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尽自己所能去尽孝

2014-01-30 07:27 作者:笑铀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自己所能去尽

居家孝为先,“孝”是亘古延绵的话题。无论是老版“24孝”也好,新出台的“24孝”也罢,都倡导“敬老须尽孝”的理念。梁漱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人们都很认同。奉养父母亲敬亲,这种人伦关系,应是永恒不变。窃以为,一些被现代文明摒弃的“愚孝”的观念,都远比当前那种亲情麻木冷漠,轻视家庭伦理要更有意义。相关部门审时度势推崇而出的新“24孝”,更加符合现代文明,是好东西,自然得到人们的欢迎。

与传统的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的行孝故事集合而成旧版“24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24孝”更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问题只是,有行动标准,就能让人做出行动吗?

中华民族有千百年的传统文明,随人性的变化不孝者大有人在。他们视父母为累赘、是负担,觉着父母的身份、年龄等给他们丢人,于是打骂老人,盼老人早死。这些不孝的行为让正常人听到或看到后会不由得对其予以遣责和愤慨,他们的良心哪去了?他们的人性丧尽了吗?是什么让他们成了忘恩负义的败类?回想早几年笔者在乡文化站宿舍居住的时候,恰好与乡司法所的同志为邻,那时司法所只有一个工作同志,因经常出差也就经常关着门,便常有走错门的老人来向我“投诉”,内容大都是儿孙不给饭吃、不给钱治病、不料理日常事务等对老人不尊不孝的事儿,弄得我也经常充当起“家务判官”的角色来。事过境迁,但因此引起的感触却深深的镌刻在了心里。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要化费多少心血?!当子女结婚成家之时,父母大都进入需要后辈赡养的老年阶段。花甲轮回,新陈代谢,这是无情的自然规律。孝敬父母和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作为民族遗产之一,是精华,而不是糟拨粕,永远不会过时。就人之性而言,父母爱子女是天性,是义务。子女孝敬父母也是理所当然。孔子曰:“存善孝为先。”几千年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凡是孝敬父母的人,都受到社会的赞扬;凡是不孝顺父母的甚至虐待父母的人,都为世人所不齿。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做子女的不知回报辛劳的父母,实在畜牲不如。再进一步思之,人人都会老,你孝敬父母,给后人做出榜样,后人亦会孝敬你;反之,不孝敬父母的人,到头来亦难得到后人的孝敬。俗话所说的“屋掾水照旧痕”就是这个道理。

尽孝,不是“方法”问题,也没有必要拘泥于一些所谓的“行动标准”。董存瑞炸碉堡,之前并没有训练手举炸药包的动作;黄继光扑枪口,也没有考虑扑的准确不准确的问题,他们就这样大义凌然地做出了壮举。因而,尽孝,是要在心底装进这根弦,每天都要启动这个“孝之软件”的。至于如何尽孝,我觉得非常简单,就是尽自己所能。“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从这首通俗的田园诗里,我们可以读懂其中隐念着的深远的哲理,那就是:因地制宜,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大千世界,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不需要比较谁做的好谁没做到。自然,尽孝能力小的人,能尽自己所能,创造条件尽力所能及之孝,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那些有能力有条件尽孝的人,一定要记住及时尽孝。当然,尽孝的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大可不必赶时髦。比如,现在老人们都有养老金,在父母不缺钱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就成了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只要真正做到了“尽自己所能”去敬老尽孝,你的人生就一定会无憾。

笑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4,01,30.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7268/

尽自己所能去尽孝的评论 (共 9 条)

  • 崔秀
  • 雨袂独舞
  • 晓晓
  • 白银为羽
  • 荷塘月色
  • 梦麟
  • 海虹
    海虹 审核通过并说 喜欢朋友的文章!在马年即将到来之际,祝关注和关心我的朋友们马年吉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马到成功! 欢迎经常到我那里去踩踩!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审核通过并说 好
  • 三月风

    三月风欣赏!祝你新年快乐!马到功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