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军人生活在一起(四)
神秘的苏家坡洞口
苏家坡洞内景
古田会议会址
古田会议会场
当年红四军军旗
第一次跟军人在一起的生活片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65秋-1966春)
(四)参观古田会址
我第一次到上杭古田会议旧址参观,是在1965年国庆期间。当时,医院组织了两车官兵约三四十人,分乘两辆汽车前往,成员主要是年轻的医护人员。
那天,天气晴朗。上午八点多钟,汽车出了龙岩城。官兵们精神振奋,一路上军歌嘹亮。
汽车过了龙门、小池,翻山到大池,再上坡,来到一个叫“吊钟岩”的地方停下。全体人员分成两批,从公路左边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下山,参观苏家坡的一个山洞。这是一座石山,山下是黄潭河,半壁有个石洞,洞口密荫蔽,站在那儿隐约可见山下的小村子——苏家坡,但在下边却很难看出这里有石洞。领队告诉我们:“这儿就是毛主席当年养病的地方。1929年6月间,红四军第三次打下龙岩。此后,毛泽东患上了疟疾,曾在这个山洞里养病。一日三餐,由下面村子里的干部群众给他送来。因为很隐蔽,外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有石洞。”
我钻进山洞,洞里有石磴下坡,洞深约有两层楼高,洞底不甚平整,但略显宽敞,不会潮湿,光线要透过密林从洞口斜射进来,虽然外面烈日当头,洞内仍然比较昏暗。可以想见,当时毛主席住在这里虽然安全,却很艰苦。
我们回到公路上,汽车下坡来到郭车,往右拐弯,不久便来到古田。那时,古田还是个小山村,龙岩往长汀的公路从村中穿过。
来到村中,隔着一片稻田右望,可见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下边有“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拱卫着一座祠堂式的平房。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古田会议纪念馆”。
汽车右拐,来到那房子的门口停下。下车进门是长天井,右侧是花格围墙,左侧便是正屋。正屋前边,左右有红色栅栏,里边分上下两堂,中间是厢房和天井。上堂对面正中是神龛,左侧墙上,上方挂着一面红色军旗,军旗上有一颗白色五星和铁锤镰刀图案,军旗下方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再下方是一块黑板,前边放一张主持人就位的桌子。迎面摆着一排排的桌凳。这就是复原的“古田会议”的会场。整个会场令人感到严肃而静穆。会场两侧的房间和厢房,现在作为纪念馆的陈列室。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29年12月,毛主席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古田会议的决议案》(即《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观过后,我仔细地阅读了贴在墙上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全文,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始版本,还到陈列室参观了革命历史文物——当时
红军的装备和用过的东西。
午餐是自备的,大部分是馒头、包子,少数人带着饼干,每人配上自背的一壶开水。
中午,我们走进屋后的树林。林荫下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光圈,因为常有人来,地面很干净。大家就按医院里的建制分组学习讨论。那时,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部队官兵都有了《毛主席语录》,并且随身带着。大家又重温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的有关语录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结合实际展开讨论。官兵们发言颇为热烈,纷纷表示:回去以后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下午,官兵们满怀激情,一路军歌,准时回到了医院。
我虽然不是军人,这次参观也获益非浅。我不仅了解了毛主席的一段不平凡经历和人民军队早期的成长之路,而且亲历了军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场景,还深受他们革命热情的感染。我的学习热情被进一步激活起来,学习日记写得更勤了,还凭借自己的音乐常识,自学了好多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歌曲,如《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已经谱曲的《为人民服务》全文,还有许多为“毛主席语录”谱曲的歌曲。那时的我,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好像整个人都长大了许多。
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