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年中国说(一)

2014-03-13 09:04 作者:知识产权人王瑜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年中国说(一)

老外公突生变故,似乎要启程西去,轮值的小姨急忙去喊舅舅,舅舅有些不愿意来,说自己也快不行了。父亲母亲家族各有兄弟姐妹六个,舅舅已是八十多的高龄,母亲的大妹妹都做了太奶奶。奶奶走的时候,最小的叔叔也已退休。“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古话显然不合时宜了,我父母都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伺候近百岁的奶奶和外公。

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人口的格局。小叔和小姑在镇里单位严格执行一胎限制,现在家里是两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五姨和小姨在农村,政策执行“宽松”些,都生了两个孩子,家庭人口格局是两个老人两个小孩。时代变了,各种各样的因素也改变了年轻人的婚育观念,两个叔叔的孩子在北京打拼,都是大龄未婚。在北京年逾三十尚未结婚青年男女摩肩擦踵,有的人在苦苦追寻自己的缘分,有的人惭愧自己的收入还不够高将婚恋搁置,有的人干脆宣布加入不婚族……尽管每年回家父母都要絮絮叨叨,这些人依旧基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结婚。在农村,尽管“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但是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早已荡然无存,不能亲自照看孩子,孩子上学费用提升等多种原因农村年轻人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五姨和小姨的孩子没有离开乡土,结婚后也只要了一个孩子。

按照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政策,结合婚育年龄的提升,人口的寿命等综合因素,假定三十岁为一代,人均寿命90岁。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极端的家庭人口结构模型:一二四八。按照这个模型一个家庭由15人构成,一共四代人,三十来岁的夫妻两人带一个孩子,双方的爷爷奶奶(含外祖父母)有8个,都90来岁了,父母亲4个,已经六十多了。根据这个模型,如果六十以上即为老人,老人与年轻人的比例为6:1,一个家庭1对年轻人要赡养12个老人,而孩子则更为稀少,15个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到时满大街都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孩子将成为稀有动物了,那时中国完全是个老人的社会。

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假定人均寿命高达90岁,8个90岁的老人终将陆续离去,好在孩子长大成人,与另外一个家庭的成员结婚生子,两个家庭人口共同增加了一个。两个家庭合计30口人,三十年间走了16个,新加了一个,还剩15个,依旧是一二四八的格局。国家由无数个这样的家庭组成,国家人口的增减与家庭同步,在这个极端的模型下按照这个速度递减下去,中国人口三十年减半。好事的人计算过,如果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得到坚定不移的执行,大概十几代后中国人口灭绝,顶多也就是三五百年的时间

在这种极端的人口结构下,一个年轻人要抚养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共6个老人,夫妻两还要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即一个人的工资要6.5个人花。现在的年轻人以“月光族”自居,每个月的收入当月花完,遇到买车、买房等大宗开销还要啃老,让父母给钱。现在房价高企,小两口买一套房双方的父母及自己三个家庭都变穷了,这些都说明年轻人自己的收入尚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真的难以想象以后的年轻人如何抚养孩子,赡养6个老人?也难以想象那个国家、那个社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简单的推迟退休、推迟养老金的发放都无济于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老人占绝大多数,这个国家断了希望,当孩子成为稀有,这个国家没有未来。这个模型是极端的,却不一定是危言耸听,无论城乡年轻人生育意愿已降低,想多生的受到政策限制,如果考虑那些不婚,婚后不愿生育的,其结果也许比这个模型还惨。

作者:王瑜

2014年2月作于海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9259/

老年中国说(一)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