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文四章之诗词欣赏

2014-12-30 21:43 作者:水立方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二章品读诗词

若少了骚客文人的风流雅兴,这历史就算再富饶苍凉也会少了情趣。枕边至少放两本书---一本关乎历史,一本诗词。就如同生活,有时需要平淡写实,有时需要激情浪漫。品读诗词,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缺了它,便少了味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半首纯粹的情诗,后两句不知不觉演变引喻为一种奉献精神,常用以比喻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教师。我更赞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论述。“灯塔”是我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理解。

读《花间集》少不了温庭筠的作品。他的词浓艳华美。我十分喜欢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描写了女子起床梳洗时慢吞吞意迟迟的慵懒恣态和流露出的娇媚情态。读了几个版本的译文,并不如意。温庭筠的生活,多半浪迹烟花柳巷。这词中女子,除了自顾自怜自己妆容,哪还会有其它想法儿。小山凋眉,云鬓凌乱。慵懒。化好妆容再前照后顾。衣裳罗裙的绣花样式,怎么少得了成双成对的儿。至于女子的心理,且慢慢品味。--只是这些才子,是不是非要恃才傲物才能拥有超越世俗的眼界和笔风。--每日起床时便想起这首词,我也懒起,因为这冰冷的空气。

读两首南唐中/后主李璟、李煜的词作:

《摊破浣溪沙》--李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一。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其二。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李煜。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听过的最美的长相思之一。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的往事沉浮着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的往事。小楼昨夜的东风吹碎李后主雕栏玉砌般易碎的朱颜。一首《虞美人》。一首绝命词。愁煞千年。李煜的错位错爱人生

李璟李煜父子二人,南唐中主和南唐后主,再加上先主李昪,南唐共历时39年。都城今南京。李昪原名徐知诰,南吴国宰相,夺得大权并改李姓,一袭唐代大统,改易南唐。可惜李璟李煜父子并非国君材料。尤其李煜多才多艺,工书画,晓音律,善诗文,尤长词作。南唐最后被北宋所灭,李煜也被俘虏至北宋都城,过着流亡生活。这与前期奢侈的皇帝生活相比,又怎能不似天上人间。李煜最终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概叹,被宋太宗毒杀。纨绔尽风流,放手江山,性也?。好词,忧伤慨叹也罢,终究好词。有情、有愁、有恨、有无奈,却字字由心,字字戳心。把历史和文学联系起来看,把艺术和历史分开来品。好词。李煜的词,艳丽不俗。

《浣溪沙》李珣

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六街微雨镂香尘。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浣溪沙》李珣,五代时期词人,花间派代表。言辞凄美。情爱离别,物是人非。肝肠寸断,黯然销魂。又,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江城子》和凝。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

轻拔朱弦,恐乱马嘶声。

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

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

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掐头去尾的《江城子》,清新不俗。描写了一位女子含娇、含恨、含笑、含情、含愁地独自等待恋人的心态历程。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和凝。首次听闻。五代时期文学家、政治学家、法医学家。人品上善。

《诉衷肠.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诉衷肠,写重九登高怀远,无限秋景情致。此景此情,无论如何品读,都是上品。同时我更欣赏作者的文政人生。晏殊,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知遇之师。欧阳修又是苏轼的知遇之师。其第七子晏几道也是著名词人。晏殊慧眼识人,知人善任。他的生活和政治生涯,不该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慨叹。他的惑与愁,更多的是对宏观人生的感慨。所以我斗胆评价他--些些许许尽闲愁,仕高财富几时忧。识才举才任贤才,桃李花开共风流。

再读读苏轼作品。苏轼擅长诗词、策论,传世作品中,以词品之精而居上品。我个人更喜欢,首先他的策论,再次是词,之后才是诗。他也是饱读诗书、才情满腹之士。只是他的词更以豪迈著称,缺少艳丽、细腻之处。

却说这是苏东坡最得意之诗,咏山间海棠: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我改几字: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启酒晕生颊,翠袖卷纱映肌瑕。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却凄楚,月下无人更清淑。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半阙《江神子》宋.苏轼,这首清丽婉约。可意会,别枉言传。

品词: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晏几道。艳丽多情

《诉衷肠》,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花不尽,月无穷。杨柳依依,牵挽春风。两两心同,美丽意境。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迎,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己平。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痩,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场景电视里似曾相识:荡完秋千,弄手,整衣,见有人来抽身便走,不管钗落鞋丢。假装嗅着梅花,回眸偷窥。。。娇羞又风情。咳,这丫头!年轻真好!

元曲《阳春曲.知己》白朴。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

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与唐诗宋词相比,元曲小令显得有点通俗。诗词,我还是喜欢言辞华美的,意境深沉的,感情丰富的,甚至激情四溢的。

不知不觉读到了清朝。不得不提及的一个风流人物---纳兰容若。

哪位才子佳人,调动我如此兴致---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1686),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成徳,为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满洲正黄旗人。

先说表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用来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社会对其的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再说其先祖叶赫那拉氏。女真族(满族前身)曾有四大部落:建州部,完颜部,长白山部,扈伦部。叶赫部是扈伦部中四大部落之一。而清王朝奠基人努尔哈赤属建州左部。努尔哈赤打天下时,当时叶赫部贝勒杨吉奴认为努尔哈赤是非常之人,便把小女儿孟古许配给努尔哈赤,他们生的孩子就是皇太极。杨吉奴其中一个儿子金石台,也就是皇太极的亲舅舅。因叶赫部见建州部逐渐强大,双方为扩张势力争战不休,最后努尔哈赤攻打并大败叶赫部。金石台就是那个宁死不屈,并埋下毒咒的人: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此奇耻大辱。后来大清国出了个最有名的女人--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努尔哈赤善待金石台后人,入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官职。

金石台之子---德尔格勒和尼雅汉。

尼雅汉之子---郑库和明珠。

明珠长子---纳兰性德。

金石台是纳兰性德的曾祖父

八旗次弟: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纳兰容若父亲:纳兰明珠,太子太傳,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内阁,宰相机构)。康熙朝重臣,权臣,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后遭弹劾失宠。后话不提。

母亲:努尔哈赤的孙女,英亲王阿济格之女爱新觉罗氏。

终于理清这其中的关系。再说纳兰性德。大清是马背上打天下,八旗子弟多能骑善射。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中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时年二十二岁。

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皇亲贵戚,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后不久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纳兰性德是被人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只可惜这样一位俊秀飘逸,功名利禄唾手可夺的贵公子,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家事:

初恋:相传他的红颜知己是青梅竹马的表妹,然而造化弄人,表妹被选进皇宫成了康熙的妃子。近在咫尺的人却天各一方,这让纳兰容若无限痛苦惆怅。

正室: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生次子富尔敦。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容若与其成婚。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端庄温婉,才貌俱佳。可惜夫妻二人恩爱情深只经过三年幸福美好时光,三年后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容若造成极大痛苦,不尽的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体现在他创作的大量悼亡诗词中。

继室:关氏(瓜尔佳氏)

侧氏:颜氏,生长子富格

外氏: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著有《选梦词》。据说是纳兰好友从南方带来的一位汉家才女。两人情投意合,但因身份和血统差异,她没能被纳兰家族接纳,两人保持着没有名份的关系。这段时间纳兰性德心灵上得到慰籍,重拾往日快乐。然而好景不长,因家庭反对,相处半年后沈宛含泪返回江南。纳兰容若突发寒疾,怅然离世。

从他的公事可见,侍卫生活是缺少自由的生活,这份差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这必然导致他和至爱的人聚少离多。而且侍卫一职有些辜负他的学识。

从他的家事可见,真爱的短暂,爱人的相继离开对他情感和心灵的影响印记实在很深。

而最主要因素:性格使然。从来纨绔少伟男。纳兰容若却是这样一个鹤立鸡群的人。他淡泊名利,远离权术,重情重义,追求自然。

一风一月,一花一木,一情一物,一别一思,都是他创作的主题,都成为他借物喻人,赌物思人的情感发泄。

纳兰词会读到人心酸。纳兰词会不知不觉带你走进他的世界。虽然,没那样的经历,没那样的情感,也没那样的心性。但他的文字,就是会让你怅然若失,感同身受。

问世间情为何物。叫人如此动心,用心,痴心,醉心,揪心,伤心,悲心,痛心,有心,无心,真心,专心。。。。。。。

一词一句,字字如诉。读一首纳兰词,品无限纳兰心事。

午夜梦回时分,TA,是你心情的最好寄托。不管此刻,你是否有情于心。

一、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画扇典故。汉成帝妃班捷妤,被赵飞燕谗害而打入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怨情。后人以“秋扇”喻女子被弃。

骊山,雨霖铃,比翼连枝,均与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相关联。

词解: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的时侯,那样的温馨甜蜜,深情快乐,又怎会像班捷妤那样落得被遗弃的下场。轻易地变了心,反而却说情人的心本来就容易变。唐明皇杨玉环那样相爱,最后杨玉环被赐死在马嵬坡也毫无怨言。反倒是唐明皇,辜负了他和杨玉环比翼鸟、连理枝的誓言。(后半阙我的解读,与书略有别)

体会:能待陌生人于一时之善,难待至亲人一世如初。亲情最是温心暖心,不恰当时也最是伤心痛心。

二、又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词解:黄昏时乌鸦都飞尽了,我却惆怅站在那里,心中的怨恨为谁而生呢?

起风了,急雪如柳絮般翻飞,吹到香阁里。轻风吹拂着胆瓶里的梅花。

那心字香已默默燃成灰烬。

补充:书上词解,香阁前柳絮如急雪翻飞。我的理解是急雪如柳絮翻飞,因配后面一句胆瓶梅。柳絮和梅不是同一季节。另前面提到昏鸦,语出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昏鸦应不是柳絮飘飞季节。

心字香--富贵门庭品位生活。问度娘。

一首爱情词,透着凄苦,孤独,幽怨。隐喻心已成灰的伤感

心若成灰,至悲之极。

三、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洗尽秋江日月潮。

词解:秋风一夜间吹断芭蕉叶。这满目芳菲消歇,怎能不让人倍感寂寞寥落?

一壶浊酒勉强浇愁暂时解忧。

然而这似江水般连绵不绝的愁情又如何释怀,唯有用读《离骚》来抒发情怀了。

个人解读:这首先不是一首与情爱有关联的词。词牌名为忆王孙--即富贵子弟。结尾提到读《离骚》,大抵体现了作者和屈原同样不受重用,报国理想得不到实现的一种惆怅、愤懑、哀怨等等心情。《离骚》中屈原抒发的美政思想,浪漫的文化气息,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离骚》以及更早的《诗经》可堪称后世诗词歌赋之鼻祖。

西风剪刀芭蕉,这一个“剪”字,恰到好处,精妙之至。

四、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丈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解:这首词写随驾出关的感受:

风雨兼程地向渝关外行进。夜深安营扎寨,千万盏烛火从军帐中透出来,景色壮观。

夜半风雪交加,搅醉思乡之心,让人无法安睡。真怀念家啊,家里是听不到这种风雪的吼叫声的。

明珠府:现北京宋庆龄故居

纳兰容若的“渌水亭”:是纳兰性德和朋友们雅聚之所,也是纳兰性德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纳兰性德慕水之德并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

五、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半阙《纳兰词》,作为描写秋天的景致,文字和词意却是我喜欢的风格。后半阙的触景生情,对世事沉浮的慨叹却显得凄凉和惆怅。不读也罢。

六、《纳兰词,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空山梵呗静,水月醉亦沉。悠然人境外,哪许一尘侵。半竿斜照里,一抺界疏林。绝顶茅屋庵,老衲正孤吟。云中锡来去,溪头慢垂钩,涧边轻抚琴。此情复此心,但向画中寻。--改自《纳兰词,题西山秋爽图》。描绘了一幅世外幽静山林的自然悠闲情境。

七、《纳兰词,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澹墨生绡谱就,待倩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落日湖水古岳阳,登临历数迁客名。微波木叶打鱼罾,何处觅遗踪。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宜雨宜月复宜晴,金碧未许著空明。淡墨生绡撇丹青,九疑生青风。仿佛潇湘夜,琴瑟旧精灵。--改自《纳兰词,题岳阳楼图》--改词也是一种乐趣。

八、《秋莫村居》,纳兰词。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远近,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描绘村野田园的风光意境。有山有木有溪流。暮蔼沉沉迷烟路。忽隐忽现,忽明忽暗。犬吠鸡鸣,寂寥有声。寒林深处虚掩的家门就在眼前。一切都那么原生、淳朴、自然。

九、《一丛花.咏并蒂莲》纳兰词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一丛花.咏并蒂莲》纳兰词。吟咏并蒂莲。意境虽好,言语欠缺精致简约。--才罢霓裳,对绾红妆。红藕丝丝寄凌波,软语频哝喏。自是情深叠心苦,脉脉背斜阳。色欲尽,暗生香。一抷明月小银塘。根衔叶,叶盘根,双宿鸳鸯伴殷勤。谢玉妆,凋花容,哪比同梦寄潇湘。

十、冷露无声夜欲阑,栖鸦不定朔风寒。生僧画鼓楼头急,不放征人梦里还。秋淡淡,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明朝匹马相思处,知隔千山与万山。--《纳兰词》,征人怀思之作。喜欢。

十一、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迟归。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纳兰词》--意会即好。若是红尘做伴,瘦马关山道,又哪怕西风扑鬓。月亮是增加惆怅的道具,几千年来,脉脉照耀别离。

十二、别绪如丝睡不成,哪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纳兰词》,塞上怀远之作。喜欢。不需要原因。顺眼。合心。

清,贺双卿两首: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日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到如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伊是你春灵。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清,贺双卿。--妙哉!百转春意浓。一缕春魂犹香。谁惊春心醒。春风问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夜夜朝朝?---清,贺双卿,出身贫寒,身世悲凉,才冠当时的女词人。25岁卒。天妒红颜,世情薄幸,谁怜双卿,空负才情。

“人间事,观愚智,大都制器存深意。理无穷,事无终。实则能鸣,虚则能容。”--清•顾太清。这其中之道不玄且妙。就用这首词暂时结束吧。诗词是品读不完的。这首词词,概括了我的读书感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19304/

杂文四章之诗词欣赏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