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人转的记忆

2014-11-16 10:37 作者:仙客  | 2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二人转是东北农村家喻户晓的传统曲目,象我这个年龄的人,没有看过二人转的恐怕没有。但实在说起来,我小时看二转的时侯并不多,远不如看电影次数多。原因有二方面,一是表演二人转远比演电影费事,二是小孩子总是更喜欢故事,所以会更喜欢看电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竟有些喜欢起听二人转来,听的都是些老曲目,西厢、水漫兰桥、回杯记等。在我对小时的记忆里,我还看过一些现在不太流行的如刘云打母,锯大缸、瞎子观灯等。其实,二人转是个笼统的说法,后面的这些,已经是属于地方戏的范畴了。

二人转的演出都要搭个戏台,方便人们观看。男女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下面看,或站或坐。伴奏有吹喇叭拉二胡的,在戏台旁边就坐。二人转开演前,喇叭二胡要首先响起来,一有了乐曲声,就有了点意思了。戏台一般用木头架子搭成,上面铺上板子。但更多的时侯是用汽车或拖拉机的车厢,方便简单。二人转演员都要化装,穿上二人转特有的像丝绸一样的薄衣服,服装都带有颜色,能很好地衬托出女演员优美的腰身,这就使人愿意看。而且服装柔软简单,不像有些戏曲演员穿的那么复杂,简单却不失美感。

小时看二人转都是七里八村聚集地看,哪里有演出,一传十,十传百,村民们早就知道了。于是到了演出的日子,人们便三五成群地奔向那里。平时难得出门的妇女这时也邀上邻居,一起去看演出。

二人转演出一般都在外面,偶而也会在屋里,但因为人多,在屋里不方便看。我小的时候,为了看一场二人转,只有被大人从窗户送进屋去。也许因为年纪太小,费了很大劲看到的二人转,竟完全不记得了。那时看二人转村民们都很有热情,记忆中有演出竟是晚上,要点上火把表演、观看。

二人转的表演一般都伴有插科打诨,诙谐取乐成分,以调动观众情绪。正式的曲目演出前一般都会有一段小冒,然后才是正式曲目。有的二人转舞台专以逗乐为能是,是为了博得观众一笑,却背离了二人转的意义。二人转的表演,有时会把演员自己唱哭了。我小时听大人说起,却不明白,现在懂了,二人转作为一种艺术,不感动自己,如何能感动别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人转的受众一般都是普通百姓,是很民间的一种艺术,但现在也已经很少有下农村演出。喜欢二人转的都是老年人、中年人居多,年轻人会少些。随着年龄增长,我后来也开始喜欢听这种直接催生感情的二人转了。在我听过的所有二人转曲目中,我最喜欢水漫兰桥里回忆那一段,东邻西舍的平凡生活图景令我向往,让我回忆起儿时生活的味道。回忆本身带给我绵绵的忧伤,我往往会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08369/

二人转的记忆的评论 (共 21 条)

  • 春暖花开
  • 我本豺狼
  • 雪儿
  • 心静如水
  • 晓晓
  • 剑客
  • 江南风
  • 少华山
  • 醉死了算球
  • 海虹
  • 醉成记忆
  • 读书不求甚解
  • 钢钢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二人转的表演一般都伴有插科打诨,诙谐取乐成分,以调动观众情绪......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
  • 三月风

    三月风二人转,是一种民间艺术,应该传承。欣赏,点喜欢!问好友!

    赞(0)回复
  • 白水

    白水民间艺术,扎根民间。欣赏。

    赞(0)回复
  • 三水散人

    三水散人好文章,让我想起我们这里的《黄梅戏》,记得小时候每逢闲暇时,或者过年的时候,十里八乡的轮流搭台唱戏。台子是简易的台子,人物化妆简单,衣服都是艳丽的色彩,戏曲的文化元素深深吸引这我。记得唱戏开场之前,雷鼓半天,周围的人们放下手中的活,三五成群地汇集,人头攒动,乌压压一片,小孩子没几个认真看的,咿咿呀呀的,听着要睡觉,主要是凑个热闹,三五小孩,逡巡其间,或者直接到后台看唱戏的化妆、卸妆、脂粉道具都是很新奇的,那个年代色彩都是灰色的,连梦里想的都是泥土的味道。二人转的乡土文化,在电视里见过,尤其赵本山表演的小品,里面二人转的元素是很多的,又来小沈阳也有不少小品是二人转的风格,全国观众对二人转是知道一点的。谢谢文友,描述的生动有趣,语言简朴、流畅,民间瑰宝。散人不才,小感。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老党

    老党点喜欢,推荐。

    赞(0)回复
  • 远方的呼唤

    远方的呼唤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的二人转韵味十足,不过散人老师说的黄梅戏也是一绝,都是瑰宝。欣赏

    赞(0)回复
  • 仙客

    仙客回复@三水散人:评论留言这么多,简直可以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了。很感谢你的认真对待网络阅读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无论留言的对与错、好与赖,都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我因为不耐久坐,网上阅读其实是很少的,又因为一些顾忌,作留言评论就更少了。看了你的留言,觉得很开阔,不怪叫散人。问好。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