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朋自远方来----广州印象之八十五

2013-05-22 09:28 作者:白说废话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板很仁义,他办工厂,赚了钱也没忘了员工。在深圳依山傍水的一块小冲子上,建起了几十栋简易楼房,员工们拖家带口住这里面,每月连水电费只交一百来元钱。工人新村的两头都有各种活动场所,如俱乐部、老人中心等,白天晚上都是人来不断。篮球场上最热火,半里都有人影幢幢。职工买菜购物也很方便,新村里有菜场和很多杂货店。出了新村就到镇子了,珠三角的小镇都是一个模式,满街是大大小小的超市。这只是行政区划的一个村子中心,其繁华程度就超过了其它省份的许多小县城。

可在这几年,小镇繁华依旧,新村却没落了。工人都在断断续续的放假和解聘,有人走了,也有人拿着厂里的放休工资,在附近其它厂里打工,还是拿新村当家,晚上回来阖家团聚。几千人的大厂,只有三四百人留守。山腰处古木森森的厂区大门,寻常只听得声啁啾、树叶沙沙了,那种上下班时力量充沛而嘈杂的脚步声永远消失了,又还给了山野一遍寂静虚灵。厂房在里面的一个山坳里,隔着一个山头,外面的人不能看到、只能猜想往日热闹繁忙的许多车间,没有人气的滋润,也许快成断垣残壁了;那些流水线设备,早就被蚁鼠作窝繁衍子孙后代。

其实大家都猜错了,厂房还是很整洁。除了有留守人员经常打扫外,几个宽敞的车间改为了堆货的仓库,人气虽然不浓郁,但也依然维持着建筑物起码的生机。工厂停产,是在老板的妻弟买来废品生产线不久,却与生产线并无直接关系,只是时间上有点儿巧合罢了。

前文说过,老板是台南人,那是绿营的老巢。阿扁上任时,他也被逼搞了政治献金。不知怎么传到海峡这边来了,一次有关部门约他谈话,他吓得屁滚尿流,差点把工厂大门关上溜走。还是老婆一语定乾坤,管它蓝绿,我们做生意的一概不理,只管埋头赚钱。趁这边开放,工价又贱,多干几年回去养老。从此,他就躲开了政治是非。这边也在用地和税收上给予极大地优惠,几年时间,这家厂就越做越大、蒸蒸日上,几乎成了全省的行业龙头老大。

别天真地以为他摇身成了统派,这种不死不活,不统不独的局面才是他最希望的。浑浊的水里,正好摸鱼。后来,大陆的几次飞弹掠过台岛,美国那边也与大陆产生了大量贸易摩擦,影响到了出口,工价也在逐年上升,他就生出了全身而退的念头。正巧遇上了废生产线事件,谁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反正厂里的机器声越来越小,最后彻底哑了。

以前老板一年来不了两次工厂,停产之后,反而月月都来。西装革履、国字脸的中年身影,经常出现在新村街头,对相识的老员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瘦个青年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再次全家流浪的时候,老板找上门来,诚恳地请他担任了留守负责人。如今他以厂为家,为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个厂享有诸多优惠,更有诸多内地同行眼红的进出口权。他把进口原料卖给同行,又根据北美的合同,收购同行的成品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口,由于有退税,利润更加丰厚。这个厂没有倒闭,依然或多或少的每年上报产值和利润。这样做肯定有所损失,但与收获相比是九牛一毛,何况损失已经降到最低。厂区只留下了工龄八年以上的员工,既可以规避新劳动法明确的每人十几二十多万的高额遣散费,又有人看场护院,毕竟这里还在作仓库使用,可谓一举数得。

肯定有人看不惯,政府部门却从来没找过麻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按章纳税,又与绿营划清了界限,市政协正准备把他推举为省政协委员呢。或许不久,我们在省政协大厅里,能看到他与李连杰们坐在一起交头接耳,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准备建议和提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37061/

有朋自远方来----广州印象之八十五的评论 (共 8 条)

  • 剑客
  • 婉约
  • 雪儿
  • 岁月如歌
  • ❤忆寒❤
  • 漂浮的云
  • 黄瑞槐
  • 小人物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