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甘南日报》,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013-06-24 11:32 作者:沈江平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甘南日报》,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沈江平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日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最早结缘《甘南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泉城舟曲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偌大的校园里设有专门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甘肃日报》、《数理化学习报》、《中学生学习导报》和《甘南报》等各类报刊阅读橱窗,一张大大的报纸在设计精美的橱窗里被夹在透明的玻璃中间,前后都可以一览无余地站着静读。那时候大量的时间被繁重的数理化题集所占据,好在报刊橱窗设在通往操场的教师住宅楼旁,每天上午做完课间操后在第三节课的铃声还未敲响之际,我们嗜好阅读和关注时政的一帮不同班级的学友便抓紧时间粗览一番,在草草浏览《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的一些国内外时政新闻后,目光便聚集在了小小一角处的《甘南报》上,记得那时候对《甘南报》的新闻报道和散文诗歌文学作品常常平声静气地阅览一阵,尤其对撰稿人“知否”这个笔名记忆格外犹新,以至于至今已二十余载了,印象依然那么深刻。

短暂的初中毕业后踏上了州府高原新城合作又读了四年的中专,由于学的是文秘专业,因此对文学著作的阅读和书法的挚一度成了我和大部分同学的共同爱好,每学期下来一般上午的课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中午午饭后匆匆“突击”完各科作业后便没有了学习上的“压力”,在下午匆忙上完两节副课后剩下了难得的闲暇时光,拿出书法字帖临摹一阵毛笔楷书后便急匆匆地赶往那个当时校园里唯一的一座两层小楼 ---阅览室,记得当时爱好阅读的都是些各年级的学习尖子或痴情文学写作的学友,当时的阅览室里订有大量的藏汉两文报刊杂志,缘于专业使然,那时对汉文版的报刊杂志的阅读格外情有独钟。当时的《甘南报》是小版的,一般除元旦、节、“五一”、“七一”、“十一”等节庆期间彩板印刷外,平时都是黑白的,由于是我们州内的本土报纸,因此大家都爱争相传阅,对于各县发生的新闻报道和刊登的消息短讯也格外关注,常常在粗略浏览一番其他报刊后,很多时候我便将目光停留在了第三版的“小草”文学副刊上,那时对袁全寿、阿丁、李诚、汪树峰、知否、严志诚、赵润坤等人撰写的充满甘南乡土味的散文、诗歌便格外情有独钟,不时也看到州内的一些书法家的篆楷行草作品刊登其上,常常聚精会神地加以细读,那时候,也很少想过写些东西,除了对临摹书法以及阅读历史小说名人传记、四大名著、武侠小说以及《读者文摘》刊登的精品散文和作文写作感兴趣外,对业余的文学写作不是那么挚爱,心里常常想着通过勤学苦练哪天若能写得一手好字那该有多好啊,练好书法成了我那时心中的一个想。

壮丽的青春年华易逝难得,美好的人生旅途需要我们用激情和汗水勇敢地去开拓,恍惚间,四年的中专寒窗苦读生涯在梦境般的青春年华中匆匆结束,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我们走出校园后怀着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绮丽的梦想,于一九九五年深秋步入社会踏上了工作岗位。二十岁过后的人生历程犹如高速行驶的列车带着惯性奔驰在空旷的原野上,行走得速度之快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些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段和记忆犹新的朵朵浪花,在工作后的日子里,一天天繁忙紧张的工作,天各一方的时空之隔,加之成家之后的生活琐事接踵而来,匆匆间,十七载的人生时光就这样在或匆匆、或蹉跎、或轻松、或沉重的日子中恍然逝去。十七年中,我先后在高原一隅的草原新城---碌曲县的乡镇、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辗转工作,这期间或从事党政机关的文秘工作,或在领导的直接参与指导下编纂地方《人大志》,或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建设工作,或从事新时期的“三农”综合协调工作,不管身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多少年来,《甘南报》始终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忠实伙伴。记得刚刚参加工作之初在基层乡镇从事文秘工作的快乐时光当中,由于尚未成家,下班之后便剩下了难得的闲暇时光,于是各种报刊杂志便成了伴随着我度过那段寂寞时光的精神食粮,期间,《甘南报》一度成了我专注和喜爱的报纸,曾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天,自己撰写的一篇短讯投寄给《甘南报》后被刊登后的那种欣喜和惬意使我当时格外感动和欣慰,之后在长期的阅读和繁忙的乡镇文秘工作当中经过不断锻炼和实践探索,使我的写作水平从当初的词句艰涩、言不达意的困难境地逐步得到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将写就的一些新闻通讯和散文习作投寄报社,几年下来,曾有不少短讯报道、人物通讯和散文习作陆陆续续刊登在《甘南报》和省州有关刊物上,所以说《甘南报》是激发、启迪和鼓励我走上文学写作道路的摇篮,也是我在长期的文秘工作中写作水平不断得以提高的良师益友。

六十年来,一茬茬报人沐风沥,辛勤耕耘,《甘南报》在曲折漫长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壮大,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石印小报到七八十年代的铅印排版,从九十年代黑白四开的一周三版的电脑排版到进入新世纪后每日一版的《甘南日报》,再到近年来彩版对开传递迅速的大报,《甘南日报》始终紧贴时代发展,面向不同文化阶层,办报水平日益提高,包罗内容日趋宽泛,编辑知识更加丰富,版面设计更趋新颖,《甘南日报》的文学副刊也由创刊初的悠扬“牧笛”发展成为后来顽强生长的“小草”,再度跨越过沧桑的岁月,又成长为今天碧草连天的“芳草地”,这极其不平凡的经历和每一步发展壮大的历程,都饱含着不同时代《甘南日报》人辛勤地耕耘和默默地付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过流逝的岁月,合着时代的节拍,踏着晨霜露,伴着春秋冬,如今《甘南日报》已经在“三河一江”这片沃土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不平凡历程,流逝的是如歌的岁月,承载的是继往开来的荣光和理想,今天的《甘南日报》犹如一列滚滚行进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承载着肩负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稳健地前进在域高原的世界屋脊上......

阅读让人充实,写作让人缜密,思考让人睿智,学习让人丰富......《甘南日报》是我工作中的益友良师,也是生活中的一束芬芳吐放的康乃馨,她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和熏陶使我常常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感动;《甘南日报》也是茶余饭后让人摒弃烦恼、远离喧嚣的精神家园,偶尔在疲乏的工作之余和心境黯淡之时,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和浏览欣赏,更是成了让人心情愉悦、灵魂休憩的美丽港湾。我愿一如既往地在《甘南日报》的陪伴中,迈着坚实的步履,沐浴着墨味书香的“芬芳”,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

2012年3月16下午于洮河源碌曲县

联系电话:

Q Q: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39993/

《甘南日报》,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的评论 (共 3 条)

  • 今生依梦
  • 赏善罚恶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