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死不认错之哲学

2014-01-15 08:51 作者:昆仑一刀  | 4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梁实秋先生在《为什么不说实话》对那些死不认错的人有过鞭辟入里的刻画:“有些人宁愿自己吃亏,宁愿跟着别人吃亏,宁愿套引别人跟着他吃亏,而也不愿意把自己所实感的坦白直说出来。因为说出来之后,别人就不再吃亏,而他自己就显得特别委屈。别人和他同样的吃亏,他就觉得有人陪着他吃亏了,不冤枉了。”

先生讲了一个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将那些死不认错者,不说实话者的嘴脸和心思活灵活现地揭露出来。俱引如下:

有一家酒店,隔壁住着好几个酒徒,酒徒竟偷酒喝,偷酒的方法是凿壁成穴,以管入酒缸而吸饮之,轮流吸饮,每天晚习以为常。酒店老板初而惊讶酒浆损失之巨,继而暗叹酒徒偷饮技术之精,终乃思得报复之道。老板不动声色,入晚于置酒缸之处改置小便一桶,内中便溺洋溢,不可向迩。夜深人静,酒徒又来吮饮,争先恐后,欲解馋吻。用尽力一吸,饱尝异味,挤眉咧嘴,汩汩自喉而下,刚要声张,旋思我若声张,别人必不再来上当,我独自吃亏,岂不太冤枉乎?有亏大家吃。于是乎连呼“好酒!好酒!”而退,乙继之,亦同样上当,亦同样不肯独自上当,亦连呼“好酒!好酒!”而退。丙丁戊己,循序而饮,以至于全体酒徒均得分润。事毕环立,相视而笑。

读了先生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可以为死不认错者找出一点理论依据,何必要认错呢?何必要当傻瓜呢?何必以自己的愚蠢衬托出别人的高明呢?大家一块儿吃亏遭罪,心理上立马就平衡了,最后人人都当了傻瓜,人人都出丑掉价,也就皆大欢喜了。没有替死鬼,没有背黑锅,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谁也别笑话谁。

此乃死不认错者哲学之一也。

柏杨先生三十年前在美国荷华大学发表演说,演讲《丑陋的中国人》,文中也有提到“死不认错的中国人”。先生用笔如刀,更是一针见血直逼要害,俱引如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我教书的时候,学生写周记,检讨一周的行为,检讨的结果是:“我今天被某某骗了,骗我的那个人,我对他这么好,那么好,只因为我太忠厚。”看了对方的检讨,也是说他太忠厚。每个人检讨都觉得自己太忠厚,那么谁不忠厚呢?不能够认错是因为中国人丧失了认错的能力。我们虽然不认错,错还是存在,并不是不认错就没有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中国人就不能不用很大的力气,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所以说,中国人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恶毒的话。……

……一个民族如果都是这样,会使我们的错误永远不能改正。往往用十个错误来掩饰一个错误,再用一百个错误来掩饰十个错误。

三十年过去了,柏杨老先生驾鹤西去,魂归道山,然而老先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远见卓识,同样如晨钟暮鼓,警醒后世。

为什么不认错,盖以自以为是对的,无错可认。“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悲的是不知错,也不认错,更莫说改恶从善,“重打锣鼓另开张”。死不认错的人,虽死何惧?意志力何其坚强!一口咬定,矢口否认,任你苦口婆心磨破嘴唇,没有错就是没有错!不仅没有错,还要证明没有错,让指出错误的人无话可说!于是假话耶,大话耶,空话耶,谎话耶,毒话耶,横空而出直接让指出错误的人吃不着兜着走。三十年过去了,吾国人于此是否“有长足之进也”?恐怕认错的修养没长进,掩饰错误的技巧反而愈加高明,赶超古人了。到时候反咬一口,谁对谁错尚待商榷。

此乃死不认错者哲学之二也。

李敖先生在《避讳——“非常不敢说”》里也讲了一个故事。五代时期有一个叫冯道的人,这个人曾经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先生记录的是他在契丹皇帝兵临城下之际,“变节”做了“汉奸”成功说服敌酋使一城百姓免于屠杀血洗,生灵涂炭。有一则关于冯道的笑话,据说有一天他的学生读《老子》这部书,一开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因为“道”是冯道的名,“可道”是冯道的字,他的学生不敢直接叫老师的名字,所以碰到“道”和“可道”就念成“不敢说”,而把这两句念成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为什么“不敢说”呢?这就要牵引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避讳”。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学问,且听李敖先生如何道来。俱引如下:

“讳”是什么?讳就是“不敢说”。为什么不敢说呢?有的因为顾忌的缘故,有的因为隐匿的缘故。一个名字或一件事实,知道了却不说,反倒说成别的,这就叫做“讳”。

为什么一个名字、一件事实知道了却不说呢?按照中国传统的高见,是因为说了就不吉祥或不恭敬或大逆不道,所以才“不敢说”。“不敢说”的意思,用文言文的说法,是“讳言”、是“讳莫如深”,这一类说法还有很多。……

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死不认错者加油打气。你犯错了,你吃亏了,你丢脸了,然而你是某朋,你是某故,你是某亲,你是某夫,你是某子,你是某父,甚至你是某君,顶头上司,生杀大权在握,这就无后院起火、祸起萧墙的后顾之忧了。每一个和你有点关系讲点交情的人都会为你瞒瞒瞒,绝不揭你短处、触及你的疮疤,你就高枕安眠,还认什么错呢?故友亲朋、同志同仁为你的错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掩饰美化、修正补救,企图抹杀一切,权当什么都没有发生,你倒好,自己不争气承认了错误,这不是陷人于不义之地吗?

夫子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听信圣人言,我们更进一步,为所有死不认错者讳,还他们一个清清白白,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仲尼作《秋》,身体力行,可谓是“避讳”的始作俑者。

有孔夫子这样一个后台,还有认错的必要吗?

此乃死不认错者哲学之三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13915/

死不认错之哲学的评论 (共 48 条)

  • 今生依梦
  • 晓晓
  • 婉约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钓海闲人

    钓海闲人言之有物,赞。

    赞(0)回复
  • 小溪

    小溪怪才谬论!

    赞(0)回复
  • 多彩贵州风

    多彩贵州风认错也没什么大不了

    赞(0)回复
  • 子威

    子威欣赏,推荐!

    赞(0)回复
  • 郑淑芬2013

    郑淑芬2013深奥,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赞(0)回复
  • 红豆

    红豆

    赞(0)回复
  • 寒塘渡鹤影

    寒塘渡鹤影领教了你的“死不认错者哲学”,让我受益匪浅。可是生活中,很多时候有的话是不能说的,有的事是不能做的,在我认为不是避“讳”,而是一种善意的“不能”。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寒塘渡鹤影:文友解读的是,这篇文章立足点在于国民性,而不是基于平凡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难免讳言,然而大是大非面前却要求人曲直分明,对错相彰。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红豆:生活愉快,赏光评鉴。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郑淑芬2013:赏光评鉴,再添佳作,最近时间很少所以没能评论你的文章,十分抱歉,改日定拜读。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子威:谢谢子威翻阅拙作,生活愉快,再添佳作。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多彩贵州风:当然某些情况下认过错道个歉并没有什么,比如对于朋友或是亲人,然而人与人之间一牵扯到国粹面子学问,低眉折腰认个错也许就不是易事了。赏光评鉴,再添佳作。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小溪:字字存真,以书为证,无谬之有。当然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的观点。再添佳作,生活愉快,亦望文友不吝赐教,指出不足。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钓海闲人:赏光评鉴,再添佳作。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昆仑一刀:额,朋友。

    赞(0)回复
  • 青儿

    青儿其实善于认错的人,才是君子,坦荡的真君子,欣赏佳作,问好朋友。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青儿: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关于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句话。

    赞(0)回复
  • 一滴墨香

    一滴墨香有错,该认,但有的错,又不敢认,因为认了,会带来一个新的错误。当然,旨意要提倡实话实说,但从事实上讲,有很多的不会如此,因为认与不认都会由后果决定。所以,这个世界才有错误的阴谋与狡辩,比如:日本....欣赏,问好!

    赞(0)回复
  • 小溪

    小溪回复@昆仑一刀:欣赏文友才华出众,学识八斗!为死不认错还找来诸多哲学,搬来孔夫子,岂不是教人诡辩,知错不改吗?当然是谬论了!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小溪:也许文友误读了本意,孔子作春秋一例是反讽孔门的学徒们“为尊者,亲者,贤者讳”,并非教人诡辩知错不改。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一滴墨香:文章本意主张人性的直面真实,认错也许会带来另外的错,但是隐藏错误一定造成更多的不真实。至于日本对于历史的正视问题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国家被少数人代表,国家同时作为一种象征代表所有的国人,少数人的政治绝不代表所有国人的意志,无论哪一个民族,都同中华民族一般,无论哪一个民族,也都出现败类,一定时期内败类则左右整个民族。赏光评鉴,生活愉快。

    赞(0)回复
  • 小溪

    小溪回复@昆仑一刀:哦!理解错了给你赔不是了!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小溪:哪里,相互交流,无论对错,希望以后能和文友多多探讨,共同进步。

    赞(0)回复
  • 白莲

    白莲欣赏,问好!

    赞(0)回复
  • 馬火夫

    馬火夫中国人绝大多数死不认错,渊源于专制文化。以前皇帝实在不行来个"罪己诏",皇帝照当下去。现在不行了,普通人认错了无法做人,当官的认错了官当不下去。命可舍,面子不可丢。认错就是丢面子。所以一听说"伟大的中华民族",我周身就起鸡皮圪达。尽管我也是中华民族一份子。

    赞(0)回复
  • 馬火夫

    馬火夫中国人绝大多数死不认错,渊源于专制文化。以前皇帝实在不行来个"罪己诏",皇帝照当下去。现在不行了,普通人认错了无法做人,当官的认错了官当不下去。命可舍,面子不可丢。认错就是丢面子。所以一听说"伟大的中华民族",我周身就起鸡皮圪达。尽管我也是中华民族一份子。

    赞(0)回复
  • 红尘一笑

    红尘一笑欣赏,问好。

    赞(0)回复
  • 书芳

    书芳欣赏佳作!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红尘一笑:赏光评鉴,除夕将至,新春快乐。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白莲:新春快乐。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书芳:赏光评鉴,新春快乐。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馬火夫:面子哲学,死要面子活受罪,当真是国粹了。

    赞(0)回复
  • 我绕花园走了半圈

    我绕花园走了半圈写的挺好的

    赞(0)回复
  • 浪里百跳

    浪里百跳欣赏,推荐

    赞(0)回复
  • 老党

    老党好,痛快。

    赞(0)回复
  • 沉香

    沉香现在我倒是怕直接认错,然后说:你能如我何的人了,^_^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沉香:面对无赖的确束手无策。除非揍他一顿,前提也要揍得过啊……

    赞(0)回复
  • 墨涯

    墨涯虽然抱歉,但还是要说,以上三点和哲学没有半点关系,也在根本上算不得哲学。文章题目就是问题了,再者,如果非要说死不认错之哲学,倒还不如说人性更合适。原因很简单,以上三点更加证实的是人性的问题。身为作者,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贴切是基本原则。希望一刀兄能够注意,这不只是改题目的事情。 对于作者,文字在某方面是神圣的,运用是检验“神圣”的标准。文章不错,欣赏了。

    赞(0)回复
  • 墨涯

    墨涯一刀兄,你提出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文章的三点),答案也简单。五四时期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现在还在翻五四这一页,这一页才翻了一部分,虽说是不同的时代,但五四的问题,思想和人性的改革,至今还是很大的问题,可以说是完全未完成。这是原因,结果你已经写出来了,但写出了现象(且是以往的现象),至于结果的答案,我的想法很简单——所有人都怕被淘汰。我们没办法如法国人安静纪念狄罗德一样怀着平静的心灵纪念我们的复兴先驱,我们还未翻过,而他人的一页早已成为历史。问题和答案只是体现在差距上,这点我不再多解释,只希望不会是每个人都还在幼稚的指责和批判。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墨涯:再见墨涯兄,仿佛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头像,似乎是一部电影叫“V字仇杀”还是“V字复仇”什么的,这部电影我看过,印象渐渐模糊,所以产生恍然之感。你一定十分喜爱这部电影,不知能否透露名字,温习一下也好。我们谈过,墨涯兄一定做过哲学,我则不然,对哲学不甚喜欢,太唯心之故。不过你的话可是一语中的,就是“人性”,不是哲学,取之“哲学”不过掩人耳目,也算锦上添花,都是烟幕粉饰而已。至于三个问题,也不全是五四,梁实秋是五四,柏杨最多算半个吧,李敖绝对不是,但是三位的高论,于今天还是如灵药传世,可治旧疾。不单是“人性”了,还是“国民性”,国民劣根性,此根不除,旧疾难消。每当我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未免冷汗直冒,中国人真的这么逊,也不见得吧,可是排个队就看出来了,细细想来,大抵病入骨髓,进步不大。多少过于悲观了,如今物欲横流,真是斯文扫地,也就见怪不怪啦。还谈认错,我们连五四时期最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搞糊涂了,根本认不清错误。也许吧,都是生活所迫,总要夹缝中求生存,谁认错谁傻谁倒霉,也不能如此恬不知耻,圣训何在?讽刺!五四时期破除传统,现在提倡传统道德,毕竟是越活越回去,这不是搞退步么?也不见得过去的就失去了价值,不值得提倡,尤其要警醒,这是对有良知的人说的。这篇文章名为“死不认错者之哲学”,当然不是谈哲学,更不是死不认错的人的哲学,这是三位先生的片羽吉光,还能警醒后世。

    赞(0)回复
  • 墨涯

    墨涯回复@昆仑一刀:如此还好,本身国民性的问题也是人性,我所言的五四时期算是个象征,其实你在文中,无论是哪个人所言所论,根本问题还是这个,你所言的国民性,或者我所言的人性,重点不是价值失去与否,仅仅是能否承担并且乐于审视自己的人性,至于谁是五四时期的,我不知道,也不必要知道。无论是否如那些人所言,还是如一刀兄所言,都是同样的问题,都需要有所作为,哪怕没有成果,也敢如此的决心。无论如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检验。仅仅是这样,也仅仅在于人,或者在于人还是不是人。那部电影是V字仇杀队,我倒是喜欢,不过很大原因还是自己喜欢夜里,那个面具很契合一种心境。至于你说的警醒后世,那倒是完全不必要,因为后世需要的不是警醒,而是睡醒。

    赞(0)回复
  • 墨涯

    墨涯哲学的事,认为唯心便是唯心,觉得物质也是物质,反正就是那样,很基本的思考,也是一种追寻,对自己本身的问题,需要去尝试着解答。就像水果一样,我喜欢哲学这颗果子,一刀兄喜欢另一颗,这是天性,是应该的,不会有什么喜不喜欢之说,选择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这本身就是普遍存在。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回复@墨涯:改名字了,不能叫夜兄,还是墨涯兄吧,“摩崖”比之墨涯也许更能符合兄台秉性,有禅悟之意。国民性以及人性,也没什么好谈的,无非空谈,感叹世道浇漓人心日下。至于哲学,一刀谈不来,我倒是有心学习,就像书法绘画一般,还是过几年吧。喜欢不喜欢,爱好而已,和写作一样,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风格。在夜里呆着的人,大抵要思考,研究哲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期待佳作,文以载道,经世致用,我一直这么看,不知兄台以为若何,对于为文者的担当。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