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瑰美清水塘
秀丽瑰美清水塘
“家有清水,自成一塘,名曰清水塘。塘大似湖,澈如镜。天晴日,太阳俯照,微风徐来,水波粼粼,如珍珠般闪闪发亮、光芒四射。阴雨天,细雨霏霏,塘静如磬,毛鸭群群,悄然划过,彷佛云朵飘逸……”我们被这来自清水塘边的学子所撰的文字吸引住了……
清水塘,位于江口镇江口村,从江口交警中队往左拐进2公里就到了。一日来到清水塘,好客的清水塘人同我们一起在塘里划竹排——竹篙手中握,竹排塘中游,心在万物外,悠悠自然间。塘南群山环绕,呈龙盘虎踞之势。不远处,棺材岭,火炬山争相抢“镜”,怎奈矮山先行一步,将“仙镜”尽揽怀中。矮山树木繁盛,芳草萋萋,倒映水中,塘成翡翠。棺材岭、火炬山不断摇头叹息,呈后倾状,憨态可掬。这是两座特别的山,因呈头大尾小的三角体形状,农民形象地称前座为“棺材岭”,棺材岭后连着一座山,极像站成一列的五个人正举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冲锋在前,俗称“火炬山”。这两座山春季山间万紫千红,野花争艳;夏日树木枝繁叶茂,绿枝欲滴;秋时“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飘散于漫山遍野;冬季山静得出奇,雪花偶尔光顾,夜间时不时传来树枝被积雪压断的“吱呀”声。据介绍,1935——1936年留守苏区的红军为防御国民党的进攻,在山上开挖了战壕,为最后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基础,因而此山又称“胜利山”,历史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
清水塘是福塘,清水塘的水是福水,哺育了世世代代居住在它附近的居民,村庄因此得名“清水塘”,塘的四周居住着江口村第13——18组共6个村民小组约1300余人,几乎都是丁姓,他们围塘而居,这口面积有300多但谷田大的塘便俨然成了“村中央”。近年这里成为新农村建设点,充分利用村庄优美的生态自然优势,建了百亩葡萄园、百亩脐橙带等特色产业基地,以“打造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产业休闲新村”为定位,以“五新一好”为目标,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做活了山水田园文章。且将塘边的空心房全拆除另行规划建房。现在,新楼房一幢幢排列有序,水泥公路直通每家每户,连心桥把大塘两侧的怡心苑和通村公路接连起来,饭后人们习惯地到新广场上散散步,自由自在地从塘的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走到这头,非常怡然自得。
清水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荣誉:当年,吉林省文联主席张笑天在清水塘调研创作赣南新农村建设剧本时,在此得到启发,将其力作取名《清水湾》,后改为《橙乡天使》、《赣南之恋》。美丽的清水塘,曾被评为“全县十大魅力新村”、“全省最优美村”、每位造访的客人都可以从村口的竹门上发现高高挂起的灯笼上赫然写着“清水人家”四个大字,那是一块名符其实的招牌。绕塘而行,我们看到这里还保存着相当面积的古老建筑,一条常年水声潺潺的水渠蜿蜒穿过,“小桥流水人家”大概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了吧。在离清水塘不远的丁氏宗祠里,供奉着五保太公的雕像。据说:先前有一个年轻人参军打战,在一次恶战中全体将士除此年轻人之外都阵亡了。原因就在于年轻人的母亲每天早晨八点钟前都去祭拜五保太公,五保太公被她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就在暗中保护她的儿子,让他劫难逃生。现在,清水塘人为了让五保太公保佑子孙平平安安,便在每年的农历8月20五保太公生日这天开始一连唱7天采茶戏来祭拜他呢。
我们在赞美清水塘的同时,也期盼着当地能加大对清水塘的宣传、推介力度,以吸引更多游人来这里领略其妩媚的景观和深厚的人文魅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笑铀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