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朗诵艺术

2020-10-06 08:40 作者:偏隅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朗诵,即在尊重作品的基础上,将文学作品进行有声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要求朗诵者了解作者读懂文章的意境,领悟表达的意思,才能进入文章的意境,成为作品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振。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所谓“入境”,即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中,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也就是朗诵者对原文的二度创作。力求在淡雅悠远的文字间,流淌着朗诵者的深情感受。

朗诵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读物,以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展现文章的优美意涵。用心吐字、用归音、用情悟旨,把对作品的理解用有声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调起伏和情绪动作的变化等手段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朗诵是对原文的一次审美升华、二次创作,通过现实可感的有声语言,形成特殊的意境美,呈现立体的画面。朗诵者置身于文中,通过情感充沛的语言把听众带进文章的视听意境中,让听众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都能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愉悦。这也是朗诵作品显著区别于平面文字,更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朗诵以音色音调的巧妙处理,注重长短句、排比句的节凑,揭示内涵,层层推展,声情语态明朗浓烈,呈现内在的情感力度与气势。用舒放的句式体现起伏之美,让情感成为冰冷的平面文字和听众相互连接的纽带。朗诵艺术的意境美,需要朗诵者在把握作品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发挥 主观能动性,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想象,朗诵中要留有余地,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视听意境。

表现情、景、事、理、人,首先要在朗诵者内心升腾为生动可感的形象,主观能动地将作品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全篇的思想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朗诵者头脑中形成美好感受。再运用情感充沛的朗诵,展现作品的立体形象,使文章具备形、声、色,从而使作品更加丰满,听众自然会获得朗诵者的审美体验。

“走”进文学作品的深处,理解、挖掘内在的语境,以有声语言的形式将文章中真实的人物和虚幻的情感具象化,从而有效传达出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由此形成独特的意境美。

所谓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调起伏,即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音的长短,使其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才能使朗诵更富魅力。通过想象和感受,还有适当的留白,从多维的角度给文学作品增添生命力。生发出集视、听、感、知于一体的声音形象,让听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从而真正实现从作品意蕴的内化到声音审美表象的外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作者:陶家宗

2020.3.18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qvmbkqf.html

浅谈朗诵艺术的评论 (共 1 条)

  • 江南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