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找海市蜃楼(摩行新疆一)

2015-07-03 02:38 作者:添香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生要有一次轰轰烈烈的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就不难。难在心性,难在责任,难在程序化了的生活生命不过弹指一挥间的短暂,在你还不经意的时候,时光与青已然离去。仔细想想,那些年我们都做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又有多少记忆是你一想起就倍觉温暖的?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哪怕是很近的距离,也要走一次,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看天,湛蓝。看水,柔情。听风,呢喃。待老去时,待再也迈不动步时,在某个温暖的午后,拿出来温暖岁月。走吧,去读路书,去看历史遗迹,去贴近自然界的情怀,敬畏与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带上音乐去流浪吧!去与自然莞尔一笑,这里的世界,我曾经来过! ——添香

天际一抹虹光,它来自太阳,尽管太阳如鹅蛋黄那般大小。久久沉溺于黑的静谧,薄情于早阳,清晨起来还以为太阳该是那种硕大的、万丈光芒般从东方喷薄而出! 望着小小的太阳,我怔怔发呆,是不是晚一些出门会大些?会鲜亮些?这小小的太阳严重削弱了我昂扬行走之心,好在骑行的路线与太阳背道而驰,否则我总是惦记它的大小,介意它发出的光芒。

骑行前方上空,长长一条鸭蛋青色祥云,横亘在薄雾笼罩的秦岭山脉边缘,像极了一幅吉祥画。我直视着它,头也没回向后挥手,再见陕西!新疆,我来啦!

摩托车在奔驰,昨晚的纠结烟消云散。暂停了工作,看书、写字、作画,悠闲的没有一点点厌倦,仿佛外面世界已经与我无关,我不知道活到漫不经心是不是一种境界?不过,我喜欢这慵懒的日子。突然间,老麻雀决定沿丝绸之路启程新疆。说走就走,即欣喜又忐忑。忐忑的是,路途艰辛遥远,安全没有保障,况且计划还要由南疆入藏,南疆近期多有暴徒动乱,不稳妥。去年西藏行还有队友蛐蛐和老男孩,今年多种因素大家不能同行。似乎,西路暗藏了太多的不安全因素,而儿子的一再叮嘱,让我心情复杂。临行夜晚,思绪万千,严重失眠。

清早,空气是清新的,尽管太阳不给力,但我很快消除了失望,心逐渐沸腾起来,驰过姜太公的钓鱼台,越过凤鸣的岐山,天阴沉下来,不大一会,淅淅沥沥下起了小

我们冒雨骑行,虽然天气越来越冷,我却困倦袭来,坐在摩托车上昏昏欲睡,害得老麻雀几度停车。雨越下越大,到了陕西与甘肃交界处我已经冻透,尽管如此却依然在摩托车上不屈不挠补昨晚的睡眠,任是尽力挣扎,那困倦神奇的让人无可奈何。傍晚时分,到达甘肃成县入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成县素有“陇南江南”之称,是全国三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不过,我已经没有兴趣观望,得赶紧改善又冷又饿的局面。狼吞虎咽,热菜米饭下肚,我终于又活了过来了。太久没户外运动了,跑了一天又累又乏,用热水泡过脚,再将空矿泉水瓶灌上热水,搂着沉沉睡去,这一觉是我这一年中睡得最香甜的一次。

生活有太多的可塑性,我从没想过,我这么纤弱的一个人,又有着一点点小资情调,有一天会成为四处奔跑的女汉子,将心交付给长江大河,让情怀四处流浪,这寄情山水于心灵之慰贴,想来也并非无迹可寻,唏嘘感叹之余,感谢生活汪洋给予的磨练与蜕变。

一觉醒来,看看窗外,灰灰的天空还没下雨,赶紧收拾出发。成县不大,很快便驶出郊外。乡村的路面坑洼颠簸,灰尘弥漫,公路两侧触目的农家房屋说不出是那个世纪建造的陈旧土坯房,有些房屋有着巨大的裂缝,用粗大的木棍顶着,摇摇欲坠。院内农人衣衫褴褛,路边有孩子们经过,都是脏兮兮的凌乱,看着这一区域贫寒的生活状态,我怎敢趾高气扬?一个地球,一样的人,问一声,谁该比谁活得更高贵?停靠在暴土扬长的路边,我将自己包裹个严实,没人看到我眼中的湿润。

远离了村落,郁郁葱葱映眼,除去山翠就是种植物的葱绿,一切都与贫穷格格不入。路面依然是无尽的坑洼,就在这折磨人的颠簸即将把我抛到崩溃边缘时,前方出现一块路牌:“秦西陲陵园”。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先秦陵园,是秦人祖先的发祥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属嬴姓,源出东夷,守卫商王朝的边疆。周朝灭掉商纣,嬴人守卫的地区也被周人占领,首领大骆带领部族沿渭水西进,迁移渭河以南的西汉水,从而保持了相对的独立,为大秦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先秦文化有着远古的迷香,而此王陵的发掘或许有望解开先秦时期的层层谜团。至于这里的墓主人,有考古专家认为是: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庄公?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襄公?秦国的建立者,救助“烽火戏诸候”的周幽王有功,曾封地岐山。史料,在我们面前永远是枯燥呆板,所以多人不爱历史。其实,纵观历史天空,生动多彩。一个个朝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超强大的智慧,缔造了中国沉雄的历史。

我爬上苍黄的黄土塬,山顶到也平阔,阶梯式的土坡已栽种不少植物作为打造旅游项目的先期布局,众多发掘坑,空无一物,只有字迹模糊的展示牌标记着:车马坑,兵器坑,陪葬坑等。其中,陪葬坑内竟然有两名儿童。陪葬,是中国古文化最糟粕的东西。走过几个发掘坑,却也没有什么看头,便不再往更高处攀登,稍作休息,待下山时已过中午。

太阳穿破云层,探出头,露出了它燥热的本性,我们下山寻一干净处,吃罢昨晚准备的午餐,继续启程。行进中,景物逐次开阔起来,海拔也在逐步升高,到达岷县的“狼渡滩”,停下车欣赏湿地草原风光。

放眼狼渡滩,肥美的嫩草铺满了起伏的山丘与草原,绿茸茸的毛毯中,黄、白、紫色花朵随风摇曳,散散落落悠闲踱步吃草的牛羊,沐浴在夕阳斜照的光晕里,周遭万般宁静祥和。狼渡滩已不见狼的身影,曾经这里是它们跳跃的家园。

传说:狼渡滩是一望无际的深密沼泽,高原上犀利的冷风,唱着怪异的腔调,牛羊群在沼泽中踢踏、挣扎、沉陷,连矫健的骏马也在拼命的挣脱,掀起一块块肥美的草皮,露出狰狞的泥沼。它们用尽力气,依然无法摆脱无情的淹没,大地一声沉重的叹息,万般景物归于沉寂。远处高岗,一匹狼迎风屹立,飘动的毛发是它彻骨的野性,它冷眼看着这残酷的场景,眼中不见一丝畏惧。一声嗷嚎,划破天际的宁静。它纵身跃起,矫捷的身姿以一种图腾的姿态,奔跑,跳跃,踏碎一个个泥沼的黒爪,横渡草滩。回望,它目光如炬!

这是骄傲与自由,孤独与奔放,毅力与苍凉!我脑海浮光掠影的这个传说,在这切切实实的湿地草原上是如此的真实而生动!

夕阳西陲,万道光晕洒满我的全身,拖延出长长的暗影。我知道,我该走了,以一种姿态与力量向前行走。

甘南拉卜楞寺和我喜欢的藏族女孩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处无处不销魂。”行路中,风尘仆仆,销魂无处不在。

行至甘肃天水,一座古迹众多的城市。天水是华太古三皇之天皇伏羲的出生地,伏羲与女娲同为人类人文始祖,伏羲居住天水制成八卦图,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天水得名于汉朝,据传天旱民不聊生,天庭决定救助‘赢秦’百姓,一道刺目闪电,一声巨雷炸响,天幕撕开一条裂缝,天河水倾泻而下,流入地面一处巨缝中,形成一处碧蓝的湖泊。这湖泊,不枯竭,夏不满溢,清凉甘甜。汉武帝闻听此传说,下令将‘赢秦’改名为‘天水郡’。天水城我们没做过多停留,查看地图,直奔甘南拉卜楞寺。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古丝绸之路、唐藩古道的黄金通道。甘南景色的美是自由的,是不被约束的少男少女,它没有刻意的修饰,山势江河的分布,散而有神,是一种大面积的色彩缤纷。行进途中,大幅画卷浩浩荡荡迎面扑来,让人有措手不及的激动。从高高的环山公路盘旋上下,层层梯田式的山峦与脚下的土地间隔种植着青稞、小麦、油菜花,加之裸露的红色土层 ,都是调色板最鲜艳的色彩,由深至浓、至浅、又渐浓。我被这炫彩的色调强烈刺激着,发出一声声惊叹,随着摩托车在山间公路盘转,山势江河万般变化。

7月末,甘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地,花期正浓。绽放的油菜花随风雀跃舞动,像不善藏羞的少女,青稞与小麦、麦稍芒刺努力上扬,似不羁的帅小伙,清风拂过,‘少男少女’相互唱和、舞蹈,欣欣欢愉。蓝天、白云、鲜艳的色彩伴我们一路同行,我完全没有了路途的疲劳,心仿若打开了巨大的天窗,根根思维绵喜、跳跃。

下山,沿公路行进,前方左侧路基下有两顶漂亮的藏包进入视线,在离藏包远处,不断有藏族女人手里端着盘子、篮子向一堆篝火走去,她们将食物水果倾倒篝火里,然后盘坐于篝火处。这什么情况?太独特了。停下车,我穿过马路寻一块石头坐着观看。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窥探,我怕藏胞有忌讳,故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偷瞄。在藏包的旁边坐着一位男性藏族老人,手里拿着珠串不停捻动,还有一位着汉装的中年男子在不停的忙活着,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我再也抑制不住好奇心走下坡,对着藏族老人打一稽首问询,我俩呜啦半天,谁也听不懂谁说话,完全无法交流。这时,那位汉族大哥走过来微笑着告诉我说:这是藏族的一个节日,类似“萨嘎达瓦节”,是纪念释迦摩尼诞生、成佛、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节日。她们把食物水果倾倒篝火中敬奉神明,然后盘坐篝火处,期间两天两夜不进饮食水,不许说话。现今,这些仪式被女人们传承下来,而男人们已经不被约束,解脱了。

汉族大哥祖籍河南,出生在当地。他见到我非常热情,拿出他油炸的面点给我吃,孩子们围在我身边跑闹,我给他们拍照,他们却害羞的闪躲。稍歇,我起身告辞,汉族大哥拿起装炸果的小箱,一劲往我手里塞。可爱的、我的同胞!继续向前骑行,傍晚到达夏河县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藏语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它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有六大学院,48座佛殿,500多座僧院和活佛居所,是世界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也是甘南地区政教中心。

高低纵横的佛殿群组,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们沿公路骑行至另一端,停下车寻找旅店。这条小街上,与寺庙、藏人住宅融为一体,许多身穿藏袍的少男少女站在路边,女孩子们都梳着长长的一条辫子,我走过去与她们交谈拍照,她们告诉我说:身上穿的蓝与黑藏袍是她们的校服,她们更喜爱汉族服饰。

拉卜楞寺,具有浓郁的藏族氛围,藏胞们往来穿梭,有进入寺庙礼佛的,有围着寺庙转经的,还有一些年纪小的喇嘛在各寺庙进进出出,而大量的旅行者们大都悠闲的举着相机四处拍照。

在小街转弯处,我们寻到一家藏胞开的旅店。旅店是两层楼结构,走廊铺着藏式地毯,房间内是藏族装饰,正是我极喜欢的。放下行囊换衣洗漱,在洗漱过程中,呼吸困难,胸闷,头痛,我猛然惊觉,是高海拔导致的。收拾完毕,下楼随意在各庙宇之间游走,有许多不售票的庙宇是可以随意出入参观的。走进一处寺院的院落里,见有小喇嘛在院子里跑闹玩耍,我走过去抱住一位约6、7岁的小女孩,其他孩子四散躲开,在我一再央求下才肯和我一起拍了照片,他们是一群修行的小喇嘛,住在寺庙读书学习。

在院落角落处,有位男孩坐在一堆即将熄灭的篝火旁,目光凝定,任是我们嬉闹,他都没有回头瞧一眼。我没有打扰他的安静,也没试图探寻他内心世界,静静看了他一会,便走开了。

回到旅店,一群十五、六岁的藏族初中生在房间和走廊上嬉闹,我迅速加入他们的队伍,不大一会,把老板和老板娘及他们的朋友都吸引过来了。我问老板娘借藏袍穿拍照,一下子欢乐的气氛更浓烈了。正在大家欢谈时,一位满脸通红的男孩,眯着眼睛晃晃悠悠闯进来,他小小的年纪,竟然在隔壁房间自己把自己灌醉了。老板娘取来衣服,大家热情的帮我打扮起来。期间,我和一位叫“卓玛”的女孩特别投缘,她漂亮,温柔,有着远大的志向,她告诉我说:“许多女同学初中毕业后就要嫁人了,我不会这样选择,我要考大学,将来做一名律师。”

在与大家的互动中, 我活动猛了,头开始疼痛,口唇发紫,只得告辞回到自己的房间躺下,不敢乱动。半夜时分,这些藏人忽然聚集热闹起来,又唱又跳,还有彭彭撞击的声音不断传来,同时夹杂着“扎西德勒”的祝福语,像庆祝什么节日的样子,这吵闹的声音加重了我高反的症状,头像炸开了一般疼痛。煎熬中,房门有轻轻的敲击声,应该是卓玛找我出去玩,但我不敢活动,只能装睡。

第二天醒来,完全没了高反的症状,毕竟海拔才3000米左右。走出房门,孩子们已经不见了身影,漂亮的老板娘在更换床单,我们下楼买票游览拉卜楞寺。登上寺庙金塔顶端,俯瞰众寺全貌,又浏览了文思院,然后启程甘加草原。再见,拉卜楞。再见,漂亮的女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7749/

寻找海市蜃楼(摩行新疆一)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