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交变迁想到的
哈尔滨现在有多少条公交线路车?意中不知道,更不知道公交线路延伸到什么方位,覆盖多大面积。估计只有非常专业的管理人员才能说得清。但意中知道,哈尔滨市区内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公交车连接。甚至比较窄的街路,只要是居民密集区,就有或公交车或联运车开通。
哈尔滨公交历史,按照交通工具划分为:有轨电车与客车;有轨电车与无轨电车、客车;无轨电车与客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客车与出租车等四种方式。不要怀疑现在只存在客车与出租车,种类单一,是退步。现在上道运营的公交客车,都是大马力、时速上百的新型客车。比起过去长厢、一上坡没有人走得快的老型客车,其性能、稳定性、舒适度,都是没有可比性的。现在的营运客车,更新换代的也快;过去一到春季,公交车就靠喷新漆整容,现在的客车,还没脱漆就更换新车了;
哈尔滨公交历史,按照经济类型划分为:国营;国有与个体;国有与个体及其它经济成分在内的三种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变迁,与国家体制改革是同步发展的,毋庸赘述;
哈尔滨公交历史,从营运线路来算,从最初的四、五条有轨,四、五趟无轨,十几路汽车,七、八路市郊车而已。看看今天,有从1到39路划归市公交汽车公司管理的国有线路;有从50到99路各种经济体制参与管理的线路;有从101排起的、划归市电车公司管理的国有线路;有从301开始的市郊运营线路,参杂着国有、国有承包、联运、联营、民营、个体等多种形式、多种体制、多种合作方式的管理体系。
意中从有记忆起,公交车就是以车少人多、拥挤不堪、行使迟缓而存在的。那时最让人头疼的是上下班高峰期,站台站满了等待车辆的人群,一辆公交车还没停稳,车门上就挂上了急性子的人。想下车的下不来,想上车的上不去,挤成了一团;好不容易启动了,车门还关不上;走走停停,逛荡逛荡,又有了少许间隙,将挂在车门的人强塞进车,才算过了这一站的关口。站复一站的,从和兴路乘车到经纬街,没有一个小时是很难到达的,有急事只能是自行车或跑。车内人挨人、人挤人,空气混浊,冬冷夏热,抽烟的、吐痰的、咳嗽的、喊叫的、骂人的,让乘客片刻难安。很多人无奈的选择了骑自行车上下班,一时间,大街小巷灌满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人行道、车行道被自行车占满了,汽车行进更加艰难。一到冬季冰雪路面,自行车一摔一大片,摔坏的、被车辆刮碰的,伤者无计其数。
后来公交站台有了维持秩序的人了,乘客排队上下车了;再后来,实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了;再再后来,实行无人售票了,乘客自觉投币乘车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个站台从一条线路发展到十几条线路;车辆的间隔由十分钟缩短到3分、5分钟;一个区域从一、两个站台扩大到七、八个,有些小街路的站台,甚至到了只有附近居民知道的地步,简直成了小区的专用站台;一个方向由不可选择的一条公交车发展到三、五条公交线路的车都可到达;车上不再人挤人了,吸烟的、吐痰的没有了,谩骂的少了,给老人、孩子让座的多了;车上的空气清洁了,卫生好了;道上的自行车少了,公交车行驶的速度更快了……
人们都知道的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其实就是为了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方便快捷。那么,意中用这么大的篇幅叙述公交的变迁,虽然没有提过一句哈尔滨的公路建设,但毋庸置疑,没有公路的大量投入使用,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公交车怎样上路?
路有了,车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自然而然就上来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的素质也相应的在慢慢提高。
意中敢言,用不了多久,在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就会像公交车已经杜绝吸烟一样,彻底消失。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