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代方文的《竹枝词》二首

2011-12-31 16:25 作者:心空了然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方文,字尔止,号明农,又号涂山。明亡,隐居南京,与林古度为友。其诗直抒性情,语言直朴无华。《竹枝词》一:侬家住在大江东,妾似船桅郎似蓬。船桅一心在蓬里,蓬无定向只随风。

二:水新添几尺波,泛舟小妇解吴歌。笑指侬如江上月,团圆时少缺时多。

《竹枝词》为乐府《近代曲》名,本川东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代不少诗人亦模仿竹枝词歌咏当地风光和男女恋情。竹枝词形式都是七言绝句,但不一定严格遵守平仄粘对规则。

方文这两首竹枝词,以清新、通俗、自然的语言,比兴的手法,民歌的风味,描绘男女情,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一首,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青年女子在恋爱生活中的复杂心理。

前两句,以船桅和船篷的关系,比喻自己和情郎的关系。自己是船桅,情郎是船篷,桅在蓬中,蓬桅相连。后两句写自己一心思念情郎,但情郎的感情并不专一,就像船篷一样,随风转向。这个比喻十分恰当,亦很新鲜。“蓬无定向只随风”是写实,却借来表现女子的忧虑与担心。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确实民间情歌的风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二首,描写船妇的爱情生活。前两句点明船妇的身份。以“春水”起兴,象征少妇正青春美好。“新添几尺波”,是写她感到生活中会有风浪。但她明白吴歌里的含义。吴歌里把少妇比为“江上月”,是笑指她的婚姻生活不美满。以月的圆缺比喻夫妻的聚散,通俗易懂,形象贴切。但船妇并没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绪中,她并不相信像吴歌里唱的那样与情郎“团圆时少缺时多”。

诗中充满了乐观、愉快的情趣以及船妇坚定的自信心。

这两首《竹枝词》刻画船妇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但却以通常的语言表现出来,语浅意蕴,深得民歌的神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8256/

清代方文的《竹枝词》二首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