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恨情绵
日损童颜催人老,镜里修心子不知;看尽花开花落后,自愿守隅捋胡须;心犹未死骨还在,化作瘦肥养青池;人问老朽意欲何,天安命来地执差。
在老家的山庄,经常能看到几个蓬头垢面,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坐在几块大石旁,守静暖阳,说着他们那个年代的话。年青人不愿听也不去打扰,他们用苍茫的眼神看变化不定的天空;用曾经经历过的回忆想生命的无常与无奈。放淡的眼光和正在消退的思维,在静静的流盼中被荡尽。剩下一身朽骨,体味正在消失的风景。
然而,人未死心还在,身在动情还牵。巴掌大个村,家家户户那点事,早已盘踞在这些老人的心里。伤心的事都在回避,眼前的新闻倒是议论的话题。爽脱放浪是让人欣赏一种坚强;沉默寡语是让后辈领略一种厚重。其实,早已被风撕碎的心,被寒伤透的情,只有在独自的时候,才可抚摩隐隐疼痛的泪痕。历史和人格的定位,滋荫养嗣的义务已轻轻放下。老态隆钟像深秋的草,摇摇摆摆支撑着荒凉的景色。可是他们从来不知自己的形象,也不想过问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位置。寒来暑往,过时迎节,总在惦记哪个在忙啥,哪个生活基础差。自己的身心健康像是给儿女们生活加上重量,可是他们真正的希望还是在子女们的身上。子女们无助的眼神,只能在精神上安慰,物质上供养,很难守候在他们身旁。
人有祸福,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此事古难全。白天在淡淡的人际里,寻找情丝悠悠的连接,为活着的人搭桥铺路,怕自己不小心撒手人寰,让儿孙们失措。夜里在梦中搜索,自己还能干点啥,尽量减轻儿女的负担。脆弱的身体,柔弱的心灵,只要这口气还在,就不想躺在炕上。这种微妙的情感纠缠,从来不对别人讲,每当有人提起时,就面带微笑说是为了锻炼身体。精神的支配让神都能哭泣,情暖的甘泉让枯木都能逢春。这是动物的本能?还是一种希望在冥冥召唤?其实他们还在挑着儿女们的重担。
于是田野里出现了一群不屈的灵魂,让人在观望中热泪盈眶,经常能唤醒一种穿透山河的力量。在我的记忆里,至少有三个人不能磨灭。89岁的李某,他把地让给了儿子,自己弯腰驼背,手持拐杖。选择一片狭小的空地,锹挖手点,硬是让那片无人问津的土壤穿上绿装,果实累累。第二年他也告别了人世,留下了一个不屈形象。85岁的张某,身边围着一群儿孙,他每天要从野外背一袋干材,日积月累,院里堆起了小山。夏季还要帮助儿子管理田间,秋收不闲。暗中还为老儿子还清了赌债。84岁的许某,还种30亩农田,勤勤恳恳,本来早该放手。可是儿子50多岁还未成家。总觉得自己无能,对不起儿子,除了用生命换点财富留给儿子,不知自己还能干甚。其实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为啥不爱惜自己,总是在暗中关注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本来是一种力不存心,为啥执迷的让人含疼?难道这里蕴涵着特殊的内容?
是啊,天下苍生哪个没有遗恨。这群弱小卑微的生命,在这片荒原上已经默默守候了几百年,生生不息。用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人格品德,语言思维揉化了一片天地,孕育出一种豪情。他们在想啥我们不知道,可是他们的默默无闻,无语的行动感天撼地,述说着坚强不朽的灵魂。也许他们的遗憾封尘地下,再也没人知晓,可是对于我们活着的生命,应该对他们的亡灵承诺点什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情绕山河在,悠悠寸草心;爱在心中养,滋润一片红;待到根落叶。方知草木深;先做护花使,再补根中恩;揉恨沐人间,情绵施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