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wheels】Flying Customs
2013至2017年间,火轮这款'70 Chevy Chevelle SS的发展程度令人瞠目。

13 / 14 / 15 / 17每年在普卡三版保底,先后在玩反 /沃尔玛 / KMart / Target限定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中还有14年的超宝;在唯一缺席普卡的2016年,它入选成为汽车文化"Track Day"系列的一员。
火轮如此偏爱,从模具上便不难看出一定道理。Jun Imai设计的这套方案几乎与原车的可乐瓶造型完全无关,大刀阔斧的改造让它成为了一辆仿佛颇为考究的场地赛车。与固有印象迥异却又相当适合本体,姿态更是无需多言。

部件分配上,这款Chevelle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前后能让三部件都来表现就绝不让两部件包揽;侧排气管口能开当然要开;想到以前那些模具难逃的裁减,防滚架还是退让了一步,只做车内后半部分;仅有的驾驶位座椅则还了这一步,底盘延伸表现让它也成为普卡罕见的内饰“分色”案例。
虽然个人认为14年版'68 Cougar的尾翼之大胆还是让它更胜一筹,但内斗之外,这两款模具都可谓是当年环境恶化、部件受控中诞生的佳品。

我已经感受过它的多款版本,包括汽文和超宝;19年五连的金属铜色实属诱人,可惜仅两侧印刷还是让我没能下手。
来到2022,这款最近的刷色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栗色漆面饰以米黄色拉花,配色和涂装都不再追求夺人眼球,相较“经典”,“中古”一词似乎更符合形象。以前的多款刷色都看似赛车名人堂中的展品,一定有某个知名车手曾驾驶它大杀四方;而驾驶这辆的,大概只是周末小聚会随便跑跑里的某人,隔天还要忙于工作。
同一款车,几乎仅是配色的改变,经过我的刻板印象后却脑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既视感,还为其买单,这种心思真是难以言说。

此前没留意到的一点,是火轮疑似在封绘上也开摆了,加厚前翼与模具本体如出一辙。

深而纯的栗色更显大改后Chevelle的扎实与强硬,然而掩藏在图片处理背后的事实是火轮依然拿捏不准纯色漆面,多处无法忽视的坑洼与不平整让我最后还是出掉了现在所见到的这辆小车。


Deep Dish 8轮毂算是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这一类车,加装套件后的Chevelle为它留出了充足的轴宽。

还在考虑恢复收货后是否再入一次,希望这次不会再糟糕。


当一辆几乎原厂的4Runner都能出现在新花园大道系列时,是时候去看看屋外广大爱好者们的激情创作了。
Riley Stair的千匹Trans AM火鸟很符合火轮的需求:自己上手改装而成,有火轮风格,而且与火轮之前的创作无雷同。


过关斩将,这台火鸟最终成为2020年度火轮世界巡回“传奇之旅”的最终赢家,也代表火轮将在22年推出它的普卡级小车。



我的确在第一时间入手并拍了图,但随即就搁置一边,直到最近新批次新刷色的出现提醒我该把它翻出来了。

打眼一看,首先令人舒适的就是四面印刷。

虽主要用在素车上,但今年普卡四面印刷车款的确明显增多,Lucid Air甚至有窗框印刷,令我不禁对现代火轮的表现力又多了一层幻想。


多印刷充实了吧?刻画换的。
火轮肯给现代轿车,或是窝窝850E,特斯拉Cybertruck加印刷,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车模具很简单,所做刻画更少,所以火轮才适当添加了三面之外的印刷。
这台火鸟要做的刻画可不少,于是它的印刷就是献祭了中置引擎前的诸多管线细节所带来的。



火轮在这辆车上依然坚持大小轮的精神令人泪目,同时还能保持底板基本平行于地面的姿态更实属不易。
只是他们竟完全忘记了右车门下方的排气管口,在最近的刷色中才通过印刷亡羊补牢。

轮毂方面,后续还原改装可以就近参考RR8SP胶胎,前面更小一号的轮则要另寻找一番。

真正让它能在刻画上出彩的,是引擎之后的部分。


这座椅,这加强筋和导流口,这后悬架,不引人注目的部分反而展现出了更高的水准。
再回来看看引擎室,之前也做了自家'67 Firebird的设计师Brendon Vetuskey恐怕是被这台车的管线绕迷糊了,导致它们在小车上没加载出来。

不过在后半部分刻画的全力表现下,它的综合成绩就很说得过去,以至于可谓如今普卡中的优秀模具,终归没有对不住实车年度冠军的身份。

其实平常它也是有引擎盖的,只是被观赏时露出下面繁杂的工艺/工业并重成果。

“传奇之旅”上不好好盖引擎盖的车不在少数,例如同年第7站分站获胜者,Jeffrey McHaddad的三涡轮千匹'58 Chevy Apache, "The Divergent Chevy"↓

同站赞助商美孚一号方面粉丝票选最爱,George 800匹的'73 BMW 2002↓

以及夺得21年年度总冠军,Lee Johnstone的'69 Volvo P1800 Gasser,"Ain't No Saint"↓



火轮曾在07年就搞出了自己的爆改'70 Firebird,设计它时Jun Imai才到他在火轮工作的第四个年头。

车体格外“饱满”源于他借鉴的火轮之前应用在1/50比例小车上的"G-Machines"风格,加宽车身,放低姿态,超大轮毂,只为漫画般的夸张。

这一风格在同年同出自他手的'69 Ford Mustang上落实得很到位,但这款火鸟的实物是直接反了前两点。

车身并没有明显加宽,车顶削减高度和完全不打算内收的大轮反而凸显整车重心之高。

即使超高的引擎部分,也要盖一层模棱两可的罩以配合整车的圆润。

唯一亮点是来自内饰件的排气管口,这点暴杀Riley Stair版,赢!

而早在07年,它就早早实现了当今Premium级为人诟病的离奇轮距。


前宽后窄,又不同于如今简单的较宽空间配窄轮,底盘死规定让常规最宽后轮都救不了这辆火鸟,除非继续切轴拉长。

当它和我们现在这款加装大宽体的火鸟同框,各位就会完全了解我想表达的它的“饱满”↓




对火鸟而言,比起Riley Stair版实车的外八轮,火轮版的整套操作都更接近“灾难”。
非常庆幸G-Machines风格没有继续得到支持,而且Jun Imai也找到了设计一款车更好的方向和方法。



[实车及"Ain't No Saint"普卡图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