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意味会穿越时空
经典的意味会穿越时空
————试论郭小川叙事诗《月下》
《月下》是我国优秀诗人郭小川的力作,系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的第一部,曾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在郭小川《月下集》里。此诗一九五九年发表时轰动诗坛,今天读来,仍为其思想所折服,并为一个会抒情的将军所吸引。
这首自成格调相对独立的叙事诗,通过将军一夜的所作所为,所思所说,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战争年代一个经典的英雄形象,热情地讴歌革命军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此乃本诗的主旨。而这首诗独处之处,全在于诗人巧妙的构思:激战前夜——月下这样一个特殊时空的选择与设计,造成一种紧张而又轻松的矛盾气氛。而诗中的主要人物将军,踏月野游,不带警卫,且在“月下”抒情,传播爱心信念与幽默智慧。这种情调,浓烈地泛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尤其不乏浪漫气息。可见没有大胆的构思,岂有这种新奇的效应?
读过《月下》,我与诗人共鸣,也深深爱上具有雄韬大略、能文能武而又平易近人的将军本人。将军身心散发了无产阶级的人性美,折射出战争的希望之光。请看-——激战前四天,将军几未入眠,还在第四个夜晚,当研讨作战计划的会议结束后,约请秘书一同出去赏月。这是“心血来潮”?将军成竹在胸,激动之余,疲劳之下,他想放松放松,领略一下不夜的乐趣?他想让明月印证自己的虎胆丹心?当将军劝阻秘书叫醒警卫员时说:“……他太累了”。哦,多体贴部下,多爱护战士呀!而当将军感应月下的良辰美景,请秘书即兴吟诗时,秘书以战士“绝不会再吟风弄月”为理由,委婉拒绝了将军的建议。(也许秘书怕出洋相?也许秘书过于呆板?也许此间隐寓了诗人的自嘲?)将军慈善地笑,耐心教育秘书,其中真有“七分抚爱,三分嘲弄”,写得至情至理至性,逼真生动。我猜秘书“欲辨已忘言”,因为“此中有真意”。可见,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了。
随着情节的展开,诗人又每每进行细节描写。当将军和秘书被哨兵发现时,将军竟拉秘书躲闪在树影中。人影树影交叠,哨兵急的大声喝道:“不许动!”将军看清来人是身着草绿色军服的战士,才稳重答道:“英雄!”而当将军与哨兵“风骚”一阵后,战士终于知道将军是司令员兼政委,并非逃兵后,就放行,并叮咐将军要“好好睡一睡”。战士的言行,引起将军的遐思默想。而当秘书问将军是否因哨兵的盘查而扫兴时,将军摇头,似乎生气地说:“年轻人哪,你多么迂,应该懂得……多好的战士!”至此我们可知,将军富有英雄气度,又不乏民主精神;将军“粗”中有细,尤其不乏机智幽默;将军诙谐而严肃,爱战士胜于爱自己……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敬仰。这位可亲可敬,善于处理战争与战地生活关系的长者,也许是诗人美学理想的形象写照。这样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至今仍然不会褪色!仍有其特殊魅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月下》细读,感到它的艺术色彩相当浓烈。除构思独特、典型细节描写、叙事与抒情有机交融以外,语言运用也是颇为成功的。这主要表现在意象组合与锤字炼句等方面。诸如:
水波,/月影,/草舞,/虫鸣,/涛声,/将军说:"你觉得吗?/河水也有心灵。”
巨石,/树丛,/落叶,/流萤,/小路,清风。/将军说“你瞧呀,/一切都有生命。”
谷堆,/窝铺,/场院,/高树,/人家,/大路。/将军说:“你想过没有?/生活该有多丰富!”
明月,/青天,/繁星,/大山,/银河,/云烟。/将军说:“想想吧,/世界多么久远!”
这四组生动明丽的意象,是诗人精心观察,细心感受,恬然捕捉的。这样的意象群是割碎式而又各自完整的,深得田间“鼓点式”诗句之妙。这些极富诗意的话语与景观,是通过将军的口和眼睛表露出来的。透过这些意象画面,读者会跟作者一起思考:这世上会打仗的将军很多,会抒情的将军却很少。只因战争年代战火纷飞中文化气息较为稀薄,而美好的生活,要用和平来缔造。可以想象,当月光临照将军的同时,也临照了战地那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至此这一位会抒情的将军,较为形象地诠释了打仗是为了和平。这样的抒情形象,原型本身便带有经典的意味。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也是郭小川所苦心追求向往的。诸如:“将军身影,在月光下飘。”这个“飘”字,用的生动传神,别具风味,又如“回头看水,/河水留在夜雾中。”这里用一个“留”字,顿时使平淡的叙述生色!再如“月光呀,/白银一样在窗上嵌。”这个“嵌”字,使描写富有情趣,化静态为动态,显出力度。可见,郭小川善于借鉴古典诗歌炼字錘句等修辞手法,并且运用得恰到好处,平添诗意。这里随便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来反向印证。王诗不用“过、渡、吹……”等动词,而偏偏看中形容词“绿”,一用上便转化词性,即形容词用作动词,这就使诗句表达效果显著提高:春风不但有动作过程一一吹过,而且有个动态与情态问题一一“绿化”。妙就妙在这里。
此外,郭小川喜欢并擅长用比兴等手法。诸如:
将军的语调,
那么柔和!
如同微风絮语,
河水扬波。
此情此景,微风是柔曼轻拂的,而诗人用“絮语”把之拟人化。并用来比喻将军那亲切温和的说话态势,这样的比兴是贴切生动的。而“河水扬波”,给人轻柔回荡的感觉。又如:
郎朗的山,
郎朗的树庄,
人间穿上盛装。
风儿飒飒,
吹薄了夜的幕帐,
夜有尽头,
夜不长,
太阳即将起床。
这样的比兴,可谓深受民歌熏陶,而又有诗人的创造性。比兴得当,明朗晓畅,生动多姿。总之,诗人在叙述时,往往能把形象刻划与比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诗的美感和张力。
叙事诗《月下》是郭小川一个名篇,它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不愧为《将军三部曲》的代表作。尽管《月下》有点通讯味,但作者潇洒自如,写得情景交融,人物鲜明,形象独特,情节完整,结构严密,这不失其为叙事诗的本色。当代军事题材的叙事诗不多,佳作更少,因而研读《月下》这样的优秀作品,并且记住一位会抒情的将军,经典的意味就会穿越时空,带给我们永远的感动。
1983年一稿于广州
1987年二稿于普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