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似梅,曲间落雪。
古琴似梅,曲间落雪。
文/宛如
东风吹,落花飞,杯盘狼藉酒阑珊,日暮下山携燕归,归故里,笙歌曲翠微,落花何处寻觅,月阑时,黄昏送雨满庭飞。
日没,月出。
唯听一曲声声思。
壹【静待落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独闲听筝,静静流淌于音律禅洗中,与《落花飞》不巧的遇见。
古筝的曲调,圆润沉寂,如同滴落在玉盘上的古窖醇酒,叮咛嘱咐着酒盘,掀起一阵醇香。说不上什么绝世佳酿,却足以令人沉醉,这样邂逅古筝的缘分并不在今日。起初,恋上古筝是因为古琴。
古琴在唐朝是家喻户晓的怡情之物,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所钟爱的抒情之物,更是唐朝优雅文化的核心体现。
对于古琴,我并不是探索得淋漓尽致的学者,只知它的弦屈指可数,最早的古琴只有简单的三根弦,延传至今,弦数也发生了变化。它起初只是达官贵人家中婢女和乐师们操持的乐器,随着盛唐的勃然发展,也渐渐成为高雅而富有艺术情操的事物了。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闲暇时抚上一曲。
褪去华丽缠绵的历史谜案,不难理解古琴为何被人钟爱。它的神色柔润端和,清越古朴,模样更是秀气精巧。我之所以对古筝爱之,绝大部分也是因为古琴。
唐朝古琴之最当数“春雷”,“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字,是制琴大师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记之曰:“春雷”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天地间尤物也!传世唐琴极珍罕,此琴虽然纳音、双足、岳山、琴尾等处曾经后人补救,但琴身造形饱满,有唐琴之圆。当代琴家试弹,称此琴音韵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因是古琴,结缘古筝,再相会《落花飞》,其机缘纯粹自然。
我翻阅诗歌文集,终于寻觅到《落花飞》的踪影,原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合上书本,回忆起关于李煜的种种,然,我是欣赏这位末路帝王的,其原因大多数可能与他人千篇一律,若是有什么不同,可能唯一的就是,我只是爱他的词风,如此简洁。我并不执拗于他命途多舛的遭遇和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单爱他的词罢了。他的词既清丽又缠绵,娓娓道来,如扬扬洒洒的春雨,润物无声,又仿佛是一汪悠悠碧水,涤荡撩拨着人心。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栏。
当聆听到琴音颤抖的跳跃,常静老师幽婉地唱开了这阙词,如同置身落花狼藉的阑珊杯盏中。看东风吹落,歇山听雨,春来闲事的脉脉思绪,虽笙歌迷醉入梦。晚来,谁梳一头长发,孤寂地与明月诉述衷肠,留得住今日一番繁华,留不住今日光阴似箭。黄昏后,独依栏杆……
恰似美人的愁怨,静静地吟唱,你只听得她唱得沉醉,却听不出她心事的流淌。恰是,李煜用他得天独厚的男子的细腻,听出了这一份愁怨。正是细腻如水的词才配的上细腻如水的音律。
这一阕“细腻如水”也正如他自己,愁怨无终,终,以身消愁。
贰【思尽春归】
闭上眼,可以听得见鸟鸣水涧,行走在一处清幽的地方,淡泊的心境更加通透。
这是我初次听《早春图》最直观的感受。
纯音乐的魅力是足够调动大脑对于旋律敏锐的领悟,有时候,你爱上了一支曲子,只是因为你听懂了这支曲子。
你和他,一见钟情。
诗人的心怀浪漫多情,他总是遐想出他与事物独特的感知印象,天马行空也好,胡思乱想也好,总之,是晓庄梦蝶,乐在其中,旁人是钻不得一点缝隙挤进去。
古典中国风的纯音乐就像是一位中肯的说书人,婉转缓慢地诉说着一段一段的红尘轶事。中国古典乐器,包括传统的民间乐器,都带有情感渲染的独特魅力。这样的音乐,是直达人心底的声音。
我钟爱了五年的曲子是林海的《声声思》。
寻着记忆的藤枝摸索到五年前,我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声声思,一声声相思,一寸寸相思,恰如月光下忧伤的幽兰。也正是这首曲子,让我真正的体会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翠珠落盘,滴滴答答地挑拨捻弄,阴柔婉转,脆丽明媚,琵琶的婉转清丽展现了这支曲子的独有的情境。
在平和的夜晚,梳洗罢,静静窝躺,静静聆听。欣赏《声声思》,并非要什么心静的状态或者抑郁的心情,她的韵律,只会令人舒展内心的愉悦。偶然间的那一丝隐隐的忧伤,忧而不腻,凄儿不矫,乐而不燥。
在我第一次邂逅它之后,我忍不住笔拙地给他书写了首情诗,每每赏读,都会笑话自己当年青涩纯净的笔墨。很多次都想修整一番,却最终放弃。究竟还是舍不得弃了我与它五年来日夜相伴的情意。
昨夜冷风吹起思绪
月儿送孤灯推窗前移
寂寥无眠的夜
披衣而立
我站在水湄
挽满地花香
凝望着溪边的楚楚凄凉
斑驳了弦上的清音细语
搁浅了青石板上的诗句
西窗下
流水咿咿
一个古老的回忆
震落我笑容一朵
花开
薄衣人冷
零碎地忆起那个你
落叶呜咽
你的眼神遥远
待到堤岸上鸳歌四起
念你
......
徘徊在月下才肯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