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已死
我的青春应该是死掉了。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相信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并且开始对它们嗤之以鼻,这让我有些惶恐不安。
我从小就坚信公平二字,也认可生而平等这一套说法,总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一样。你看,我们在同一个起点出发,迈着同一种步伐,踏着同一种节奏,奔向同一个方向,没有人可以飞过这仄径。这想法持续了差不多有十年,在那十年中,我甚至未曾有过自卑感,看到的都是光,都是希望。但现在,我明白这一切都是狗屁,之前能够无邪地那样认为,纯粹是身处的环境所致。我坐井底观天象,看到的都是晴天,以为这天气永远不会有转阴的时候。直到走出那口枯井,看到广袤的天空之后,才得知自己的狭隘。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天赋异禀的人,他们从出生起就带着耀眼夺目的光环,将平庸之人的面孔照射的更加惨白。如果说我是两手空空地来到这个世界的话,那他们一定是带着上帝恩赐的礼物降生的。
长相就是上帝送给他们的一份礼物。前两天和一个好朋友聊天,她给我说了件事。她养的狗生小狗了,一只漂亮一只不漂亮,她一直抱着那只漂亮的小狗,然后问她的爷爷,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长得漂亮的狗?爷爷说是。她又问,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长得漂亮的人,爷爷也说是。然后她问我,是不是大多数感觉都建立在外表基础上?
对于她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的确,有谁不喜欢美女帅哥呢?虽说以貌取人的确是肤浅的行为,可这是人的本性。我确定,一个人的容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永远是重要因素。因为光速远比音速快,所以在别人还没有开口之前,眼睛就先对别人做出了初步判定,无论多么理性的人也无法避免。我承认现在自己也会以貌取人,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肤浅的人。
家庭背景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我不再相信“只要奋斗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这点感触在毕业之后尤为强烈。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还是极其懒惰的吧,所以才会对那些可以不劳而获的人充满羡艳之情。我并不想再抱怨过多,总是忿忿不平并不是一个好状态,我也许应该加倍努力,这才是唯一出路,因为我现在信奉的是“只要奋斗就可以有那么点机会去改变命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一向自认为是个善良、老实、本分、淳朴的人,这和我受过的教育有关。小时候,父母总叫我不要惹事,要学会忍耐,不要欺负别人,还要躲着想要欺负自己的人。我也的确这样做了,但结果是,我现在变成了一个喜欢逃避,不敢出头,毫无霸气可言的人。像我这样性格的人,会被别人认定为无能,软弱,木讷,没有男子气概。有时就算被人利用,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当那个冤大头,我不敢手持刀刃去划伤任何人,宁可自己遍体鳞伤。在那些人的眼中,毫无恶意的我无非等同于待宰的羔羊一般。其实我应该变成狠毒甚至是恶毒的人,理想中的状态是,我可以挥舞着狼牙棒怒向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然后冲他们大吼:“滚开吧,我真的没有利用价值”。
以前我姑且相信正义二字,也不敢用最龌龊的心思揣测别人。可当我看见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并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反而被人默许,甚至是褒奖的时候,我的世界观近乎崩塌。他们有特权,我是嫉恨的。但嫉恨的缘由很可能是自己无法拥有那些特权,若这特权到我手上,我难免不变本加厉,与他们同流合污,变成一丘之貉。当我不再嫉恶如仇时,那些曾经要做刚直不阿,不为钱权低头,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哈巴狗的信念早就飘散在风中了。
现实是,我逐渐开始接受这些所谓的不公平其实都是公平的这个事实。人本就需要被分为三六九等,我不属于前列,也就自甘现状,不再苛求。我从未设想要过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只是在看到那么多面容姣好,有权有势,素质低劣又掌控特权的人大肆耀武扬威的时候,心理极不平衡,充满羡慕。我对他们没有任何的仇恨,只是有点自卑罢了,这与我很多年前设想的未来背道而驰。比如前几天,我和一个陌生人聊天,在她得知我只是个不出名的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后,穷尽挖苦之能事,冷嘲热讽说,本科生在她们那里只能端盘子,更何况像我这种低学历、低水平的三本学生。当时我并没有反驳,一是认为价值观差异过大,无法交流,与其争论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二是自己遭受歧视已是常事,这事儿既成习惯,也就无再计较的必要。
我知道成长是一个遗失理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否定一切青涩且纯真的想法,转而接受惨淡的现实,即便这是件极其残忍的事情。我很想回到那个白痴幼稚,坚信公平正义的年代,但事实告诉我的确是回不去了。我闭上眼睛,脑中闪过的都是残忍的画面,我睁开眼睛,看不到美好。如此,青春算是逝去了,我开始变得自卑和脆弱,并且不断否定以前那些极不靠谱的想法,这就是青春已经死无葬生之地的证据。
当然,我长得越来越老,胡须越来越长,也是有力的证据。
青春已死的评论 (共 7 条)
- 飞翔的鹰耿彪 推荐阅读并说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