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一山不容二虎”处事
勿用“一山不容二虎”处事
傅伯勇
“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话出自于欧阳山的《三家巷》,原文是:“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意思是一座山不能同时生活着两只老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在一起就会有冲突。有了这句话,我们常常就误读、误解、误判、误用,以为一旦别人与自己有利益冲突、意见分歧,他就与自己是“一山不容二虎”,是水火不容,是自己的“敌人”。如果以这种态度处事,往往会让我们自己走进死胡同。
加之,就是“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话,本身也值得质疑。首先,不是所有的山都不容“二虎”。人有高矮之别,山有大小之分。如果是小山,从食物链的角度出发,可能的确是“一山不容二虎”,因为食物有限,虎多了就不够吃,就会争抢与厮杀。但是,如果是大山,那就另当别论了。有“丛林之王”之称的东北虎,现在大约有500只左右,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但它们并不是各自“占山为王”,而是几只或者若干只共据一山。其次,要看是什么性别的虎。任何动物在对异性的争夺中,都显得霸道。老虎也是一样,它是一种领域性很强的动物,在发情时,同性对自己爱慕的对象稍微有点爱慕或者“非礼”,它往往就会怒目圆瞪,大打出手。但是如果是与异性在同一座山里,可能就不一样了。不是有“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这句玩笑话吗?如果异性搭配在一起,可能其乐融融,欢快无比呢,因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嘛。再次,看对方是否有实力有野心挑战自己的“宝座”。“虎毒不食子”,如果是自己的子女与自己在一块生活,他们会自相残杀吗?可能不会。就是同一座山里,有几只老态龙钟的虎,或者不成气候的虎,与他们相处,也会水火不容吗?可能也不会,因为他们或没有野心,或没有实力。最后,看是否有外敌的入侵。动物与人类可能差不多,也习惯于“窝里斗”,相处久了,就可能会发生“恶战”。但是,一旦有外部势力的入侵,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诗经·小雅·常棣》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说的是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遇到外敌时肯定会一致对外。老虎可能也有这样的境界。
“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形虽然不能排除,但是毕竟寥寥无几。“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无论国家之间的交往(包括与美国、与日本、与菲律宾等等)还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尽管有利益冲突、有意见分歧,但只要能够找到共同利益、共同意见,就可以合作下去、交往下去,所谓“求同存异”嘛。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如果这时候用“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来处事,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