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学”说起
为什么最近对理学和心学很感兴趣,这不是偶然的,但得从偶然说起。一次偶然在新浪微博还是其他哪里具体我忘了。我是看到卢麒元谈到毛泽东和杨昌济师徒二人,都受王阳明心学影响很大。我在想怪不得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前期受到排挤打压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该学学心学。以前佩服曾国藩,后又在网上看到:毛泽东之前是曾国藩,曾国藩之前是王阳明。故而认为得学习下想“陆王心学”,尤其是“王学”。看看到底有何神奇力量,是不是把人的内心变得强大,修成坚韧不拔的品格。
想着想着想到想到了我的关中前贤张载、李二曲。这几天仅仅看了看百度百科王阳明、张载、李二曲,曾国藩,顾炎武。“关学”,自张载始,700年后至李二曲。关中学派主张:“学贵于用,注重实学”。人称“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关中学派从眉县张载到周至李二曲。皆无师,遍览群书,博约进取。无门户之见,故而善于吸收融合终成一家。蓝田吕氏兄弟创建“吕氏乡约”,张载推行“井田制”,以期解决农民问题。此外,更让我佩服的是眉县张载和周至李颙(字二曲)均是自学成才,张38岁才中进士。最敬佩的是我的老乡,李二曲先生名王海内。与王夫之,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儒。和顾炎武反复探讨“体用问题”。二曲先生终生不取仕。学术思想更值得我们借鉴,自张载到二曲先生,到于右任,关学后继无人。我辈关中子弟当复兴关学,发扬关学。“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明学术,正人心”'。最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继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近感到“悟”的妙处。比如“龙场悟道”,悟最近给我带来很多愉悦的感受,我悟到了很多,现在明白了很多许久没弄明白的道理。我现在思维很活跃,想到的很多,所以频发状态。但是我还认为应该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下。多看书,多思考,在这过程中和实际生活结合在这其中悟。不然认识有局限,你想悟也悟不出。最近看了张载、李二曲,顾炎武的简单介绍,其中也涉及理学和心学的问题。顾炎武在批判“王学”时讲的很好。他写道:“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卷七)他对晚明王学末流的泛滥深恶痛绝,认为其罪“深于桀纣”。他进而揭露心学“内释外儒”之本质,指斥其违背孔孟旨意。他认为儒学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文在《诗》、《书》、《礼》、《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他直分赞同宋元之际著名学者黄震对心学的批评:“近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者单摭道心二字而直谓心即是道,盖陷于禅学而不自知,其去尧舜禹授天下本旨远矣。”既然陆王心学是佛教禅学,背离了儒学修齐治平的宗旨,自当属摒弃之列。但是“王学”也不全是一无是处,相反“王学”值得我辈学习。
而且张载和李二曲的关学人物,“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对我鼓舞很大。他们提出主张我也非常信服。二曲先生好读书,靠打柴和母亲纺织换粮,经常吃野菜,但还是手不释卷学习,以至于面黄肌瘦,别人戏称“李菜”。而现在我们的条件这么优越而勤学的又有几人?至于“王学”我只是认为他能练心,能使内心变得坚韧,大气,做事能恒心,倒不如明末清初的学者来的实在。“明道救世”“明道存心以为本,经世宰物以为用
中国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是对的。建立新中国后再打倒就是错的。要吸收发扬其合理内容。比如人格独立,个人修养,民族气节,民族大义,民族独立。丢掉了这些,导致人人无有中国之谓,全球一体,我可以移民。爱国不爱国,我移到那里就爱那个。家国意识荡然无存。民族悲哀。
我们要重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于人格修炼培养。修好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载不仅是理学大儒也同样是军事家。王阳明,曾国藩,毛泽东之垂范后世,称之为“真三不朽”,其一,言论不朽。其二,德不朽。其三,功不朽。而他们无不拥有强大的内心,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了自己心中的道。坚定自的信仰,毅然前行,不避风险。
我们经常见人说民国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有人说是自由的风气下才有。而我却认为,他们无不是旧学造诣很高者。他们的思考方式、写文、爱国无不是在旧学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们熟读儒家经典,不拘泥于儒家。但是他们的写文能力无不是在旧学的学习生涯中成长的,所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他们的思辨逻辑分析我想很多也来自旧学的培养。只是他们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懂的与时俱进。毛泽东都觉得他还得感谢旧学的培养。
民国那些大腕那个不是既是思想家又是政治家。他们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是又能肩负责任。古代的知识分子那个不是?
梁漱溟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者”。他其实首先是一个儒者,后来找到自己认为救过救民的道路,那就是乡村建设理论。不仅是乡建思想,他的哲学思想也放着光芒。这和王守仁是一样的,他们都悟出了自己的道,并去实践,坚持不懈,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和他的儒家精神不无关系。言论能传于后世,他们的功业也流传于后世。
我想这一切都先归功于他们的人格的修炼。做到了先修好身。身体力行,为国为民。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励志、修身、勤学。这是很重要的,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我想只有极少数能意识到,如果也做到了,那么他的生命意义就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