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记
旺苍的山水,向来是不大为人所称道的。它既无峨眉之秀,亦无青城之幽,只是默默地伏在川北一隅,像一位不善言辞的老农,弓着背,在岁月里耕耘。
县城依山而建,房屋高低错落,远望去,竟如儿童胡乱堆砌的积木。嘉陵江的一条支流穿城而过,水不甚清,亦不甚浊,只是日复一日地流着。水边常有妇人浣衣,棒槌声"啪啪"地响,惊得游鱼四散。这声响,自我记事起便有了,而今回去,竟依然如故,仿佛时光在此处打了个盹。
老街上的青石板已被磨得光滑,雨天便泛着幽幽的光。两旁是木结构的店铺,招牌多是褪了色的,却仍顽强地挂着。卖豆腐的老王,每日清晨必推着他的小车,"吱呀吱呀"地从街头走到街尾。那豆腐白嫩,颤巍巍的,切下一块,浇上辣椒油,便是无上美味。老王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传的,他说要带到棺材里去。去年归乡,听闻他已作古,手艺果然未曾传人。豆腐车闲置在墙角,落满了灰尘。
城东有棵老黄桷树,不知活了几百岁。树干粗得要三人合抱,树冠如巨伞,遮天蔽日。树下常有老人下棋,棋子拍在木棋盘上,清脆作响。幼时我常蹲在一旁观战,虽不懂其中奥妙,却也被那肃杀之气所震慑。如今树下换了新面孔,棋局依旧,只是观棋者换成了低头玩手机的少年。
乡间的油菜花,开时金黄一片,远望如大地铺了锦缎。花丛中蜂飞蝶舞,热闹非凡。农人荷锄而过,身影在花田间时隐时现。这般景致,城里人见了必要拍照留念,于农人却只是寻常。他们关心的,是花谢后的菜籽能榨多少油。美之于他们,向来是实用的附属品。
腊月里,家家户户熏制腊肉。松枝燃烧的烟气终日不散,悬在城镇上空,像一层薄纱。肉块挂在灶台上方,经烟熏火燎,渐渐变得黝黑发亮。这黑色外皮下,藏着最醇厚的年味。离家多年,最念的便是这一口。超市里包装精美的腊肉,总少了那股子烟火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姓张,是个严肃的中年人。他教我们读"落霞与孤鹜齐飞",说这便是家乡的景致。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想来,黄昏时确有此景。只是当时少年心性,眼睛总望着远方,觉得远方才有诗意。而今识尽愁滋味,才知诗意原在脚下这片土地。
旺苍的雨是温柔的,细密如牛毛,落在脸上几乎察觉不到。但若在雨中站得久了,衣裳便会慢慢洇湿。这雨像极了旺苍人的性子,不疾不徐,却自有渗透人心的力量。
每次回乡,都觉得它既熟悉又陌生。新楼拔地而起,老街日渐冷清。年轻人多已外出,留下老弱守着祖屋。他们坐在门坎上,望着远方,眼神空洞。不知是在回忆往昔,还是在期盼归人。
故乡是什么?不过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我们怀念的,其实是当年那个站在故乡土地上的自己。如今站在同一片土地上,却已物是人非。
离乡的车启动时,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山影,忽然明白:所谓乡愁,不过是我们在时光长河中,为自己搭建的一座海市蜃楼。
旺苍记的评论 (共 2 条)
-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篇好的文章不要求句句精华,你只要有三两句能够打动人心的话这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写作不仅要心静和勤奋而且还要有灵感和天赋,如果有一天你的创作和思维进入到了泥泞沼泽和无法继续下去的境界地步,那就不妨静下心来读读其他优秀写手的经典佳作来借鉴模仿一下,或者停下匆忙凌乱的脚步到户外运动运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说不定灵光一闪那么一篇水到渠成的佳作也就由此诞生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心存梦想和追求,再加上长期不断的用心感悟和辛勤耕耘,我相信一定会功成名就和大有所为的!继续加油吧,一路同行的追梦人!!!
-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非常荣幸能够与成百上千的广大文学爱好者一道在中国散文网这个名人辈出的温馨大家庭里相识相知,民族复兴文艺先行,而满满都是真善美和正能量的中国散文网就是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誓死坚守和倍加珍惜的心灵故土和精神家园!关于作品是否被人认可或者阅读量的多少之分这件事我是这样认为的,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是留给自己日后渐渐老去和闲暇之余的欣慰犒劳和精神享受,因此与别人的眼光和认可并无多大关系!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