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封龙山神韵(四)【神秘洞穴灵动泉溪】

2013-10-24 11:12 作者:神龙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封龙山神韵(四)

——神龙笔记

【神秘洞穴灵动泉溪】

《东石堂题诗》

明·孙士仪

石室玲珑銮太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恍然奥窔 (yào)广寒宫。

英雄攀到穷高处,

手拨天关探九重。

一首明代先人古诗,道出了封龙山洞穴的神秘仙境。

的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封龙山花岗岩山体的奇景,在奇峰林立的掩映下,自然洞穴不尽其数,老君堂、东石堂、西石堂,已被宗教先人开辟为“神仙宝殿”,暂且不论,诸如白云洞、黑风洞、白猿洞、仙虎洞、八仙堂等自然洞穴,神奥莫测。

黑风洞,位于立陡川东侧,洞外松林苍郁,尽显勃勃生机,洞内暗无光线,深不可测,空气稀薄,手持电筒进入十米八米,手电筒光亮就黯然失色。每逢季,乌云蔽日,松涛声声,洞口云腾雾绕,寒气袭人。是天堂,还是地狱?凡人难以卜之。

在众多洞穴中,最险要的莫过于山巅南缘的八仙堂,其由山石自然崩落、相互叠加而成。洞顶由四块巨石搭拱,进洞仰望,可见一块巨石夹在三块巨石中间,岌岌可危,仿佛就要垮塌跌落,令人心惊胆颤,冷汗淋漓。 其实,进入洞里不必担心,已有千余年地震等考验,安然无恙 。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题词,遍及洞内石面。此洞,内分上中下三层,上面大庭可容数人,庭之南壁有一石缝,犹如狭高亮窗,凭窗外观,苍天一线,深涧无底,使人有一种醉意飘仙的之感 。侧身向下可至洞底,进深十余米,阔四五米,可容七八人聚餐 。相传当年 “八仙”借此宝地,聚餐交盏,故名“八仙堂”、“八仙洞”。

沿着“八仙堂”上的石峡缝东攀不远,便是白云洞。此洞阴暗潮湿,常有湿气冒出,形成雾云缭绕飘荡。元代诗人咏《白云洞》:“巍峨两峰间,崔伟耸双阙,中有仙人洞,恍若通地穴,,朝开白云生,暮卷白云灭,朝昏宥奇变,宛与世人隔。”。

位于山南麓的洞宾洞,方圆两三丈余,洞顶有一穹窿状天然藻井,洞中原有供桌刻有吕洞宾像(现已破坏),洞口上方有摩崖石刻“清希洞府”,笔体颇有魏碑风韵,舒朗洒脱。

仙虎洞、白猿洞都传颂着南阳公主的故事,醉仙楼、希夷洞等各有奇趣千秋,不再一一赘述。还有一些人迹未涉的自然处女洞穴,处于保护之中,期待逐步探究。

如果把神秘的洞穴,喻为封龙山的五脏六腑,那么,堪称一绝的道道清泉碧溪,便是封龙山跳动流淌的灵性血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里上至山巅,下至沟谷深涧,分布着无数清泉。特别是雨季,百泉喷涌,千溪径流,交织串连,蜿蜒盘旋,高低跌落,形若管弦琴瑟,声如优美乐章,赏心悦目,悦耳动听。

山南麓的龙泉,常年涓涓,流淌不竭。众多泉水沿山谷而下,汇成潺潺溪流,在一块块沟谷巨石上,淌泻出千姿百态的水景,在山腰,多溪汇聚合一,形成一泓水潭,名为“上龙潭”。水又从潭中溢出,飞泻而下,形成瀑布。飞瀑倾泻于巨石,珠花飞溅,如云似雾,阳光照射,霓光霞彩,“大海分灵”的摩崖石刻,妙语点睛,意境生辉。瀑布下方分流的溪水再度汇为水潭,名为“下龙潭”。每逢月,潭水清幽,山、树、皓月倒影,古人誉为“灵湫浸月”。此情此景,活灵活现地诠释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喻世明言。

山北麓的洞宾泉,从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涌出,淙淙而下,宛如一条纱巾飘在绿树奇石之间。

八卦岭北面,有两股泉溪从细细的石缝中淌出,蜿蜒而下汇为一体,像一对情侣手挽手在林间嬉戏,泉流之声如窃窃私语,碧澈的水光,似秋波互送,故名“恩泉”。来这里游玩,此泉水是必须喝的,如饮此“神泉”,青年人能找到恩爱伴侣,新婚夫妇能早得贵子,老年夫妻能强身健体,白头偕老。

山南坡绒树沟里,清泉棋布,一眼眼,一缕缕,潺潺汇聚,符石而下,造出片片水潭,演奏出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绝妙琴声。古人石刻“弄琴”,并有一凉亭,供游客休息听泉。

封龙山清泉遍布,古井处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龙之血脉,全身流淌,灵性贯神。这里古老的岩石,大约形成于6亿年之前,广泛蕴藏着石英、褐铁等矿物,所以泉水、井水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常饮封龙山水,健身防病,千真万确。

封龙山的水,滋润了漫山绿树、奇花、异草,灌溉了山麓肥沃的良田,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勤劳淳朴智慧的封龙山人,但愿这不竭的“圣水”,联接天下五湖四海之友,惠及世代子孙。

(待续)

2013年10月17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0529/

封龙山神韵(四)【神秘洞穴灵动泉溪】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