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向呼伦贝尔(十)魂牵梦绕——满洲里

2015-04-27 11:20 作者:姜英华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满洲里,一座清新整洁的小城。一座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小城。一座让我心生无限向往的边境小城。

感受满洲里,也是从一个宁静的早晨开始。早晨五点左右,太阳还没有升起,走在满洲里清净的街道上。街道两侧,林立着尖顶弧形雕花的建筑,轻快柔美的线条,热情奔放的色调,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小城异常平坦。方方正正的街道,四通八达,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没有方向感的我在这里,永远也不用担心迷路呀。明白俺为啥会对这座小城一见倾心了吧?因为它给了俺一种脚踏实地的家的感觉呀。

街上静静的,昨喧嚣的叫卖还不曾醒来。奇怪,那样一个充满了浓郁商业气息的夜晚,竟会和这样一个清幽安静的早晨浑然一体。这也是满洲里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信步走来,一位丰满的女出租司机在擦着车,冲我和善地笑着,特别温暖的笑容。我的心为之愉悦,小城的市民,也如此的温良友善。

继续前行,有早起的小狗,蹦蹦跳跳地,在宽宽的街道上,快乐地摇着尾巴。一位赶驴车的小伙,和他的驴儿一起,慢悠悠的,走在金色的阳光里。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女孩,坐在街边的木椅上,手里拿着一本打开的书,聚精会神地看着。街边的长椅上,一个黑瘦黑瘦的拾荒人,甜甜地睡着。早晨的阳光照到他沧桑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悲苦和愁容,一派祥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知为啥,满洲里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边城处在水乡,与陆路的满洲里按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满洲里却让我感受到了边城的清新别致、人情气韵。

用过早餐,去了美丽的套娃广场。套娃的源起,来自一个古老的俄罗斯故事。说的是兄妹两人一起牧羊,妹妹走失。独自回家的哥哥心中一直挂念着妹妹。后来,他用木刻的方式,每年刻一个小木人,纪念妹妹。俄罗斯套娃由此而生。

套娃广场的套娃,已经脱出了传统的思念之情,更具有传播文化的意味。形形色色的音乐、美术、文学、宗教类先哲,栩栩如生的中西风土人情荟萃,尽在大大小小的200多个套娃间。漫步套娃广场,感受着浓缩的中外文化艺术,感觉到满洲里的文化底蕴,是渗透在骨子里的。

离开套娃广场,走进了庄严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国与国的界限,就在一线之间。对面的俄罗斯,近在咫尺。持枪的卫兵,标杆一样地挺着,捍卫着领土的尊严。是什么让国与国之间,就有了这样泾渭分明的界限了呢?

有着54公里国境线的满洲里,沉默无语。这样威严的国境边城,人们的生活却是如此的悠然闲适,满洲里,不一样的满洲里,让我魂牵绕的满洲里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1058/

走向呼伦贝尔(十)魂牵梦绕——满洲里的评论 (共 6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江南风
  • 龙行天下
  • 雨袂独舞
  • 恨秋声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