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自然人、社会人和阶级人”

2013-05-16 15:21 作者:陈宣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自然人、社会人和阶级人”

陈宣章

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人具有两重性:自然人和社会人。私有制产生后,人具有两重性:自然人和阶级人。原始社会又称原始共产主义,部落财产公有,但是人类继承了动物界的弱肉强食,部落之间战争不断。最著名的是共工与颛顼的战争。

不谈神话,共工是是炎帝的后代,一个比较强大部族的首领,活动在辉县一带。共工氏是神农氏之后,对发展农业生产有重要贡献。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治理黄河泛滥,被后世尊为水神。但是,他采取“堵”而不是“疏”的办法来治水,未能根治洪水。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后“怒而触不周之山”。为什么呢?据说,颛顼利用民众迷信,声称共工治水“触怒上天”,导致共工失去支持,共工为捍卫治水大业,撞山自杀,以示没有“触怒上天”。此事后被演绎成的神话。

我是共产党员,并不因为共工沾“共”、“工”的边而作共工派;更不会因原始社会沾“共产主义”的边而吹捧之。其实,原始社会比奴隶社会残酷:部落之间战争的俘虏一律杀掉、吃掉。这是赤裸裸的吃人。《狂人日记》:“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由于生产力发展,战俘被留下来强迫劳动,才产生了奴隶社会。于是,奴隶也就成为私有财产的一种。中国古代,尧、舜、禹还是原始社会,以贤继帝(部落联盟首领)位。但是,仔细研究也有问题:舜受尧的“禅让”而称帝,唐尧女儿的女英和姐姐娥皇同时嫁给了舜则在“禅让”之前,究竟是为了“经过很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帝位继承人”呢,还是翁婿传位,天知道!说到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妇孺皆知。可就是禹首创子承父位的制度,是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所以,官二代的鼻祖就是禹之子“启”,而“罪魁祸首”就是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奴隶社会就出现阶级,这是自然形成的。那时候根本就没有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并不是马克思首先发现的。在他之前,十八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和法国历史学家发现了社会分裂为经济利益对立的集团,提出阶级对立和斗争的思想。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学者、空想社会主义者,例:傅立叶、圣西门等进一步对阶级斗争现象进行详细论述,指出阶级斗争是政治变革的发端。马克思只是在已有的阶级斗争学说基础上对阶级斗争理论作了科学解释,并进一步指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度。”(《马恩选集》4卷332-333页)。

资产阶级政府为什么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呢?他们害怕无产阶级觉醒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私有制经历数千年历史,剥削阶级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根深蒂固,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一方面麻痹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却以实际的阶级斗争行动,对无产阶级进行残酷的阶级斗争。所以,抹杀阶级和阶级斗争,从来就是资产阶级的伎俩。

其实,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中国古典文献中,“阶级”指官位俸禄等级,也指社会伦理制度(即“礼”)规定的等级秩序。西汉•贾谊《新书•阶级》:“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东汉•王符《潜夫论•班禄》:“上下大小,贵贱亲疏,皆有等威,阶级衰杀。”《三国志•吴志•顾谭传》曰:“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旧唐书•高宗纪上》:“佐命功臣子孙及大将军府僚佐已下今见存者,赐阶级有差,量才处分。”康有为《大同书》:“阶级之制,不尽涤荡而泛除之,是下级人之苦恼无穷,而人道终无由至极乐也。”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恢复周礼的尊卑上下等级制度。

西方各个历史时代,社会等级制度也普遍存在。例如:古罗马的在过去文字的是的,可以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的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在每一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等级。

阶级和阶级关系是现代政治学的基本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列宁:“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性只是社会性之一种。其实,动物也有社会性,最典型的是蜜蜂和蚂蚁。在它们的社会中,分工明确甚至森严。但是动物没有阶级性。前述阶级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并非有人臆造。最有意思的是:曾经因“品三国”红极一时的新派说书匠易中天竟然主张回到原始社会初期的母系社会,因为“只要是男权社会,那就一定虚伪透顶,贪得无厌,还刹不住车。唯一的办法,是返璞归真,回到母(母系)社会,男人干活,女人当家。不要以为女人脆弱,其实女人最有担当。佘太君挂帅,穆桂英出征。国之兴亡,都担在女人肩上,还有什么话说?”(《世界是女人的》)你不要惊愕!可惜,这篇文章要是早40年发表,易中天就会飞黄腾达。易中天在文章中大力鞭挞男人,说这世界所有的坏事都是男人干的,“男人是野心的动物,也是排他的动物”等等。他是“历史学家”吗?他比孔子还要倒退100倍。易中天说:“人类社会的早期,也是和谐的,因为女人当家。其特点,是‘管理’而不‘统治’。女性首领面对的,是真正的‘子民’,即她的兄弟、子女和孙子女。唯一的‘霸道’,是对性伙伴的‘择优录取’。但这是为了种族的延续,而且也不会对失败者赶尽杀绝。何况选择是双向和自由的,没有强奸,也没有卖淫。”他读过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难道对原始社会杂婚制竟然这么欣赏?母权社会(易中天称为“母爱社会”)中xing交毫无限制,“排除了确切认知父亲的任何可能性,因之,血统只能依女系——依母系——来确定,古代的一切民族,起初都是如此”(恩格斯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八九一年第四版序言),易中天忘了:姓“易”就因为他的父亲是确切认知的。

蜜蜂和蚂蚁也是母系氏族生活(“母爱社会”)。蜜蜂群体大家族中,有一个蜂王(蜂后)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根据群体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蜂蜜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群体发展需要分群时,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幼虫孵出后给以特殊待遇,饲喂蜂王浆16天后发育为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蜂群中有1-15万只工蜂,500-1500只雄蜂。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而且只有一个雄蜂能成为配偶。交配后的雄蜂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生殖器中,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蜂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易中天是否想做雄蜂?

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制度是与之相适应的。让生产力回到母系社会,这不是痴人说吗?易中天“品三国”居然成了“品杂婚”,还是在三八节,未免有点下流。当然,母系社会没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但是却有更加残酷的部落战争。

那么,阶级社会中女人就不干坏事吗?易中天不会不知道历代宫廷内太后专权、外戚当政之残酷。历史上的褒姒“烽火戏诸侯”、妲已谄言害忠臣,还有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为防止太后专权,汉武帝采取非常残忍的下下策:每立太子时,将太子的亲生母亲杀掉。

既然人具有两重性:自然人和阶级人,那么文艺作品无法避免阶级性。但是,艺术领域中常常以超阶级的人为主角,去反映“人的”特性,其原因这是有权阶级的意图和需要。例如:莫言得诺贝尔文学酱,瑞典文学院致授奖词时说得很清楚:“《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讥讽了革命伪科学,就是用兔子给羊受精,同时不理睬所有的怀疑者,将他们当成右翼。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九十年代的新资本主义,会忽悠的人靠卖化妆品富了起来,并想通过混种受精培育凤凰。”“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所以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从日本占领到毛泽东的错误到今天的疯狂生产。”而国人为此感到“无上荣光”者很多。瑞典文学院拿出那些奖金一定感到值了:中国人真贱。

现今早已不是旧中国。“要抹杀阶级性,我以为最干净的是吴稚晖先生的‘什么马克斯牛克斯’以及什么先生的‘世界上并没有阶级这东西’的学说。那么,就万喙息响,天下太平。”(鲁迅《“硬译”和“文学的阶级性”》)可是,似乎不相信“人有阶级性”的人现在反而多起来了。连易中天都想回到母系社会的“天堂”去了。

不管谁怎么说,人的阶级性还是客观存在,因为私有制还在。列宁说:“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 (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韧不拔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引起许许多多大是大非的争论和决战。在这些争论和决战中,抹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剥削阶级的一贯伎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30175/

闲话“自然人、社会人和阶级人”的评论 (共 5 条)

  • 惜缘
  • ❤忆寒❤
  • 落寞吴姬
  • 婉约
  • 左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