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春未曾远嫁

2014-03-28 10:53 作者:litie512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未曾远嫁

李铁

在人们的想象中,探春的最后结局是“远嫁”。人们根据那些诗和判词、谶语得出了结论,续书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但续书又影响了后人,所以,“远嫁”成了探春最后的结局。

王熙凤奉王夫人之命带着一班家人抄揀大观园,所到之处大小姐们均配合行事,唯独到探春那里不买王熙凤的账,探春不仅不让她搜自己丫头的箱柜包裹,还抽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可见探春比王熙凤要厉害得多。

王熙凤小产病假三个月,贾府内务其实是探春执政。探春实施了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大观园开发了第三产业,建立了花草树木、香料草药、农林牧副渔产业,并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家奴员工的积极性。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红楼书中对探春的描绘。贾府小厮兴儿则把探春比喻为带刺的红玫瑰。贾宝玉生辰宴上,探春抽的签是一支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瑶池是通常比喻为皇宫中的池子,就是说探春应该是有皇后皇妃之命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首诗通常被认为探春的判词。

一帆风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新制红楼12曲中这首诗也通常被认为是写探春的。

探春所作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人们认为这首谶诗也表明探春后来是要远嫁的。

在续书中,探春嫁给了镇海总制之子,曾“服彩鲜明”的回家探亲,在十二钗中是命运最好的一个。但这种结局,很难让人信服。红学家们经过长久的争论,对探春的最终归宿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定论,就是被迫远嫁外番,做了“王妃”。还有人考证,探春是去了茜香国。

其实,《红楼梦》第5回的诗都是“咏叹一人”,并没有写探春。“莫向东风怨别离”是从“芙蓉开在秋江上,莫向春风怨未开。”脱胎而来。这句话写得是芙蓉。在《红楼梦》里,黛玉才以芙蓉自比。所以,这首谶诗实际写得也是秦红玉。

因此,探春并没有“远嫁”,这是人们的一种误解。探春只是曹芹为“原应叹息”设计出来的一个人物。相信探春还在这里,从不曾离去。

惜春的最后结局一般认为是出家为尼,“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被认为是惜春的谶诗。但秦红玉死前也也是当了尼姑,因此,这个谶诗咏叹的也是秦红玉。惜春出家为尼只是人们的想象。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4488/

探春未曾远嫁的评论 (共 12 条)

  • 黄小星
  • 龙行天下
  • 聿铭
  • 心静如水
  • 吃着葡萄唱着歌
  • 荷塘月色
  • 冥雪没尘
  • 晓晓
  • 王鹏
  • 水晶琳
  • 老党
  • 雪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