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匠人、文人和知识分子”

2013-05-15 15:51 作者:陈宣章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匠人、文人和知识分子”

陈宣章

匠人、文人和知识分子,这是几千年来纠缠不清的概念。

匠人是个多义词:

1.全球气候冷却时期灭绝的人族,生存于190-140万年前(更新世)的东非及南部非洲。

2.中国古代在官营手工厂的劳动者,另立户籍,由官府管理,称为匠人。《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其中,匠人指工匠,并不是建筑师。明•造园专家计成《园冶》:“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这里,“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的“主人”并非是“地主”、“房主”,而是指有设计思想的建筑师,而匠指工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3.在匠人中,还游离出“师”;但有的人还是把“师”归入匠人。例如:“将近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匠人不是文人,两个概念非常清楚,从无混淆,没人把李时珍、鲁班当作文人来尊敬。”(腾讯论坛•沈宁《三个词汇区分:匠人、文人、知识分子》)

其实,“师”和匠人还是有区别的。“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李时珍是药师、医师;鲁班是建筑师,而且发明了许多建筑工具。我曾经说过:一个高明的“外科医师”,如果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是“医匠”(开刀匠)。一个高明的屠夫不是解剖学家。一个“检验师”只会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只是“检验匠”。按理,各种职称系列“技术员、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等,都应该以学术理论为准加以区分,而不应以学历、资历、考分等等为准。员、士属于匠人;师以上属于知识分子。

有意思的是:俗称的“画家”,古人称为“画士”。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文人写梅,画士画梅,都是“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文人也是多义词:1.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诗经•毛传》:“文人,文德之人也。”《诗•大雅•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书•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于前文人。”唐•孔颖达:“汝当受之以告祭於汝先祖有文德之人。”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文人,犹云文祖、文父、文考耳……文人亦追自称其先祖。此诗‘文人’,传、笺俱指召穆公之先人,甚确。”

2.指读书能文的人。汉•傅毅《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三国•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唐•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赤县新秋,文人藻思催。”清•周亮工《哭樵川门人杨凌飙》诗之三:“文人命薄将军死,谁赋城南旧战场。”

古代常用“文人墨士”、“文人墨客”、“骚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鲁迅:“文人墨客大概是感性太锐敏了之故罢,向来就很娇气,什么也给他说不得,见不得,听不得,想不得。”(《坟》)但是,墨士、墨客主要指画家。因为画中有文字,画家常能文,故统称之。

当代•张修林《谈文人》:文人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是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并非写文章的人都算文人。

文学界有人提出,“文人要有自己的操守,比如说:文人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自己的作品中,影响读者的判断等。”这就是胡说,根本不可能。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价值即社会地位,说白了就是做官。国人心目中,做官莫过于皇帝。现今,电视剧中皇帝占有“半壁银屏”,连餐厅名、菜肴名、保健品、楼台观阁、帽子服装……都以沾“皇帝”边为荣。是羡慕、追求、想还是妒忌,谁知道?莫言说:“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所谓的“帝王享受”大概就属于“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一类,不过草菅人命、饮食靡费、嫔妃如云而已。对于广大的工农大众,并不是“追求富贵”,而是“追求温饱”、“人生安全”而已,再高一点,希望国家统一,不要战乱,希望风调顺,社会和谐。

其实,“自认是一切中国人的代表”的梁实秋早就为国人制定了道路:“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这才是正当的生活斗争的手段。”鲁迅批得好:“无产者应该‘辛辛苦苦’爬上有产阶级去的‘正当’的方法,则是中国有钱的老太爷高兴时候,教导穷工人的古训,在实际上,现今正在‘辛辛苦苦诚诚实实’想爬上一级去的‘无产者’也还多。然而这是还没有人‘把这个阶级观念传授了给他们’的时候。一经传授,他们可就不肯一个一个的来爬了,诚如梁先生所说,‘他们是一个阶级了,他们要有组织了,他们是一个集团了,于是他们便不循常轨的一跃而夺取政权财权,一跃而为统治阶级。’但可还有想‘辛辛苦苦诚诚实实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的‘无产者’呢?自然还有的。然而他要算是‘尚未发财的有产者’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中国史上,文人同做官息息相关,所以文人社会地位高。读书人可做官,至少是准官僚,也可做御用文人获得皇帝青睐。但是,遇到“文字狱”则反而不如平民百姓了,轻则坐牢,重则杀头。文人“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历来文人大多依附于统治阶级,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除了文人,古代其他行业除了少数有朝廷一官半职者,都得不到社会和历史的尊敬。因为他们是匠人,而“师”仅是高级匠人,无法考举人进士,不算文人,也难当官。工业革命后,科技救国、发展经济,商业也受到社会重视。但是,文化修养一代不如一代,汉语水平江河日下。现今的媒体,错别字、语法错误、语句不通、逻辑混乱实在太多,包括名人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说颇为不同。目前国内学术界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研、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是国内“中等收入阶层”的主体。国外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中产阶级”的主体。总之,知识分子以知识谋生。从这一点,与文人相同,只是对“知识”的含义不同而已。

中国古代的文人不是西方概念的知识分子。由于文科、理科(其实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分,各个时期偏重不同。曾经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期,现今似乎文科更加吃香,尤其是“管理者”,有“人上人”之感,则如是古代“士”的现代延续。

马克思:“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哥达纲领批判》)

当劳动作为谋生手段时,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脑力劳动。而且,知识分子的学识不但要精深,而且要广博(有T型之说)。所谓“博士”,不管主攻何种专业,都要上升到哲学高度。更加重要的是,“一个人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像这样的人是否可以算得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呢?我以为很难,因为他的知识还不完全。”(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还说:“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地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这样看来,有两种不完全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只有使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比较完全的知识。”

实际上,知识分子是一个政治性概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并将长期存在。毛泽东曾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知识分子比作毛,认为他们附在帝国主义者、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五张皮上,民主革命革掉了前三张皮,社会主义革命革掉了后两张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结果只能附在无产阶级身上。

知识分子依附于什么阶级,与他们个人的世界观是两回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知识分子的情况”和“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分别进行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赞成而且比较熟悉的,占少数;反对的也占少数;多数人是赞成但不熟悉,赞成的程度又很不相同。

人们总是企图要一个绝对结论,结果呢,总是产生副作用。曾经认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但是就多数人来说,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完全代替资产阶级世界观,那就还相差很远。”于是就把大多数知识分子划入资产阶级政治范畴。后来又规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结果就放弃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注意:对于每一个人(工农分子、共产党员)都有世界观改造的问题,这不属于歧视,更不是迫害。用“世界观改造”歧视、迫害知识分子,只是对马列主义的歪曲。那些人自认为绝对的马列主义者,专门“改造”别人,自己不用改造。

毛泽东:“知识分子又是教育者。我们的报纸每天都在教育人民。我们的文学艺术家,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我们的教授、教员,都在教人民,教学生。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在这个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期,尤其要先受教育。过去几年,他们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有些人并且很用功,比以前大有进步。但是就多数人来说,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完全代替资产阶级世界观,那就还相差很远。”“如果认为教人者不需要再受教育了,不需要再学习了,如果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只是要改造别人,改造地主、资本家,改造个体生产者,不要改造知识分子,那就错误了。知识分子也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还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说所有的人,我们这些人也在内。”

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是真理。因为,教育中的剥削阶级货色太多,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华西村吴仁宝就用《二十四孝》教育党员和村民。而西方文化中,马列主义一直处于被排斥的地位。30多年来,毛泽东思想也被歪曲批判。

匠人应该哲学化;文人应该放弃“人上人”的定位;知识分子应该与生产劳动结合、向工农群众学习。从精神品德高度,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弃把知识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低级趣味。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29753/

闲话“匠人、文人和知识分子”的评论 (共 8 条)

  • 叶紫宸
  • ❤忆寒❤
  • 浅笔抒写
  • 婉约
  • 剑客
  • 着墨
  • 晴心朗痕
  • 星翔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