要过足酒瘾。

快到60岁时,酒仙得了一场大病,到医院一检查,诊断为肝癌,还是晚期。本来性格还算乐观的他,一听说得了绝症,精神就崩溃了,不多长时间,人瘦得像具骸骨。但神志清醒的他,对前来看望他的人,不忘告戒说:酒喝多了不好哇!我这条命是喝酒送掉的,现在完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7999/

酒仙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