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睄”
客家人的“睄”
“睄”字是我们客家人特有的“方言”字,比如在朋友之间开玩笑就会说某某风流男子“丈母娘蛮多,时节又不要睄”等等,而且赣南采茶戏里就有一出《睄妹子》。“睄”字为赣南客家话发音,与shào这个读音最为近似,取了读音为qiáo的“瞧”之意,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又有了看望、拜访之类的含义——左旁目,眼睛,看;右边肖,相似的意思。此外,“睄”由看望、拜访又衍生出了青年男女之间亲昵、相爱的含意,褒义,与“骚”、“妖”等贬义词色彩不同。“睄”和艺术结缘,与爱联姻,使它有了很强的生命力。如由爱进一步诞生出了“睄节”一词。
“睄节”是赣州一种独具特色的婚俗。青年男女间恋爱关系确定后,男方逢年过节带上礼物去登门拜望女方。杠盒和担子都装得满满的,有毛线、料子、鞋袜,也少不掉黄元、艾米馃和水果、好酒;也有盛着四盘六(四个大盘,六个海碗)的,菜有鱼、狮子头、烧片肉、荷包胙、白斩鸡、肉丸鱼饼等。睄节习俗流传已久。在封建社会,赣南客家人的传统婚姻礼仪繁琐,讲究排场,且十分看重婚姻双方门当户对与生辰八字。赣南客家人传统的婚俗程序包含:传庚-相亲(“看妹子”)、过聘-订婚(“采家风”)、睄节与报日子、接亲与行嫁、拜堂与闹洞房、回红等一系列流程。
进入新世纪,男婚女嫁的繁枝琐节似乎一扫而了之喽——青年男女都在外面精彩的世界里自由恋爱、自主结合、自作主张地等生下了宝贝后代才回家扯证办酒宣告婚姻的正式缔结。但是,回娘家“睄年睄节”还是必不可少的。
笑铀
客家人的“睄”的评论 (共 11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精彩问好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