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一回

2025-03-01 20:09 作者:小牮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一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一章

绍宗丹心救国遭害远遁祖地

滿旗女儿奋拼数载终拥田舍

第二百七十一回

上一回讲述:1923年9月初,赤绍宗还住在赤增清家中,他在监狱中结识的仗义之士岳景东,得知北洋沽海警厅厅长杨以德今晚派兵抓捕赤绍宗计划后,冒风险火速前来赤增清家报信,赤绍宗闻讯后迅速逃离,刚走出家门没多远,就被追兵发现,赤绍宗借着色,在狭窄的巷子里拼命奔跑。误进死胡同,迅速爬木梯上墙隐蔽,后在墙头上行走又被敌兵发现,而后跑进工厂废弃车间,陷入地下室躲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着追兵赶到,用手电筒向地下室扫射。赤绍宗心跳如鼓,身体紧贴墙壁,大气不敢出,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灯光在赤绍宗藏身之处附近短暂停留,他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下意识将身体缩得更紧。所幸,那道光并未过多停留,随着脚步声逐渐远去,地下室再度陷入黑暗。赤绍宗长舒一口气,紧绷肌肉却不敢放松,静静等待着危险解除。

又过了许久,确认外面再无动静,赤绍宗才小心翼翼地从角落里走出,摸索着向地下室出口走去。地下室通道错综复杂,他多次险些被杂物绊倒,好不容易找到出口,却发现门被从外面锁住了。赤绍宗心急如焚,用力推了推门,纹丝不动。他环顾四周,发现墙角有一根生锈的铁棍,费力将其拿起,对着门锁一顿猛撬。在胆惊受怕、尽量消除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门锁终于被撬开。

赤绍宗走出地下室,警觉地观察四周,只见工厂外一片死寂。一个工厂标牌字号显现:华新纺织有限公司。他心中一惊,这不正是前些年周学熙开办的纺织印染工厂吗?作为华最先兴办的厂家之一,他还曾采风编辑成画册在《北洋官报》报道过。他知晓附近就是万柳村大街,再往前是水产前街。回想起刚刚那一番惊心动魄的逃亡,从金家窑穿十字街、陈家沟、小树林,过铁道,一路拼了死命猛跑,窜街飞巷,竟浑然不知,没掉入华新厂大染缸中就已是万幸,他不禁暗自庆幸陷入地下室这一遭反倒救了自己一命。

赤绍宗摸摸后背的小包,还好,里面装着他文化救国采访的珍贵心血资料,这可是他的命根子,绝不能丢失。可此时该朝哪个方向走呢?这几年频繁采访,赤绍宗对沽海地形相当熟悉。他知道前边是水产前街,那里有中国第一座水产专业学校,附近还有曾为慈禧皇太后准备的种植园和行宫,新开河火车站如今是沽海交通枢纽,但此刻,那里必定布满了北洋追兵的布控,自己绝不能去,只能向外跑,沿冰窖、盐坨荒郊,直奔北仓。

主意已定,赤绍宗在华新厂区找了个水龙头,俯身一顿猛喝,又用凉水浇头,瞬间清醒了许多。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动向,确认寂静无人后,才缓缓移动脚步。他沿着工厂围墙悄悄前行,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围墙缺口。刚要翻墙而出,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低喝:“什么人!”赤绍宗心头猛地一凛,犹如被重锤击中,转身拔腿就跑。原来,敌人在工厂外还留了伏兵。

追兵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再次在身后如潮水般涌来,赤绍宗在夜色中疯狂狂奔,此时的他早已精疲力竭,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每迈出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但求生的欲望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胸腔中熊熊燃烧,让他爆发出最后的力量。跑着跑着,身后敌人的叫骂声越来越近,脚步声也愈发清晰,容不得他有丝毫停歇。四周一片漆黑,仿若无尽的深渊,只有不远处的树林影影绰绰,仿佛是黑暗中唯一的救命稻草。赤绍宗深吸一口气,咬着牙,拖着沉重且疲惫不堪的双腿,朝着树林拼尽全力奔去。

刚踏入万棵柳树林,脚下厚厚的落叶便发出“簌簌”声响,在寂静夜里格外突兀。他顾不上暴露行踪的风险,此刻只想着尽快深入树林,拉开与敌人的距离。没跑多远,他就听到身后传来敌人踏入树林的声音,有人大喊:“他肯定跑这边了,仔细搜,别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赤绍宗的心猛地一沉,加快脚步,在树林中左突右拐。树枝如同狰狞的手臂,不时抽打在他脸上、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可他浑然不觉疼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逃出去。

黑暗中,赤绍宗突然发现前方有个天然形成的低洼地,四周被茂密的灌木丛环绕。来不及多想,他猫着腰迅速钻了进去,蜷缩在最里面,用灌木丛将自己严严实实地遮挡起来。刚藏好,就听到敌人的脚步声在附近响起,一束束手电筒的光在树林间胡乱晃动,有几道甚至扫过他藏身之处。

赤绍宗紧紧捂住口鼻,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声减弱,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仿佛要冲破胸膛。“这鬼地方,他能跑到哪儿去?”一个敌人抱怨道。“仔细找,杨厅长下了死命令,抓不到人,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另一个声音恶狠狠地说。敌人在附近徘徊好一会儿,不断用脚踢开地上的落叶,还用木棍拨弄着灌木丛。赤绍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双手紧紧握拳,指甲几乎嵌入掌心。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瞅准时机,悄然飞速向一百米开外的河边跑去。后边突然传出几声枪响,紧接着追兵大喊:“这小子在那边,正朝河边跑,快,快追!”

前方出现一条河,那是广阔的新开河,河水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赤绍宗从小就学会浮水,此时已别无选择,他没丝毫犹豫,纵身跳入河中。冰冷的河水瞬间将他淹没,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冻得他浑身一颤。但他强忍着寒冷,奋力向对岸游去。

身后的敌人赶到河边,对着河中胡乱开枪,子弹在水面激起一串串水花,如同绽放的死亡之花。赤绍宗憋着一口气,潜入水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黑暗的河水中奋力游动。终于,他游到对岸,赤绍宗爬上河堤,湿漉漉的衣服紧贴在身上,刺骨的寒意瞬间袭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敌人追兵面对广阔的新开河束手无策,周围没有船泊,桥离这还二里多地,眼瞅着追不上了,又不敢如实向杨帮子厅长报告,只得众口一词慌称一直没寻见被抓捕对象向上司交差。

赤绍宗游到对岸,爬上河堤,拖着湿漉漉的身体,深知危险仍未完全解除,不敢有丝毫停留,马不停蹄地消失在夜色中,向着北仓的方向继续逃亡。

紧走急踮,赤绍宗半个多时辰来到白庙。北运河畔的这个渔村中有座古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赤绍宗五年前还来过此地写生采风,编辑过画册在《竹园白话报》报道。史载,当年河南洛阳籍游方和尚为寺庙主持,为寄托对故土思念,请人以洛阳白马寺为样板,精心雕刻了背驮经卷的一座白马石雕,立于寺庙的大雄宝殿之前。“白马”已成镇寺之宝物,亦为庙名。远近善男信女皆来焚香拜谒,庙里香火兴旺,“白马庙”及“白马庙村”的名声不胫而走。沽海人说话简捷利索嘎嘣脆,对于口语中的名词习用简称,如“唐口”“丁沽”之类,于是“白马庙”“白马庙村”就顺理成章地分别被缩略为“白庙”,白庙村声名显赫。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暮时节,康熙皇帝微服南巡时曾驾临白马庙。当时春风和煦,碧空中飘来一缕白云,恰有群啼鸣飞掠而去,康熙不禁触景生情,吟哦起李白七绝《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遂赐题匾额“孤云寺”三个大字,并署落款“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御书”,还破例盖上双龙御印。《沽海县志》载:“孤云寺,原名白庙,在城北潞河(北运河)东岸,有圣祖(康熙)御书赐额。”此后白庙声名鹊起,前来瞻仰御赐匾额者川流不息。

如今赤绍宗来到此村,是因为这地方多年来一直有南来北往的车马拉脚驿站,对此时逃亡的他而言,乘坐车马返回渠阳老家是最安全快捷的方式。毕竟火车、汽车站以及所有交通要道,必定都有北洋敌探布控。所以在白庙找车马驿站拉脚,走抄近道的偏僻乡村小路经雍阳急返渠阳赤阳庄是最佳途径。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gbhmkqf.html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一回的评论 (共 2 条)

  • 逐梦星空
  • 漫舞洛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