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哀痛的符号

2013-05-03 14:21 作者:葫芦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没有母亲我可以生活(我们每个人迟早都要过没有母亲的日子),不过,我剩下来的生活,一直到死,都一定是坏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罗兰.巴尔特

不知道是何种情愫,大概是骨子里流淌着忧郁的血液。一看到书架上站立的《哀痛日记》就喜欢上了,遂如饥似渴地跟随作者的心情一直走下去。

法国作家罗兰.巴尔特所著的《哀痛日记》,是一部语言简洁而沉痛又特别的日记。罗兰的母亲23岁因战争而成了寡妇,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她于1977年10月25日与世长辞离开了罗兰,享年84岁。翌日,罗兰开始写“哀痛日记”记录自母亲故去的哀痛之情,长达将近两年之久。母亲的故去使陷入罗兰极度悲伤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对哀痛这种情感的思考与认识。

哀痛就出现于的联系即“我们以往相互眷爱”的情感被重新撒开的地方,纯粹的哀痛是眷爱关系的一道长痕,一种深渊似的裂口。最强烈的哀痛之点则出现在最抽象之点上。

母亲毫无保留地支持他写作和陪他一起生活,一如他发狂地依赖和爱她。当这种彼此需要的眷爱关系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平凡的人也觉撕心裂肺的疼痛,更不用说相依为命的母亲了。母亲的离去,就如同在罗兰心里划了一刀,血一直流伤口亦不会愈合,因为他一直活在思念和回忆与母亲有关的世界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他沉浸在悲伤之中,而这种悲伤使他感到快乐。凡是妨碍他沉浸于悲伤之中的东西,都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除了沉浸于他的悲伤中,他无任何所求。

也许是他爱得深沉,所以心头的血总在流淌。

他一想到母亲的话,就开始哭泣,多少次熟睡在母亲曾住过的房间见她的音容笑貌,多想听听母亲的呼唤:我的罗!我的罗!即使精神空虚

母亲离开的日子他的工作出现混乱,但是罗兰一直保持和母亲平静的交流方式:做饭、搞卫生、整理衣服、创造美感,把东西摆放得与过去一样。无不体现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有人看到罗兰悲伤至极,就建议他出去旅行放松心情。但他最终决定不再旅行,为的是让那些花不会凋谢。其实是他觉得就算离开了不快乐的地方,也不会快乐。他只是想多一些时间陪伴回忆中的母亲。

然而,在思想上,通管是在巴黎还是旅行中的任何地方,都没有他的藏身之处,在他无处可躲之时,曾想过自杀,但他又想如果自己死了,又如何知道不再忍受痛苦。最终回归哀痛与思考:

第一度哀痛

虚假的自由

第二度哀痛

不无遗憾的自由

致命的自由,也无

体面的用场

这是记忆与虚无之间无法明白的矛盾。

罗兰的哀痛是理不出头绪甚至矛盾的,也是模糊的无意蕴的破裂的气泡,还是窥视一种“生活意义”的到来。

悲伤是自私的,即使你已经学会了不让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节奏,内心极度的哀痛,就是一种符号。

读罢!忽然有些害怕。《汉.韩婴.韩诗外传》有句话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要趁父母都在身边要好好地敬父母,通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时懊悔当初。顿时,两行清泪直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23703/

哀痛的符号的评论 (共 7 条)

  • 疯狂侠客88
  • 浅笔抒写
  • 雪儿
  • 婉约
  • 王鹏
  • 岁月如歌
  • 剑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