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载荣光铸军魂,一腔赤诚护山河
当晨曦洒满神州大地,当和平的鸽哨掠过晴空,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的光荣时刻。98载风雨兼程,98载砥砺奋进,从南昌城头的星火初燃到如今的钢铁长城,这支队伍用忠诚与热血,在历史的长卷上写下了一页页不朽的篇章。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初心镌刻在旗帜上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了暗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由此诞生。那是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年代,一群怀揣着救国理想的革命者,用枪杆子撑起了民族的希望。从井冈山的星火燎原到长征路上的九死一生,从抗日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中的摧枯拉朽,他们踏过枪林弹雨,越过雪山草地,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换来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炮火中,他们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子弟兵;渡江战役的怒涛里,他们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追光者。每一面染血的军旗,都承载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誓言;每一枚斑驳的勋章,都见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98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那面鲜红的军旗上,依然镌刻着最初的信仰——为了人民的安宁,为了祖国的强盛。
在和平年代里坚守,使命熔铸在血脉中
当硝烟散尽,当战鼓暂歇,人民军队从未卸下肩上的使命。他们深知,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而是需要用坚守与奉献去守护的珍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雪域高原的边防线上,战士们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土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轻战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无数边防军人的心声。他们像界碑一样挺立在风雪中,用青春和生命践行着“寸土不让”的誓言;在南海的岛礁上,官兵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坚守,把荒岛变成绿洲,让五星红旗在深蓝的海面上迎风飘扬;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来袭时,那抹逆行的迷彩永远是最让人安心的颜色——他们蹚过齐腰深的洪水,钻进摇摇欲坠的废墟,用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生命防线”;在抗疫一线,他们星夜驰援,搭建方舱、运送物资,用“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担当,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
训练场上,汗水浸透迷彩服,那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的刻苦磨砺;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攻坚克难,为国防科技注入创新动能;国际维和的战场上,中国军人戴着蓝色贝雷帽,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和平年代的坚守,或许没有战火纷飞的壮烈,却有着日复一日的执着,这份执着,让“人民军队”四个字始终闪耀着可靠、可信、可敬的光芒。
脱下军装仍是兵,担当延续在岁月里
在城市的街巷里,在乡村的田埂上,在工厂的车间中,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曾是军人,如今脱下了军装,却从未卸下“军人”的底色。
社区里的老党员王大爷,胸前总挂着一枚褪色的军功章。退休前,他是单位里的“老黄牛”,凡事抢着干、带头干;退休后,他主动当起社区志愿者,调解邻里矛盾、照顾独居老人,居民们都说:“王大爷身上总有股军人的劲儿!”;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退伍军人李大哥带着乡亲们种果树、搞养殖,把军营里学到的坚韧与担当,变成了带领大家致富的动力;在创业浪潮中,不少退伍军人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在新的赛道上再创佳绩,他们常说:“在部队能扛枪,到地方就能扛事!”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退伍军人用行动书写的人生答卷。他们把军营里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奋斗精神,融入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融入了平凡琐碎的工作,让军人的担当在岁月中延续,成为社会发展中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九八载风华正茂,向未来再启新程
98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耄耋之年;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却正当风华正茂。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战机、导弹组成的现代化装备体系,从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人民军队的每一次跨越,都印证着国家的强盛;每一次进步,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
今天,我们致敬现役军人,是你们用青春守护着万家灯火,让“国泰民安”有了最坚实的保障;我们致敬退伍军人,是你们用坚守诠释着“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让“军人”的荣光在平凡中绽放。
98载军魂永驻,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建军98周年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祝愿:愿军旗永远鲜红,愿军徽永远闪耀,愿所有军人与退伍军人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愿我们的祖国山河无恙、繁荣昌盛——这,是对这支伟大军队最好的礼赞,也是对所有守护者最美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