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创】人生坎坷新闻路(之三)

2014-05-25 10:50 作者:冬虫夏草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军营七载

1976年3月,二十周岁的我怀着满腔地热情和一颗美好的愿望跨入了绿色的军营,来到渤海前哨祖国四大要塞之一的内长山要塞区,在长岛县的北长山岛服役。在那个年代,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是件很光荣的事。的确,只要你身着草绿色的军装,不论你出现在哪里,众人便不约而同的投来一种羡慕的目光,立刻会给你提供各种方便。你心中的那个高兴劲也自不必说。而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农民家庭走出的青年,能到这所红色的大熔炉里去锤炼一下,也不失人生的一大转折。

自穿上绿色军装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一个信念,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入党提干。军事训练刻苦,大小工作积极主动,政治学习踊跃发言。尤其是在连队里一名海阳县的文书叫王志林的影响与鼓励下,训练之余,我都坚持读报、练习写作,经常为连队编写黑板报、诗稿、参加连里发言、诗歌朗诵会等。曾被评为学习马列、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和学雷锋标兵,作为入党培养对象。

在海岛服役的第三年,也就是1978年底,我奉命被派往海阳、乳山(那时皆为烟台地区,现属威海市)一带去接新兵,临时任文书兼排长。说实话,真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按以往贯例,凡带过新兵的人员,大多回部队后都被作为提拔的对象)。

出发时刚下了一场,太阳躲进了深深的云层,大地、树木、山峰与沟壑具已掩去了原有的面容,被点缀成银装素裹的图画。尽管呼啸的北风还不时给天地间增添一些寒冷,但在我心里却似有团火,总觉得暖融融的。

在当地人武部的大力配合下,从组织报名、目测、体检、政审到家访、定兵,整个征兵过程历时40余天便告结束。通过对每道关口的认真负责和每位体检合格青年做细致的家访,才使一个个热血青年实现了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中越边境事态的不断恶化,所接的1979年新兵进岛没在新兵连集训就直接分到连队。军转干部一律停止转业,提干也被冻结。经动员申请,我被宣布作为抽调到云南边防前线的补充骨干力量。支前部队正式开拔的日子是1979年1月29日(正逢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全国人民正处于欢度新佳节的热烈气氛中。此时,我和所有南下战士的心情一样,充满了无限感慨与愤怒。

从长岛南长山乘上登陆艇,在行至传说中“八仙过海”之地的蓬莱码头中途时,蓝天似乎理解我们这些即将出征战士的心情一样,霎时间乌云低垂,瑞雪纷飞,大海怒吼起来,登陆艇也随之上下跳荡着……

我们自烟台火车站乘上军列,两天的颠簸后,于大年初一的清晨,在距家几十公里的河南商丘火车站停下来。我和几个同乡走上站台,望着大雪后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听着那噼啪炸响的鞭炮声和熟悉的家乡口音,仿佛又回到父老乡亲们之间过年:一家人围着饭桌吃过水饺,而后给各家长辈拜年请安,到处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由于军事行动机密,数日前部队就禁止了与外界书信来往。每经过一处,尽管军供站特意为我们备下猪肉、大米饭等美味,但有两个同乡还是将端起的饭碗又放下,掏出未婚妻的照片,望着北方泪流满面。可转念一想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要振兴更需有个安宁的环境,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怀又迅速在心中涌动。我们不由得又朗诵起在誓师大会上用血写下的誓言:“党是母亲国是家,军人最听党的话。耳闻南疆豺狼凶,胸中电闪怒雷炸。神州儿女不可欺,抛头洒血卫中华!”

在昆明大板桥补训团住了数日,我被补充到昆明军区后勤部第22分部(当时归116兵站代管,一年后又划归24分部)汽车修理一连,驻思茅地区的普洱县(现改为普洱市宁耳哈尼族自治县)。自2月17日打响到3月5日宣布撤军,十六天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我被提升为连部的一名文书。自此,与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机遇的错过,我进一步上了写作。连里的近10种报刊我每天都阅读一遍,晚上记笔记。因驻地在县城,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别人都外出会老乡(战友),或聊天打扑克,我却一头扎进图书馆广泛阅读政治经济学、哲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等书籍,以求丰富自己文化知识。为此,我还被领导推荐参加进修了军部举办的高中文化教员和新闻写作培训班(那时正兴大学文化课),连续两年被部里聘任为部队文化教员(语文、历史),开始着手练习新闻写作。

起初,我一连写下了20多篇,怀着期盼的心情投向军内报刊,但都如石沉大海。心想算了吧,咱可能不是那块料。一次看报纸,偶尔读到《国防战士》(军区报纸)上的一篇《当你写满100篇以后》的文章,顿觉眼前豁然一亮,一气读完方知文中说的是有位战士写了100篇稿件没见报仍不泄气,直到坚持写到101篇终于见了报,我很受感动。于是我又坚持了下去,并注意总结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在当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建议下,自修了山西刊授大学课程。不久,我写了一篇《为什么“立志”,而不“得志”》的稿件被军区《国防战士》报采用,还加了编者按。我拿着那张四开的并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小报,流下兴奋的热泪,竟当着战友的面夸下海口:“以后我也要当作家!”接下来,我又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多篇散文、诗歌与新闻等稿件,被分部宣传科列为提拔宣传干事的重点培养对象,并在分部宣传科聘用近半年。可也就是在这一年末,部队推出了干部制度改革的方案(不再从战士直接提干,需经军事院校选拔,并且报考军校的年龄得22周岁以下),提干又“卡了壳”,又使我这次眼看到手的机会失之交臂。

为弥补时代与机遇给我造成的缺失,我对写作也更加痴迷,发疯般地阅读书报。为充分赢得时间,我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十六字的作息规章:“睁目即起,随之速理。继之就备,久而为习。”在县图书馆阅读了300多册中外文学名著的同时,还精读了马列、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等书籍。还自学了《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讲义》(《语法修辞讲义》、《逻辑讲义》、《写作讲义》)。经常熬到深两点,实在坚持不住,就准备半盆冷水,用湿毛巾擦脸数次,中午也不休息。仅两年时间,我便写下6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出席了当地的文学创作座谈会。但由于又赶上部队大裁军面临退伍,欣慰的是这年9月我加入了党组织。

1983年初,我携带两箱书籍(凡在后勤单位服役的人员,转业或复员退伍的大多都要做些家具带回老家),就此告别了多年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了7年的军营生活退伍回乡。

想起临离开普洱的那天,望着送行的部队领导和连队的干部战士,我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地在心中一遍遍默念:“时间老人啊你慢点走/让我再回一回头/滚动的车轮啊你慢点转/让我再仔细看一看/普洱——祖国南疆可爱的地方/你是古今传诵驰名中外的茶府/这里气候舒适风景秀美/这里资源丰盛山川碧透/无论我在街头站岗还是田间助农/汗水曾将军衣湿透/几次奋战烈火/皆是意志的投入/再见了普洱/你扬起的手臂在为我送行/还是依依不舍把我挽留/啊、这不是终点站/我在踏上新的征途!”

(未完待续) 王义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4896/

【原创】人生坎坷新闻路(之三)的评论 (共 15 条)

  • 婉约
  • 心静如水
  • 雪灵
  • 晓晓
  • 春暖花开
  • 西岸
  • 昆仑一刀
  • 荷塘月色
  • 浪淘沙
  • 莫愁

    莫愁好文!

    赞(0)回复
  •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回复@丫丫:很感谢好友的来访与指导!夏草哥祝妹开心愉快,走向精彩辉煌的人生!

    赞(0)回复
  •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回复@丫丫:很感谢好友的来访与指导!夏草哥祝妹开心愉快,走向精彩辉煌的人生!

    赞(0)回复
  •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回复@莫愁:谢谢好友的来访留墨赞扬!夏草哥祝莫愁友开心愉快!

    赞(0)回复
  • 老桥

    老桥战友加文友老兄写出了在人民军队里坎坷的成长经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经典话:“自古英雄多磨难”,后来的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文章写出了经历丰富,坎坷多难,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永远写下去,矢志不渝,笔耕不辍,您做到了,写到了,真挚感人,特别有部队经历的人,看了后感同身受,受到激励!欣赏老兄佳作,祝愿新作不断!赞!

    赞(0)回复
  •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回复@老桥:谢谢战友的精彩点评!期待你的大作不断出彩!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