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学会游泳
(1957年夏)
在我刚进入永定一中时,因为担心我独立生活能力差,父亲早早就跟本村我的同年俞龙生的母亲联系,要她就带我去认识她的娘家人,目的就是把我转介绍给他们的亲戚,请他们帮我洗衣服。龙生的母亲熊素贞是永定县城人,她娘家人的亲戚叫郑少春,他家跟永定一中生活区同在龙冈巷。我们学生每天几次都要在他门前经过,确实挺方便的。郑少春专管收发,她的老婆专管浆洗。老两口待人很和气,不贪小便宜,学生换衣服时忘了搜衣袋,被他们发现有东西,不管值钱不值钱,都会还给学生本人。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都喜欢把衣服交给他家洗。就这样过了一个多学期,我慢慢觉得衣服应该可以自己洗了,父亲也给我换了一个搪瓷脸盆,于是,我也跟其他同学一样,不管到东门汤池里洗温泉还是在生活区温水房里洗澡,都是自己洗衣服了。
转眼到了1957年夏天,天气炎热起来,泡温泉已经不合时宜,洗冷水澡吧,厨房工人又会限制用水(因为那时的井水是靠工人师傅踩水车抽上来的),所以,我们常常在课外活动时就到西门小溪里去洗澡和洗衣服。特别是周末,我们更是自由自在,往往在那儿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
那时的西门溪,水色澄清,西门桥下常常可见小鱼游动,相当的吸引人。虽然水量较大,但不深,西门桥以下一段,最深处在太阳寨,深度也不超过一米。只有在上游两里地的寒陂下有一个水坝,水坝上方才有一个深过一米的水窟。
一个星期六,我跟着范桂猷、范本守、邱槐荣等人,一起到寒陂下的水坝上方去洗澡。那里不但水清,而且水面较宽,会游泳的人可以伸展手臂划动几下,挺过瘾的。他们几个都比我高,也能游泳,游到对岸了又能游回来。范桂猷本事最好,不但善游,还是摸鱼的好手。他游到水坝上方的中间,那里正是较深的水窟。他潜水下去,把手伸进石缝里摸索,居然抓到一条小鱼。他浮出水面,站定在那里,手里举起小鱼欢呼着。邱槐荣和范本守也游过去,也潜水下去,试了几下,都没有摸着小鱼。
我不会游水,起先都是在靠岸的地方“扒沙坝”(指在浅水处的沙地里玩水),后来看着他们摸鱼,也一步一步的向溪流中间靠近,但是当水没到胸前,觉得脚下轻飘飘的,就不敢再往前了,一直站在那里。邱槐荣是高个子,站在最深处溪水也才齐到他的胸前。他看我畏缩的样子,就对我说:“怕什么?过来,有我呢!”我想:也是,站在这里都觉得轻飘飘的,到外面可能会浮起来,于是就迈出一大步。可是,当我走出去时,不但没有浮起来,两脚却一直沉到水下的地面,溪水已经没过我的头顶。我想吸气,却呛了一口的水;我抬起头呼气,只能看见头顶上冒着白花花的气泡。我急了,又想吸气,又呛了一口的水,我憋着气想喊“救命”,刚开口,水就直往口里灌,我的两只手本能地在头顶上乱抓。看见情况不妙,邱槐荣连忙一手抓住我的头发一提,一手将我一推。我两脚落地,又回到原来站着的地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回到岸边,心还扑扑地跳,感到鼻子溜酸,两眼发涩,头脑发胀。范桂猷问我:“要不要紧?”我摇摇头。邱槐荣说:“没想到你一点都不会浮,走过来就像秤砣一样沉下去。不过不要怕,喝几口水,不会死人的。但是,以后你就不会喝水了。”
此后,我们没有再去寒陂下了,范桂猷却带我到太阳寨去。那里水流虽然较急,但水深不足一米,岸边还有草木可攀。范桂猷很耐心,他教我先抓住岸边的小灌木枝条,浮起两脚扑打水面。他说这样可以产生浮力。我试了几下,果然不错,在两脚扑水时,下半身就浮了起来。接着,他托住我的身子,叫我两脚继续扑打水面,两手交替着不停的划。我起先怕他放手,那样我又要喝水。他说:“别怕,我会护着你的!”于是,我按照他教的办法,手脚并用练习起来。果然,我不久就能浮起来了。之后,又经过几次训练,我逐渐地能像小鸭子一样浮在水面。范桂猷又带我顺着水流游动,经过几次尝试,我终于也能顺着水流游上十几米远了。
端午节过后,学校开始组织师生游泳。地点在永定城南门外的榕树冈,那里是永定河的一段,宽约五六十米。靠南一边较浅,离岸七八米就可以踩到河底。靠北一边较深,但北岸有石盘,安装有跳水板,石盘下方是一个回角,水很浅;河中也有一块石盘,石盘下也有回水,从对岸游回来,如果力气不够,可以游到河中的石盘上休息。学校专门组织有救生队,预防学生游泳时发生不测。只有不下雨,水位合适,学校才会开放,否则,也是不允许学生私自下河的。
逢到学校组织游泳,我们就常常也到榕树冈去。一到那里,就可以看见学生们在河里自由自在的遨游,范桂猷他们自然也在那些人之列。我因为刚学,不敢贸然游动,只在北岸的回角里转悠。尽管这样,我的游泳本领也渐渐成熟起来。
事后想一想,邱槐荣说的话真有点道理:因为喝了水,或者害怕了,从此不再学游泳,自然就不会“喝水”了;或者不怕它,从此学习游泳,掌握游泳的本领,当然也不会“喝水”了。幸好我选择了后者,而且还有一个好朋友当我的师傅,耐心地教我,我才从此不再“喝水”了。
附记:到了二年级,我就敢在榕树冈游到河中间的石盘上了;到了三年级,我居然也敢游到河对岸了。长大以后,虽然水性远不及那些高手,但我还横渡过家乡的大河——汀江,还教过自己的孩子游泳。说来也真是奇怪:游泳的本领一学到,就不会忘记。会游泳的人,任凭你什么时候掉到水里,他都会浮起来;而不会游泳的人一掉到水里,就会像秤砣一样沉到水底。
20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