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过童年原野──刈叶秧苗

2014-06-04 21:09 作者:麗澤嵐影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时序五月,台湾的梅季开始,几次的锋面报到,久旱的高雄竟然也下起了滂沱大雨。看着这绵延大雨的降临,造成部分地区的积水,真让人不禁回忆起了台南家乡童年往事,那雨落大地、农田水盈之后,农忙插秧的遥远时光……

稻子是季风亚洲相当重要的粮食作物,它性喜温湿多雨,适合黏质较重的土壤,一般称之为“水稻”。水稻品种繁多,但是大抵可将之区分为在来米、蓬来米、糯米三大类。然而,无论其品种为何,秧苗的培育,乃是一道必经的过程。

在插秧机尚未发明之前,农人都是自行培育所需秧苗。秧苗的培育,首重优质稻谷的选择。稻种选定之后,得先用水来回漂洗,藉以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稻谷,并以温水浸泡一天一,名之曰“催芽”。而后趁着午后日照较弱的黄昏夕照时分,把刚萌芽的稻谷,以双手密密且均匀地撒在预先已整理好的一区区田畦上,覆上一层薄土之后,再以喷水壶洒水湿润,并以木质抹刀轻轻地将其抹平。

此外,为了避免表土水分的快速蒸发,以及阳光的直接曝晒,而导致刚萌生的秧苗新芽受到灼伤起见,必须在田畦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稻草。一切就绪后,每天早晚和中午,尚得以喷水壶浇水一次,以维持田畦和稻草适当的湿度。

约一星期后,秧苗成长至一、二公分高度时,必须将所覆盖的稻草移走,以避免影响新生秧苗的成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此时的秧苗呈现黄绿色泽,虽然根部生长已渐趋稳固,但是仍然相当娇嫩,因此必须引入大量的水源,并薄施化学肥料,藉以增益其成长速度和后续发展的潜力。

事实上,水分和养分的提供,对秧苗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些秧苗一直到移植插秧为止,皆得在水分充足的田畦中生长,以免其叶尖受到日晒而变成焦黄。至于养料提供方面,化学肥料的效力较直接、快速,对秧苗的实时性成长帮助较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过,在施肥之时,应以薄施和均衡分布为宜,以避免因为肥料分布的不均,造成部分区域肥料过量,导致秧苗受到伤害(亦即所谓的“肥伤”),而影响后续的成长。因此,肥料固然有利于植物成长,但也得出自善心和巧手才行。善心,源之于施肥人的睿智统观;巧手,来自于布施者的经验拿捏。过与不及皆非所宜,更不能随兴为之。

稻畦中的秧苗,在生长约二十天后,已经长成十五至二十公分的高度,就可将其拔起并移置水田之中,准备插秧了。此时的水田,业已整地完成并引入渠水,在平静无波的如镜水面上,水光潋滟浮云倒映,群鹭纷飞白影翩翩,勾勒出一幅生趣盎然的田野耕图。

事实上,根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如果在移植过程中,根部遭到损伤,那么植物的生机,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都得靠根来汲取。因此,名之为“根基”,着实有其特殊的涵义。

也正因为秧苗根部,对水稻一生发展,有其绝对的重要性,因此在拔取秧苗、准备插秧之前,必须再行引进更多的水源。引入水源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软化稻畦泥土,藉以降低拔取秧苗时,稻根损伤的程度;另一方面则系利用这充沛的水源,来回漂洗根部泥土,以避免必须强行拔除须根泥土时,造成根部的二度伤害。

由于秧苗在田畦育苗之时,系采取高密度撒种方式,其成长空间显然受到相当严重的挤压,因此每株秧苗皆长成高高瘦瘦的模样。然而,此一瘦弱的景象,在移植至稻田之后,则将会因为生存空间之扩大,而有着重大的改观。

基本上,在拔取秧苗、洗净其根,并用稻草将其扎成一捆一捆之后,接着就必须将秧苗叶子部分,以刀子割除,其长度大约占整株秧苗的三分之一左右。此一作为,如仅从表象观之,的确是多此一举。但是,如果能再深入探究的话,则将可发现,这其中是充满着智慧和哲理的,因为它隐涵着秧苗以后能否有效发展的重大契机。

原来,农夫为了节省秧苗,插秧时每组约仅植入五、六株左右而已。而将秧苗叶子割除之目的,除了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影响秧苗本身的存活机率之外,主要则在于期望秧苗能在此一困顿潜伏期中,快速修补已遭拔断的旧根,并重行发展出新根系,以便根生大地健全其茎,为日后的分株繁衍预作准备。当新芽嫩叶逐渐从稻茎抽出之际,其分株也会在根基底部不断地迸出,并逐步建构其每丛四、五十株稻茎的规模。

从整个秧苗培育的历程中,可以清楚发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以资应对。以所铺盖的稻草为例,刚开始时为免阳光的直接曝晒育苗田畦,因此应以较高的密度铺盖,等到发芽成长之后,必须逐步减少稻草之覆盖密度,而待秧苗成长至一、二公分高度时,则必得将所覆盖的稻草全数移走,以避免阻碍秧苗的后续发展。这是随不同情境而采取的权变措施,不仅是农人的智慧,也是宝贵的教育法则。其实,只要能够用心,大地处处皆是学问。

刈叶挫折,潜沉秧苗益形健硕;薄施心肥,均沾化雨巧布新基。在教育道路上,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协助与关怀之外,如何培养其对挫折的容忍力,也将是一道严肃且重要的课题。此种刈叶观点,与忍痛摘除丝瓜心芽,以便促使其另行长出两条新藤的道理,其实是完全一致的。从表象而观,似乎是阻碍了丝瓜的正常成长,但深度而言,却反而是茁壮了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终究,静心涵养、戮力潜修,正是所有生物必须面对的成长历程,否则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将会极其有限!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8252/

走过童年原野──刈叶秧苗的评论 (共 5 条)

  • 春暖花开
  • 龙行天下
  • 晓晓
  • 心静如水
  • 雪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