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太极宗师杨露禅

盘古开天地,杨氏悟太极。绝技压群英,威名震寰宇。
杨公讳露禅,天赋异禀、万中难求。荟萃天地之精华,吐纳人间之尤物。创大道普度众生,合阴阳兼济天下。溢岁月之精彩,流日月之奇光。舒展大方、柔和缓慢,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虚实莫测、身似猿猴。进退自如,登武术之巅;张弛有度,上道家之峰。德隆千秋,桃李满天下;福泽万代,太极遍乾坤。
晚生不才,景仰一代宗师;见贤思齐,顿生效颦之念。四十不立,神飞子虚之境;千折百回,魂归乌有之乡。念天地之悠悠,望皎皎之明月,思人生之短长,痛中华之彷徨。然心流炎黄之血脉,身居中华之故土;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仿杨氏太极拳,创姚氏子母诗。文武和歌,继中华文明之魂;古今呼应,承燕赵文化之魄。盼我辈习武修文,增开拓创新之精神;打破常规,建千秋万代之伟业。
时运不齐,动大彻大悟之心,命运多舛,起大慈大悲之念。千言万语,不如莫言;万紫千红,不如生命。以报国豪情,迎烈烈之西风;拼一腔热血,正中华之乾坤。怀忠恕之心,说饕餮回归善道;存慈悲之念,唤华夏走向正途。此乃胡公锦涛,终任未竟之责;习公近平,全力以赴之任。亦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必须完成之事。
道生万物,心起阴阳;感天地之神气,悟造化之灵光。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看天下万物,一统太极。
祭太极宗师杨露禅的评论 (共 15 条)
明山才子:同怀杨露禅大师,他的老家是我们村的,前年坟墓也迁走了。写的慷慨激昂。我的一首古风请君拜读:【【杨露禅赞】】(1) 杨式太极祖,五洲永记铭。 清末广府城,蕴育一杰英。 自幼习洪拳,武德令人敬。 三下陈家沟,十载学艺精。 授拳瑞王(2)府,太极名北京。 天下群英会,露禅无不胜。 史称杨无敌,太极显雄风。 声传紫禁城,名达万寿宫。 威震京华地,誉满全国中。 王公争拜师, 绵拳妙无穷。 日夜教徒忙,自创杨太极。 子孙秉祖志,太极传万里。 阴阳相济好,男女老幼宜。 强身又健体,活血还顺气。 柔中寓刚技,绵里藏针术。 四两拨千斤,避强击弱处。 弟子遍天下,美名杨四方。 广府千载秀,太极万年昌。 注(!)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祖籍永年闫门寨村人,和赵云刘备等被评为河北古代十大名人之一。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喜欢武术,先学洪拳长拳等外家拳,功夫大张。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 故事虚构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的句子。 (2)清末北京一王爷,府中武师众多,多有比赛。一次光绪帝师翁同龢观看杨露禅表演后即兴写了一句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声名鹊起,广为流传。
jianjun801:好文笔,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