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感来袭,中医如何高效治愈?外感燥邪初期的辨治规范:【临床表

2023-03-07 10:09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流感来袭,中医如何高效治愈?外感燥邪初期的辨治规范:【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 【证候分析】外感燥邪初期,病位在肺,易伤肺津。肺津损伤,影响肺的宣降功能,故可致咳嗽; 肺津伤,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津伤导致阴虚,阴虚可生肺热,所以可见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等肺热之征。 【治法】清宣肺热,养阴润燥。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生甘草、苇根)加沙参、梨皮之类;或用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杏仁、沙参)。 【方药说明】桑菊饮和桑杏汤皆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该书上焦篇第6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上焦篇第55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桑菊饮是清宣肺热的主方,温病初期热邪犯肺,以咳为主者用之。 吴鞠通本身也将桑菊饮用于外感燥邪初期的咳嗽,但外感燥邪初期除咳嗽外,还有明显的燥伤津液的表现,若用桑菊饮原方,生津润燥的力量不够,需再加沙参、麦冬、梨皮、花粉等养阴润肺之品。 可以这么理解,外感热邪初期的咳嗽是以肺热为主,有津伤的趋势和表现,但肺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肺热清则津自存; 外感燥邪初期的咳嗽是以津伤为主,有肺热的趋势和表现,但肺热是因津伤导致阴虚,阴虚导致肺热,肺津伤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应以生津润燥为主,兼清肺热。 桑菊饮可清肺热,兼有润肺的功能,但润肺的力量不够。上焦篇第54条:“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桑杏汤是吴鞠通专为外感燥邪初期咳嗽而设的方。 【特别提示】外感燥邪初期,现行的教科书中称为“秋燥表证”。将其称为“秋燥表证”的原因就是在外感燥邪初期有时可见“微恶风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燥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可能束缚人体的卫气,是不可能导致“恶寒”的。 所以,“恶寒”不是外感燥邪初期固有的表现,而是外感燥邪的兼症,即燥伤肺津兼有外感寒邪。有无“恶寒”,治疗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微恶风寒”,则清宣肺热、养阴润燥即可,可用桑菊饮加沙参、麦冬、梨皮、花粉之类,或用桑杏汤。 有“微恶风寒”,则宜兼以散寒,在前方的基础上加荆芥、防风之类。

流感来袭,中医如何高效治愈?外感燥邪初期的辨治规范:【临床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