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上
1979年,看着两个胸前挂在照相机的记者到我们家乡采访,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羡慕。从小就喜欢语文,那时候,十几岁的我曾经想:要是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这两个叔叔一样,胸前挂着照相机,背包里放着采写本,到值得宣传的地方采访、采风,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历史往往是不可捉摸的哈哈镜。真的,我根本没有想到,三十多年之后,一个作家团队带着一颗颗火热的心来到我的老家采访、采风。一头是江西上饶作协常务副主席石红许,一头是江西余干县渔池村委会书记李胜元。而我是这次采风活动的联系人,这虽然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就是在十五年前也是没有想过的。
黎明前,初夏的细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可是,当我们这计划刚刚启动的时候,云舒雨散,天气冷热适中。啊,这真是一个采风的好日子。采风团三个小分队从三路聚集在鄱阳湖边渔池村委会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
我们这一组有石红许、我,余干县作协有卢新民,刘三明,陈丹,胡晓红,鄱阳县作协是余晓,王长江,严平主,陈琳。十二个人,让我想起了后来在中纪委老书记吴官正同志的老家———————乌泥镇枝叶园看到的十二生肖塑像。这样的巧合,这样的乡土气息,有些心旷神怡。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种满水稻的土地上,我们终于看到了上饶第一个村级广场——————李家广场,那个有着一万平方米的广场,那个投资一百万元的广场。是啊,多少年前,我们还在处处接受传统的熏陶,都说土地是宝中宝,都说一寸土地一寸金,特别是秦牧的散文《土地》给了我们多少爱土地的教诲。当然,土地的原始价值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尊重,但是,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价值取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变化才能发展,只有变化才能提高,这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实,在当今社会,城里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高速公路,可视电话,你方唱罢我登台。动车都成为快要淘汰的名词了。这在以前都是颠覆人们观念的概念。那么农村是不是也得改变改变,也得紧跟时代的步伐,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外,也得有些新的动作,新的理念呢?彭丽媛唱过的一首歌《希望的田野》里,那袅袅的天籁之音唱道“十里荷塘,十里果香”。荷塘让我想起了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果园除了给人们以丰收的果实之外,不也给人无限美的感觉吗?不然歌曲《小苹果》怎么能风行一时呢?就是说,从文学方面来说,朱自清时代,人们对于美的向往都是不可抗拒的,更何况时代到了今天,更何况江西是个好地方,也该赋予一些新的内容。在农村,除了种粮之外,适当地让一生辛劳的农民们换一换活法,是时候了。
当年,土地产生财富的概念深入人心,那么,财富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绿水青山,休闲农业,不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吗?在全国,特别是在江西,人们都说,即使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所以,适当地改善生态环境,不但是前卫的,而且是需要的。是的,华西村的理念其实早已经改变了农村只知道种粮的思想,何况是七十年代远富于华西的渔池李家呢?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七十年代修建的、九十年代初期留下的文物——————废弃的自来水管。村委会书记李胜元告诉我们,李家村是瘦死的骆驼,能不能比马大,就看群众的力量。这话,既是事实,其实也透露出李胜元谦虚的胸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心换人心。如此尊重群众的村委会书记,村民自然也尊重干部。群众都说,整个村委会的变化,特别是渔池李家的变化,凝聚了李胜元许多心血。
古老的文物,秀美的荷塘,宽阔的广场,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改写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许多人都说,自从村里的广场落成以后,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很多,广场健身(打篮球,跳舞,下棋)的人多了很多。至于究竟少了多少,多了多少,农民们的意思是说,毕竟这是个社会现象,真不好统计。多么实在的话语啊!
虽然广场旁的荷花池只是初具雏形,但是,作家们已经从村委会领导班子的信心中看到了未来,也看到了他们坚实的脚步。
别了,秀美的村级广场;别了,鄱阳湖旁边的一朵奇葩;别了,这一片郁郁葱葱的田野,这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