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手
温暖的手
朱金华
丹江的源头在秦岭深处,于莽林峡谷间蓄聚力量由泉成溪成河成江,有过千帆竞渡的繁盛。那些曾经的波涛浪涌船江号子早已消散隐迹,偶尔的几只白色水鸟掠过水面发出轻声的吟唱才让人勾起江的记忆。几块儿纤夫的绳索镂刻凹痕的岩石沉睡在船帮会馆里述说着……
这个叫江早已停渡的那股细流滋润着两岸的良田花木,更孕育了一颗热情温暖的心。徐升莲——这位花甲老人用她温暖的双手和善良之心温热了多少孤独的心感动过无数赤子之情。我自诩我是个孝子,瞧不起那些对父母横眉竖眼语言粗暴之徒。自那一天母亲不慎摔折右腿卧床半年无奈之下涉过丹江将母亲托付与她,我是经友人引荐慕徐升莲之名而来到这里的。映入眼帘的是原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商山敬老院”几个遒劲大字。水渠边正在捶布的老人立起身来将我们一行引进屋内端茶递烟问寒嘘暖。她的朴素衣着与整洁柔和的办公室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自责中痛苦着煎熬着,尽管那幢高楼书写着“老年公寓”,友人问起母亲的下落我也时常说在××公寓里,可总有把母亲送去让别人赡养之嫌,这是何等不肖之举呀!渐渐地,在幽静的林荫小道上,在满墙的领奖瞬间中央首长的笑容里赞许的目光里,在母亲的生日祝福里,在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的酒杯里,徐升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渐渐高大,几近于仰视了。
她在为那些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清洗衣裤的时候,显得是那样平静。我猜想在最初做这项工作的日子里一定是呕吐不止的,我亲眼看到院里的服务人员提着从癫痫病人身上刚扒下的糊满粪便的衣裤时的龇牙咧嘴捂鼻扭颈,她当时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举止,可她早已适应这种脏活儿,现在完全承担了此项工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多少次为他人将长发削短把垢甲洗涤,喂饭搀扶洗衣这些繁杂的事务成为日常工作的时候,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是无法做到的。好在她将这种勤劳和美德传承给了儿子儿媳,整个家庭都投入到敬老养老的公益行动之中。
在这个幽静的院落里,居住着失声的聋哑人步履蹒跚的老寿星;有曾经为革命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也有为党的事业奋斗半生的退休干部;有来自大山深处的消瘦老头老太,也有来自省城大都市豪门里的富态老人,更有无依无靠不知籍贯的他乡老妪。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和谐相处同吃一锅饭共饮一井水,没有因子女的显赫地位而高人几等,也没有出身贫贱的低三下四。一概的平头百姓平起平坐。
母亲在哪儿故乡就在哪儿,丹江之畔的商山脚下就成了我的又一故乡。我登临凤冠山膜拜在关帝脚下,踏访清风街徘徊在平凹先生两层小洋楼前聆听《秦腔》的高亢吼叫,拜谒四皓庙惊讶在隆起的土堆前思索大隐者的仙风道骨。我更感动于徐升莲的大爱无言。她为母亲为院中老人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由感激而升华为敬仰。我曾用手中的画笔涂抹一幅《荷花》献于徐升莲大妈。题曰:深山有红莲,隐然天地间。高洁清香远,不与花争艳……2009年5月《陕西日报》刊发了此幅画作。我感恩于徐升莲大妈,她不光为我照看母亲,更激发了我创作灵感使作品的内涵丰富艺术品位提升。
前天去徐大妈办公室,她去了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她的家属接待了我,正在闲话,从州城来了三个衣着考究的壮汉,先套问院里的日常花销和费用情况,然后讲明来意,大体是说要与徐升莲院长合作事宜。并说明现在在州城里已有了装修豪华的经营场所,能否将院里行动便捷的人员移到他们院里,并承诺给予丰厚的回报,徐大妈的亲属一口拒绝。说院里的人居住在这里与徐升莲早已建立深厚友谊,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这里的,若果有慈悲之心,社会上需要照顾和安顿的人很多,可以去吸纳那些老人,让他们居有定所不再风吹雨淋,也可以在院里给这些老人做工作,看他们本人是否愿意离去……
我猛然忆起我熟悉的一所所谓的老年公寓,开业时政府领导剪彩媒体录像拍照,好一阵热闹忙碌,末了却没有一个人入住。无非是以此为项目套取资金罢了。
我走出徐大妈的办公室,她书写在墙壁上的“替天下儿女尽孝,为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横幅又一次映入眼帘。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捍卫着她的诺言,她捶布的背影儿搀扶老人的身影儿总在脑际萦绕,她大爱的情怀感动着我,她用那双勤劳温暖的手温暖着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