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千年古镇的文化符号

2013-07-02 15:46 作者:鄱阳湖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千年古镇的文化符号

宁宏翎

触摸古县渡的年轮

那是2013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随鄱阳县鄱阳湖文化研究会一行20余人的采风团,前往古县渡镇钟家岸村,观看千年银杏树。这棵树需3人手牵手拥抱她,我曾是其中一人相拥过她。经圈尺现场测量树围达44。4米,高约20余米。我曾经仰慕过她,也曾经享受过她的福荫,因为我是钟家门槛里的女婿,我人就是这个村委会的钟姓人氏。触摸这棵树,就是触摸千年古镇的年轮,拥抱她,就是拥抱千年古镇。难怪古人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银杏树叶苍翠欲醉,一半青绿,一半泛黄,就像醉酒状态的老人,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那黑漆漆的树皮,苍老的绉折,是风干了的岁月,那树圆睁着的或贬闭着的结疤,则是千年银杏树的眼睛,一睁一闭,每天都见证着千年古镇的变迁。

感受古县渡的文化

我出生在古县渡镇古北上街,因出生时正是早晨6时,早读铃声刚刚敲响过,外公灵感一来立即给我取名叫“铃仂”,这一声乳名,故乡人就一直这样叫我。我在故乡一河两岸成长,上小学时就在花园里古北小学读书,读初中、高中时,就先后在碗子圩里的古南中学、古炮台上的古县渡中学读书。因为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公经常给我讲故事。外公说,古县渡曾经是古县城,很早以前曾经叫过瓦屑坝,只因经常遭水患,县城被迫外迁。这样说来古县渡作为县治地,应该比鄱阳镇还要早些,她已历经2235年了。秦代鄱阳首任县令吴芮,曾建县在古县渡,即古县渡曾为“鄱阳城”,全县29个乡镇,唯独古县渡镇遗留下历史符号。古县渡街后面是圩堤,一涨洪水,老街上就撑船,甚或是洪水期间可以在自己家里钓鱼,1954年的特大洪水,外公就这样做过。在滨湖地区大多数的圩堤是在居住地之外,唯独古县渡镇古北街是不设防的,打开家门艰难渡过洪灾,这一独具一格的风景,看似有诗意,实质是很悲苦的。只是故乡人民坚守,不离不弃,洪水一过又恢复如常。在古县渡镇我生活了17年,后因当兵,从江西到陕西进行了一次新的长征。一直至现在都因工作需要在异乡工作,在我的心中始终不渝的隐藏着古县渡故乡情结。因为在故乡还有我70多岁的老母亲健在,还有兄弟姐妹们,还有众多的同学、战友、亲戚,还有树木结构的老屋。在我的中,经常魂牵梦萦着故乡。因而我的根,在古县渡。我就像是一只被放飞的风筝,不管走多远,牵着的线头仍还是在古县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只是现在的古县渡镇变化太大了,在我少年时的记忆中,那个叫龙船嘴的码头不见了,那个依水而居的趸船不知去向了,石门楼村、牌楼里村、滩上村、新屋下村、武阳桥、烟坡山洪家府已经连接成片了,上街、下街,以及韩家这些个名字都被古县渡镇掩藏了,这些文化符号真的被风古县渡湮没了。

体验古县渡的爱情

在我读小五年级时,老师安排游和爬山比赛,地点选择在“望夫台”山,那时年少,不知这个海拔只有73.5米高的山承载了陈公子和梅氏小姐的千年爱情故事的地方。传说以前鄱阳人陈明和一个梅子小姐有婚约,但在成婚前,梅小姐被老鼠妖怪假扮陈公子娶走了。后陈明经占卜者指点迷津,在一深洞内找到了梅小姐,陈公子先让梅小姐出洞,后帮忙的邻居秦文贪恋女色,不拉陈明出洞。梅氏坚贞不屈,发誓非陈明不嫁,于是乎天天登上这山岗顶上,盼陈明归来,因而人们把这山叫做“望夫岗”,当地人叫望夫台山。这个“望夫岗”传说故事现已走上了世界,被美国学者丁乃通、中国学者刘守华、傅修延等专家学者们认为是江西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之一。

我不相信千年古镇古县渡,只是一个传说,恳切期望广大学者前来考证:瓦屑坝、古炮台、洪浩墓、武阳桥、望夫岗等等这些文化符号,用你们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解读她,传承她,发展她,让千年古镇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2013-7-1

通讯地址:江西省鄱阳县工商局

邮政编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44407/

千年古镇的文化符号的评论 (共 11 条)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平水晴云
  • 小人物
  • 落寞吴姬
  • 红尘梦飘飞
  • 雪儿
  • 浅笔抒写
  • 悠悠之夏
  • 日韩式、拥抱
  • 着墨
  • 木可茵
    木可茵 未通过并说 文章整体比较散乱,读后不知道千年古镇的文化符号究竟是什么。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