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九十二回

2025-03-26 17:45 作者:小牮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九十二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三章

绍宗叙抚顺虔访清圣祖地

壮志酬东大开篇救国新程

第二百九十二回

上一回说到,1923年十一月,满族至亲忠君表叔几天来带着赤绍宗参观了赫图阿拉老城村,赫图阿拉内城、外城,汉宫大衙门、昭忠祠、关帝庙、地藏寺,显佑宫,古勒山城等历史遗迹,见证历史沧桑变迁,结束在赫图阿拉参观后,赤绍宗心中满是对历史兴衰的喟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忠君表叔看着意犹未尽的年青后生,提议道:“绍宗啊,离这儿不远就是清永陵,那可是咱满族的圣地,埋葬着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你既来了,定要去瞻仰一番。”赤绍宗听闻,眼中闪过异常兴奋,立马决定转天即前

第二日,天色未明,二人就踏上前往清永陵的路。一路山峦绵延,偶尔传来清脆鸣,为寂静旅程添了几分灵动。赤绍宗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对即将到来的瞻仰满怀期待。

随着清永陵轮廓映入眼帘,赤绍宗被眼前恢宏景象震撼。清永陵气势恢宏,仿佛在无声讲述往昔辉煌。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原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改称永陵的皇家陵寝,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作为清朝皇帝新觉罗氏的祖陵、盛京三陵之首,它承载着满族数百年荣耀与传承。

他们最先来到正红门,这座小木作硬山式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三楹,每间有二扇木栅栏门,门上红漆虽有剥落,却仍能看出昔日风采。这独特的木栅栏,正是满族早期“树栅为寨”生活遗俗的体现。赤绍宗轻抚木栅栏,粗糙质感从指尖传来,好似能触摸到先辈的生活轨迹。“表叔,这正红门看着古朴庄重,一定意义非凡吧?”赤绍宗好奇问道。忠君表叔微笑点头解释:“这正红门是清永陵总门户,历经数百年风,见证无数历史时刻,是清永陵的重要象征。”

穿过正红门进入陵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神道。神道两侧,石像生整齐排列,石兽威风凛凛,石人神情肃穆,宛如忠诚卫士,默默守护这片神圣土地。

赤绍宗缓缓走近一尊石兽,轻抚其身躯,感受岁月沧桑。“绍宗啊,这些石像生自清朝建立之初就伫立在此,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太多历史变迁。”忠君表叔边走边介绍。赤绍宗感慨回应:“前辈们的匠心和后人的维护,才让这些石像生保存至今,它们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

走过神道,来到隆恩门。隆恩门门扉雕刻精美图案,虽有些地方因岁月侵蚀略显斑驳,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精致。忠君表叔带着赤绍宗穿过隆恩门,进入陵区核心地带。此时陵区静谧庄重,赤绍宗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仿佛在与历史共鸣。

踏入正红门后的前院,正中东西并列着四座单檐歇山式四祖碑亭。按照中长次右、左老右少的顺序,依次为肇、兴、景、显四祖碑亭。碑亭座是方形高台,由条石砌筑而成。亭身呈方体,前、后壁各辟券门一座,对开木门二扇。琉璃瓦顶下的沿椽与额枋之间,铺作三翘七栖斗拱,木件通体油饰彩画,虽历经风雨,仍能看出当年精美。

碑楼内,各立着一座赑屃座神功圣德碑,碑阳镌刻竖书满、蒙、汉三体颂词,试图向后辈诉说四祖的文治武功。赤绍宗静静站在碑亭前,凝视碑文,心中对先辈的敬仰愈发浓烈。他轻声念着碑文字句,仿佛能看到先辈们在历史长河中拼搏的身影。

再往后走,便是启运门。启运门为方城正门,是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楹,进深二间。青砖磨缝平砌大山,前后无檐墙。三楹各辟一门,二扇对开朱漆板门各布“九九”八十一枚鎏金铜门钉,取意“九九归一”,象征帝王“九五”之尊。中门为神门,是墓主神灵出入之门;东门为皇帝及大臣出入之门;西门为皇太后、太后、妃及平常司事人出入之门,处处彰显清代严格等级制度。

赤绍宗缓缓穿过启运门,感叹道:“这等级制度如此森严,古人对规矩的讲究令人惊叹。”忠君表叔回应:“这也是当时社会秩序的体现,反映那个时代的特点。”

穿过启运门,就来到方城。方城内正殿称享殿,又称启运殿,是供奉四祖神位及祭祀的场所。启运殿高筑于方形的墀陛之上,为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三楹,门四窗八。殿内置有暖阁四座,内置宝床、枕被,象征四祖神灵休息之所。

赤绍宗怀着敬畏之心踏入启运殿,望着供奉的神位,心中默默祈祷,愿先辈英灵护佑这片土地。殿内香烟袅袅,弥漫着神秘庄重的气息,让赤绍宗的心灵得到洗礼。

启运殿后便是宝城。宝城平面呈马蹄形,前有泊岸,后有八角弧形罗圈墙,高3.6米。宝城内分前、后两层台地。上层台中葬着兴祖、左昭景祖、右穆显祖,兴祖墓东北是肇祖衣冠冢;下层台左葬着武功郡王礼敦,台右葬着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中间是礓嚓三段共21级。宝城后的陵山便是“启运山”,石骨嶙峋,山脊起伏状若行龙,俗传“悬龙” ,又因龙脊上有10个山包,民间便有清朝有10个皇帝的说法。

赤绍宗站在宝城前,望着启运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历史的巧合。“这启运山的形状如此独特,真像是上天特意安排的。”赤绍宗不禁说道。忠君表叔笑着说:“在古人眼中,这可是风水宝地,关乎清朝国运呢。”

走出清永陵,忠君表叔指向陵宫对面的一座山说:“绍宗,你看那座山,便是烟囱山。”永陵陵宫对面的烟囱山,在清代被尊为“蛟”,列为禁地,直到民国才开禁。其山形独特,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巨大的烟囱矗立。走在山间,忠君表叔讲述:“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先辈骨灰匣路过此地时,骨灰匣突然生根,化作烟囱形状,后来这里就被视为风水宝地。清朝皇室一直将其视为龙脉所在,严禁百姓靠近。”

赤绍宗一边欣赏沿途自然风光,一边感叹历史与自然的奇妙交融。山上树木葱茏,空气清新,与庄严肃穆的陵区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

参观结束,赤绍宗来到埋葬着太祖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父祖的宝顶前。宝顶在阳光照耀下庄严肃穆,周围松柏郁郁葱葱,像忠诚卫士守护着这片圣地。赤绍宗静静站在宝顶前,陷入沉思。他想到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统一满洲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开启满族的辉煌篇章;也想到四代父祖在满族发展历程中的默默奠基,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坚韧,才让爱新觉罗氏家族有了后来的繁荣。“这里安息着先辈们,他们的精神如同这永不熄灭的香烟,永远流淌在我们满族人的血液里。”忠君表叔的话打破沉默,也正是赤绍宗心中所想。

忠君表叔带着赤绍宗走进陵内宫殿式建筑,这里供奉着先辈牌位。赤绍宗恭敬地上香、鞠躬,动作缓慢庄重,每一下都饱含对祖先的感恩与敬仰。在宫殿内,忠君表叔指着壁画讲述努尔哈赤家族的故事。壁画描绘着努尔哈赤的征战历程、家族祭祀场景以及后金政权建立初期的风貌。赤绍宗仔细看着壁画细节,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绍宗,我们身为满族后人,不能忘记先辈功绩,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这清永陵不仅是祖先安息之地,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忠君表叔语重心长地说。赤绍宗坚定点头:“表叔,我明白,这次参观让我对满族历史有了更深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参观完清永陵,赤绍宗心中满是对满族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明确方向。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族和民族赋予的使命。在离去路上,赤绍宗对忠君表叔说:“表叔,我此次收获颇丰。这赫图阿拉的一切,还有清永陵,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我要把从这里汲取的精神,转化为坚定信念和不屈的斗志。”忠君表叔欣慰地看着他:“绍宗啊,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所作为,这满旗的精神若能在更广阔天地发扬,也是我们的骄傲。”

夕阳西下,赤绍宗踏上返程,他的背影在余晖中格外坚毅。这趟清永陵之行,不仅是历史探寻,更是心灵洗礼,让他带着先辈的精神与期望,勇敢迈向未来的革命之路,为实现不屈不挠救国救民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ltmkqf.html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九十二回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