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气豪气勇气

2015-07-18 10:12 作者:方舟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毛泽东诗词之魂

中国古代被称为亚圣的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被称为“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读毛泽东诗词,50多年来诵读不断,每读一次都觉得有一种东西在鼓舞着我,推动着我,促我朝着选定的目标奋进。当自己遇到挫折时,它给我百折不挠的毅力;当自己小有成绩时,它给我指出更加绚烂的前景;当自己昧于家事私事裹足不前时,它让我登高望远,重新迈开前进的步伐。我反复思考过,毛泽东诗词这种巨大的力量来自何处?当我读到孟子前面那段话时,我突然领悟到,原来这种力量,正是来自充溢于毛泽东诗词中的那种浩然之气。这是一种符合历史前进规律、代表人民利益的正气;一种胸怀远大理想、坚信事业必胜的豪气;一种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勇气。这正是毛泽东的诗词之魂。正是这个不朽的诗魂,铸造了毛泽东诗词震撼人心的巨大威力和光照千秋的巨大魅力。

正气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两句著名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察社会,科学地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并带领中国人民沿着正确轨道、朝着正确方向前进。这种科学认识和革命实践,反映在他的诗词中,就成为一种拨乱反正、鄙视邪恶的人间正气。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正处于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关键时刻。当时,自诩为抗日领袖的蒋介石坐镇重庆,一心想在中国重新建立一个专制独裁的蒋家王朝。但他廹于国内人民群众要求和平的呼声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作出和平的姿态,假惺惺地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议建国大计。为了民族的前途,也为了揭穿蒋介石的假面具,毛泽东决定亲赴重庆参加谈判。赴渝期间,毛泽东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有名的《沁园.》一词。这首词以强烈的国主义思想,热情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褒贬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结,把正在为建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这首词在当时的重庆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无不被毛泽东那种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和词中洋溢的凛然正气所感动。正如词中所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由于受自己文化修养和历史时代的局限,这些帝王所建立的王朝一个一个都消亡了。历史发展到今天,建立新中国的重任落在了当代中国人民的肩上,这正是所有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奋发才智,创造辉煌的大好时机。可是以一己私利观察事物的蒋介石看了这首词却说:“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他就如毛泽东另一首词中说的“蓬间雀”一样,是无法理解“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之志的。

毛泽东的革命正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央苏区时期和建国后六十年代的诗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央苏区时期,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处于劣势,它所面对的是数倍、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中央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高瞻远瞩,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英明论断,坚信我们是正义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他在1930年7月的《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中写道:“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赣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我们红军是正义之师,它有百万工农群众参与,有全世界工人阶级的支持,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在1931年写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毛泽东用以下诗句描写了我们的威武之师:“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岷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正义的力量是谁也挡不住的,那些逆历史规律而动的反动派,终究要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国际共产主义内部掀起一股反华逆流,它们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相配合,企图孤立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毛泽东拍案而起,大义凛然,在他的诗词中以尖锐泼辣的语言,怒斥、嘲讽了他们的卑鄙伎俩。在1961年11月17日写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毛泽东热情地歌颂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那种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精神,号召人民发扬这种精神,澄清卷土重来的“妖雾”。在1963年元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他以嘲讽的口吻写道:“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反华小丑终究挡不住中国巨人的脚步,结果只能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在1961年9月所写的一篇为庐山仙人洞题照的《七绝》中说:“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从正面歌颂了一位革命者在大风大浪面前泰然处之、从容镇定的气度,这是一个正义者的形象,这是一首正义之歌。

豪气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过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如李白、苏东坡、陆游等,他们的诗歌充满着豪放之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豪放派”。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不但在风格上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优良文学传统,而且把它同自己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预见紧密结合了起来,使这种豪气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这块土地之上。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艰苦卓绝的壮举。毛泽东在《长征》中,用八句诗对这个壮举作了概括,写得艰苦壮烈,又举重若轻,什么五岭逶迤、乌蒙磅薄、金沙水拍、大渡桥横,这些艰苦的自然条件在工农红军面前算得了什么呢!“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红军的壮志豪情,写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气,是同他的崇高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35年10月他所写的《念奴娇.昆仑》一词,在述说昆仑的千秋功罪之后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气,不正是他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的写照吗!还有《七律.庐山》中的“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无不凝结着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憧憬与思考。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毛泽东对长江有一段豪情万丈的精彩描写:“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个半世纪前的美好理想,随着长江大坝的建成,不是已经变为现实了吗!

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气,也是同他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蒋介石强大军队的围剿下,红军处境极端困难。可是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却充满着藐视敌人、藐视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在1928年秋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中,对一次战斗是这样描写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人胸中藐视敌人、胜券在握的豪气,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1965年,毛泽东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在叙述了井冈山的巨大变化之后说:“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里有夙愿得偿的喜悦与自豪,也有对正义事业必胜的经验的总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挺立于时代巅峰、引领时代前进的高大形象。

勇气

正气、豪气,铸就了勇气。毛泽东过去多次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就是一种勇气。两军相逢勇者胜,勇是枪尖,勇是刀刃,要制敌于死地获得最后胜利,最终靠的就是勇气。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首先举起武装斗争大旗的。他所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这种革命的勇气,在他的诗词中也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写的是勇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写的是勇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云》)写的还是勇气。

毛泽东诗词中所称赞的勇气,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大智大勇,是敢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的弥天大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弥天大勇。194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蒋家王朝退居长江以南做垂死挣扎,企图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以求卷土重来。这时,在国际共产主义内部所谓“南北朝”的论调也甚嚣尘上。是打过长江去,把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停滞不前,养痈遗患,使革命半途而废?这时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一身是胆,坚决顶住了国内外压力,果断下达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终于夺取了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对传统“穷寇勿追”经验的反叛;“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对传统经验教训的正确汲取。如果没有这种超人的勇气,也许中国革命的胜利还会推迟许多年。

在毛泽东的许多诗词中,还以形象的手法,塑造和歌颂了一个个勇敢者的形象。在《十六字令三首》中的第二首“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以拟人手法塑造了一群勇敢者的形象;《七绝.观潮》中“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更是对一个杀敌归来勇士的赞许和歌颂。在《卜算子.咏梅》中,他对梅花勇斗霜寒的勇气大为赞赏:“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一位完美的勇士,是一位有功不自傲的勇士,是值得人们永远赞美的勇士。

正气、豪气、勇气,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浑然一体,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家气象。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一位历史巨人。他以卓越的见识、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胆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他的思想、人格、气度,教育和感染了几代人。他的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正气、豪气、勇气,正是他的思想、人格、气度形象化的集中反映。

(2002年12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71055/

正气豪气勇气的评论 (共 10 条)

  • 野草
  • 淡了红颜
  • 春暖花开
  • 雨袂独舞
  • 艾葭儿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佳作,问候好友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正气、豪气、勇气,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浑然一体,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家气象.......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豪气冲天,舞剑斩妖!主席带领我们站起来了!
  • 三月风

    三月风欣赏,点赞。问好文友!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