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余荫山房有感

2013-12-05 11:30 作者:品致PinTech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1997年初来广州上学的时候已经听到广东四大名园,其中的番禺余荫山房了,时隔16年之久,今天终于把游余荫山房摆上了行程,吃完午饭,休息了片刻,带上了老婆和小孩,从车陂出发,科韵路转南沙港快速,不用20分钟车程就下了高速,顺着路牌指引,大概用了5分钟来到了目的地。

余荫山房,它位于番禺区南村,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占地面积不足三亩,行路不足三百步,为何能挤身广东四大名园之列的一席之地?

我去过类似像余荫山房这样的私家花园也不少了,像余荫山房这样小而精致的的确不多,余荫山房没有像绍兴兰亭那样依山傍水而建那样气派,没有王羲之与东晋名相谢安等文人墨客齐聚一堂 醉意中写下了千古流芳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那么闻名:余荫山房也没有像沈园那流传着关于南宋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久别重逢那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余荫山房更没有云南银乡寸氏庄园的曾一度被民间称为“大理南诏皇室行宫”那样的富丽堂皇...

我们在余荫山房总共呆了将近3个小时,总结就是:园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300步之内完全可以把满园色收于眼底,园主邬彬从七品的京官辞退返乡后花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来营造属于自己的归隐私人场所,资料并没有说明园主为何在京做官仅五年就匆匆衣锦还乡,我们知道清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从嘉庆,道光,咸丰已是走下坡路,这时的朝廷已内忧外患,阶级矛盾不断。余荫山房建于清同治五年,清朝的千秋基业传到了咸丰与慈禧的独生子同治时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加上了大部分独生子的通病--同治同志的儿戏人生,无心从政的人生态度更是加快了清朝这座大厦倒塌的步伐,我们想想当时一个芝麻七品京官在刑部上任职有多尴尬,有多为难,也许处处碰壁,或许到处碰到的不是什么蛮横的八旗子弟就是什么王爷和贝勒爷之类的案子,在刑部想要秉公执法,估计再世的包拯遇到了如此的朝代末年也无法力挽狂澜、雄辩于黑白与是非之间,最后也只好学学海瑞的做法--罢官...也许官场的不如意,却千般思念着远在万里的故土,也想着在远离天子的地方偏安一隅。归去来兮,田将芜,胡不归?可能陶渊明的启发催促了园主归乡过一名隐士的步伐,可让躁动的心不再彷徨,让心灵找回归宿,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可在园里舞墨弄文,吟诗作赋,品味着唐风宋,静听着岁月安好,是啊,有谁不想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自如些呢?也许这样才不枉来到了人间走一趟。归来后园主邬彬几乎把所有的中国造园元素都搬来了,亭、台、楼、阁、堂、桥、廊、石山、石水及回廊、花窗、影壁、浮雕、彩绘、楣额等等,拥拥挤挤塞在了一起。一座小小的虹桥,集纳了廊、亭、栏,所谓"藏而不露,缩龙成寸"

走累了,一家人在园里的食店找位子坐下,每人点了一碗番禺特产"沙湾姜奶",慢慢品尝着,品味着邬氏家族的故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02775/

余荫山房有感的评论 (共 13 条)

  • 诗意乡村
  • 荷塘月色
  • 海虹
  • 晓晓
  • 春暖花开
  • 思亮习作
  • 暖心哥
  • 清风淡雅
  • 今生依梦
  • 剑客
  • 血儿
  • 婉约
  • 拂杨杜若
    拂杨杜若 审核通过并说 轻轻地叙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