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考时能感受到坨坨(也就是概念意义、思维抽象)吗?


马这个抽象概念。去掉想到马眼前浮现的与马相关的图像。去掉世界上具体的每一匹马。去掉文字,马字的读音。聚焦到单纯的马这个抽象概念上,那就是马的坨坨。
意义
符号学除符号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意义(meaning)。
意义通常包含两个维度,一层是概念意义(conceptual,sense):对应脑中的映像或概念。另一层是指示意义(referential):对应外部世界的对象(object)或指示物(referent)。当我们提到哲学家这个词时,它的概念意义是我们脑中的那个“哲学家”的概念,它的指示意义是世界上任意一个在研究哲学的具体的人。
索绪尔的符号关注的是概念意义,即符号在脑中的映像。他的第一个重要表述是“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学符号只在这个系统下才会表达意义。”在这个系统内,一个符号像硬币一样有两个方面,索绪尔称之为能指(Sr)和所指(Sd)。
索绪尔意义上的
能指:可感知的物理性质在人脑中的再现,特别是音响在人脑中的再现。(拼写,字音)
所指:这个物理性质所对应的东西的概念,一种语言学价值。
当我们听到“人”这个字时,能指是人的声音在我们脑中的印象,而所指是“人”这个东西的概念。
改造后的,被广泛使用的
能指:符号可被感知的物理形式。
所指:人头脑中对应的映像或概念。
同样用“人”举例,能指就是“人”这个字的读音而所指就是指我们脑中的“人”的概念。这也是所指能指最常用的意义。
是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关系。首先要明白概念是用处是什么。它是切除冗余信息的高度凝练化的能够在人们之间达成共识的规范。从概念的展开就是对信息的解码,从一堆信息的聚合总结成概念就是编码。哪怕我们在说“苹果”的时候,不需要说这是大大红红的一种果子,因为这个概念已经在我们之间悬涉起来了,而且我们共享的观念就是它对应的是所指和能指的嵌套关系。再回到这个问题上,当发现自己忘记某个概念的时候,就从思维抽象下降的思维具体,“又红又大的果子”,再从这种思维具体下降到感性具体“眼前浮现出苹果的样子”。然后我们这个套回我刚刚说的主客关系上,这里存在一个发送者和接受者,发送者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到感性具体(概念的一步步解码)到接受者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概念一步步编码),重新编回,“你说的这个东西叫苹果”这个概念。
坨坨是充满个人对概念理解的主观性的。就比如如果有心电感应,人们或许可以直接用坨坨交流。纯粹的坨坨不依赖语言(索绪尔语境下的语言要既有所指又有能指?坨坨只是占据所指之位)。比如对于一个苹果的概念,两个人对苹果的概念有不同理解,当他们接收(不是接受)对方坨坨的时候是接收对方的个人的对苹果的理解,而不是彻底的普世的共识。(个人性与普遍共识性。)
和唯名论、唯实论关系不大。
坨坨不是能指链。也不是概念所指的感官形象,(感官形象就是想到苹果眼前就有又红又大的苹果)
能指链、思维具体和感官形象贴附在坨坨之上。感官形象或许是坨坨的一部分,但从意识的过程来说,坨坨和感官形象是分离的。
人们忘词说“这个那个”的时候就是坨坨现身之时。就是比如突然忘记洗衣机这个词,说把衣服从那里拿出来。还有在阐述一件事情,明明就在嘴边但说不出来。坨坨在有些人那里可能是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涉及抽象一点的概念的时候能感受得更清楚,不然会被脑海里具象的图片、视频、模型(应该是指示意义)覆盖冲掉。
概念的时效性。国家这个概念可能几百年前不存在,几百年后变成曾经存在。还有灭绝的动物的概念的存在。
坨坨是所指这个概念,概念的概念。
思考比较难的问题和进行创造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
可能是大脑自动分配了一种感觉给概念。
坨坨的类型
(编号顺序无先后优劣差距之分。)
A、能明晰地感受到坨坨的存在
A001:思考的时候是感觉有无形的东西在凝聚,真空中有力在向一个不是很规则的球的表面(仅仅是挤压的范围)挤压。而那些事物、概念的定义,就一坨坨白色雾状的好像是空心的各部分深浅不一的圆球堆积在那里…经常吸收零散的知识点,下次再遇到的时候补上去一点。一遍遍叠加。多遇到几次,听不同的讲解,直到叠得越来越清晰。
我看到一些关于一个概念(比如“先验”)的描述的词后会自动生成关于这个概念的坨坨。如果我记性好记住了其中的某些描述性的话,这些话就会在我想到这个坨坨的时候出现,一些发白光的宋体字朝我放大?进一步可视化之后可能就是一些小字条贴在坨坨表面。再举个例子,看到汽车这两个字。脑海里闪过各种各样汽车的图片、3d模型,各种相关视频。。。然后努力一下才有坨坨出现(其实它应该一开始就出现了,只是被冲掉了)。而且我的坨坨开始有细小的几条写着看不清字的纸条(真的很细)绕着球转了。字条上写着各种限定词“能跑的”“四个轮子的”这种玩意。虽然看不清,但是我知道那是啥字。好像还能放大看清楚字。
这种替代性概念,好像皮尔斯(是他吧?)的符号的无限衍义…我好像针对某些坨坨也有。可能因为他们比较清楚
我能感受到的苹果的概念就是一坨……任何东西我都能感受到它的概念是坨坨。甚至还有没有任何意义的“空坨坨”。每一个都忽轻忽重。
比如绿色油油的长眼睛在我这对应到嫉妒??无数的绿眼睛盯着我,直到秋天它们不甘地落下。就很主观意象。
“国家”这个概念会闪现很多很多排站得很齐整的人,多数是男人?还是似乎只有男人?是灰色的人,有一些红色点缀其间。他们帽子上的装饰、袖章都是红色的。然后下一个画面是有灰色的男人在吹口哨领着人往前跑。还有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地图左右颠簸朝我冲过来。反正总体挺压抑的。“国家”这个概念后来又出现了一个金发女人,也挺灰的,她的嘴很小但是张得很圆,好像在惊呼前面出了什么状况。这些男人和仅有的一个女性形象都戴着墨镜。(和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封面很像)
"爱慕关系"坨坨里闪现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左侧)和一个年轻的男性(右侧),他们侧面对着我站着。他们之间的距离大概有一米六,他们都伸出一只手臂,握着手,形成一个M型。他们静静地站在沙滩上,远处是蓝色的大海,但是橙红色的太阳从海的尽头直直地伸起来,升起的轨迹经过了他们的交握的手。重合的那一刻太阳好像因为遮挡发出璀璨的暖白色光晕。然后太阳继续上升,直至中天。塔罗牌里的恋人牌好像也是女左男右,最上面是一轮太阳。好巧哦。感觉有点意思。
今天发现《一的法则》里埃及塔罗牌的太阳牌配图是右男左女两个人握着手(埃及人画人好像都是正面身体侧着脸,他们画"所知"),他们两个握手的样子很像一个M型。他们交握的手的中轴线的最上方是一轮太阳。和我这个有点像。
(C001对A001的评价:感觉好适合精神分析啊有点类比于弗洛伊德的显梦。不过能确定的是,这样无厘头画面的耦合是潜意识运作的产物,而且想象到的画面大多数应该是从哪里看到过,组合起来,混乱却带有一点隐喻意的东西)
一开始一样……后来才出现不一样的东西。相比之下我的被冲掉很慢。我有时候可以控制坨什么时候被冲掉。是否我这个最初形态的坨是我人为主观控制出来的多余具象化步骤。在想到好点的词“服务他人”(《一的法则》里的概念)会冒七彩小心心,坏词会打雷。和那个“国家”差不多。。。会冒出潜意识的产物。虽然一开始我的坨坨看着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一旦开始运作,内部区别就好大。
A006问A001:每一个都一样怎么分得清,A001说用语言召唤……嗯,所以A006的坨坨每个都不一样哦。
我放空脑子和阅读抽象文本的时候就是能感受到一坨……一旦动脑或遇到特别具象的概念,坨坨就开始被图片瞬间冲掉。
我好像很少有清晰的构架。就是一堆坨坨。是定义的胡乱堆积……祖传shi山代码。(C005对此评价:感觉你这种思维方式思路会比我开阔很多!A001:其实并没有觉得自己思路开阔)我就是喜欢死抠定义罢了。因为连这都不抠的话真的就是一片混乱。越抠越清晰。而且往往抠完抠紧致就不管了,经常过一段时间忘掉然后有用的时候重新把它抠一抠。我特别不擅长框架类的。感觉框架是一堆胡乱坨坨互相之间隐约的连线。而不是有一个明显的框架把坨坨放到框架里。除非是别人已经梳理好了框架给我记、定义之间的嵌套包含关系很明确或者我有意识地去强行形成框架。可能是我太久没应试了。

A002:是黑色的雾。边缘最深。中间最淡。越清醒越黑,做梦或不清醒的时候亮一些(做梦经常梦到白色强光,强到睁不开眼睛但仍要行动)。
A003:是有关情绪的坨坨比较能明显感知。坏的感觉可能是黏糊糊 史莱姆的坨坨 好的可能就是更加轻盈 像是水流或者风一样流动感更强透明的东西。坏坨坨长眼睛……黑色的 油油的长眼睛。是同时感受到情绪和情绪的概念。
A004:有不同的颜色,有核。坨坨有颜色,比如柱子的概念是橙色,木板的概念是绿色,坨坨中间有个核。不过最开始她是感受不了这么清楚的。还能连成坨坨串,她对对立的、成对的、一条线的坨坨特别记得住,但对离散的不行。
A005:是毛线球,能互相之间串在一起。能串起来。
A006:是动作。坨坨长不一样。
A007:是有点类似通感(不准确形容)的情况吗?我觉得我有一点点通感,也可能没有,没仔细研究过,我觉得数字是有颜色的。
嗯……在个人认知里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事物赋予特殊的属性?事物本事的名字可能会忘掉但自己赋予的属性会一直记得并由此回忆起(或者记不起来只是有个模模糊糊的方向感非常强烈的印象)名字?在我看来这样的话可能是因为
1、某个事物已经在生活里司空见惯了,它的名字已经成了一种常见到可以被忽略的符号,在大脑里留下的属性痕迹反而更深一点,所以会暂时忘掉名字而只记得它的用途/形状
2、这个物体在初次/最常用的时期与某个另外的物体联系在了一起,导致后者的属性转嫁到了前者的身上,这个属性在外人看来会很跳脱完全联想不到前者身上,只有本人才能根据这个联系来进行回忆(或者偶尔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属性。
2的话可能就跟某段日子听某首歌听多了就把歌和那段日子做的事联系起来差不多,日后回忆起来就会有一种朦胧的感觉
我的坨坨是偏向触感。表面质地,什么颜色的,光滑还是粗糙,整体的视觉形象也有,但是脑子里的画面会比较暗,重点还是细节的材质。
受情绪影响不大。
偶尔会忽然出现,然后再让我想起来它好像跟什么有关系。
最后的结局多半是想不起来它是和什么联系在一起的。我没怎么刻意观察过它,因为还蛮常见的而且非常随机,经常过去了就忘了。
回忆主导性。被动坨坨。感受是清楚的,就是很容易忘记。
我刚想了下马,没什么感觉,试图剔除元素后脑子里出现的还是局部放大的马的皮毛。
看到你说无的一瞬间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被按扁了的泡泡一样的东西,但是膜的质地更倾向于透明的软胶,淡到几乎透明的白色。感觉能摸到它的质地。都是瞬间出现的成型的画面,像是在一个箱子里观察某个放在正中心的物体,这个 无 的坨可能还有一点塑料的臭味,不过这是根据材质进行联想的,到和无本身没什么关系了。
A008:坨坨是什么?我好像没有坨坨……哦!我有,是毛线球,能互相之间串在一起。不能串起来。(A008对A005的毛线球坨坨互相之间能串起来表示惊讶。)
A009:今天想东西的时候注意了下,我感觉到一个糊糊。就是糊糊先出来,然后语言描述糊糊。糊糊像是马赛克,语言就是去马赛克那个笔擦擦擦。我感觉是就是思考的东西出来了,但是自己要理解这个东西就得用自己的母语来解析。解析的过程就像去马赛克一样,一句话擦亮一块那种。最后的清晰度视个人满意度决定。就像有个上限和下限,没满下限我会很好奇兴奋,满了上限就心满意足了。对,我的坨坨是马赛克式糊糊,坨坨边界感和重量感没感觉。
先有坨坨还是先有笔?笔是语言。
(A001:我觉得先有坨坨。可是坨坨好像得有人类存在才行啊…坨坨不是人脑里的产物吗?嗯嗯?突然开始唯名论唯实论了。坨坨是所指,语言是所指和能指。
A010:先后是不是蕴含了一种坨坨性?
A001:没有先后的一团混沌是什么呢?
A010:嗯我可能觉得这个东西,不能用“先后”描述,关于坨坨是否在人类不存在时存在……嗯,我觉得就像数学没法说“1 2 3”都是什么具体的东西一样。“先后”首先肯定不是从时间层面上的,而应该是一个“何为本体”。
A001:就是被吵烂了的所指还是能指本位的东西了…我感觉语言是附加的。但语言是个宽泛的东西,有个罗伯特狼孩,他会用砸破奶瓶的行为比喻破碎受伤的身体,虽然他只会喊狼!狼!
A010:也有观点把语言放在一个很先的位置上()我可能觉得首先从唯名的角度答案就是“这要分人”,至于唯实的话,先后也不重要了吧。因为已经成一个大坨坨了。
A001:坨坨可以不断分解,也可以融合吧。好对!大坨坨库!
A010:大坨坨库(或者也不叫库)这确实是被假想过的。
A001:有一种说法就是宇宙是意识的造物…什么源头意识创造了宇宙。
C006:理念世界?(不)
A001: 理念世界是所有坨坨的家吗?
A010:@C006 想象世界
A009:@A011 哇哇!是不是这个意思,每个人都有'坨坨',但如果没有外力(群文件:你也有坨坨吗)或内力(追求思维改善)。就永远不会刻意去看'坨坨',也就不会发现个人独特的'坨坨'。也就是没有照亮。
A010:也有坨坨自己冒出来。看了之后冒出来的变成另一批了。我的理解。
A001:有时候坨坨跑得很快,看了它,它就被脑海里的图片视频模型掩盖了。或者变成别的新坨坨了。
A010:或者说坨坨变成词词了。这里指的是所指和能指。词词和坨坨之间在相互影响,就是上面说的观测者效应
A009:@A001 所以在苦恼的时候去观察那个坨坨就最明显是不是。
A001: 因人而异吧,我在脑子里都是浆糊的时候观察那个坨坨它最明显(不是)
A010:这样好像,词词和坨坨本身也可以被想象成两个坨坨,我们可以探究它们之间的互动方式。
A001:@A010没错!但是词词给我的感觉好单薄,好像片片。
A010:确实词词太单薄了。词词我觉得可能主要目的就是寄托了坨坨的存在吧,坨坨的家不能与世隔绝,就需要词词了。
A001:@A010 感觉这种说法好浪漫。
A001:人类互相之间不能心灵感应,需要语言交流,而且想东西想一半容易忘,需要记录想东西的过程。
A010:是哦。感谢坨坨提供了浪漫。
A001:词词是不可靠的,不同的人会根据同一个词词翻译出不同的坨坨。崩溃。但是除了词词就只能用词词了。感谢词词。)
A010:我学数学有点多,就是那种 一些 极限啊什么的概念,我不太会描述。感觉像是一些流形?嗯就是,有时候感觉一些东西是按照某些形状在走的。
坨坨这个词还是挺形象的,不是说它长得像坨坨,而是它的性质,就是坨坨。也许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坨坨性“,一个东西有坨坨性,浮现的坨坨的样子不一定清晰。:嗯这里坨坨的定义是要涉及到一些想象和图形吧,有时候所指没有被提出来,但是它的“坨坨性”是依然存在的 。有时候所指没有被提出来,但是它的“坨坨性”是依然存在的。其实我觉得能指是具有“坨坨性”的吧?但是构成所指之后才是坨坨。
(A001:能指当然具有坨坨性。
A011:在观测之前,没有观察者效应之前,是坨坨,如同没被照亮的黑影,但嗯,对我而言,没有光的地方是少数。
A001:好对!一旦被观测,坨坨就被掩盖转化了。
A010:观测是否构成对新坨坨的发现,或者说这里其实不能“观测”。
A001:观测会联动唤起下一堆坨坨吧?不停转喻什么的…
A011:影响到,就是观察者效应。
A010:我觉得,没有光的地方有坨坨,也可以是没有光的地方“出现”坨坨。
A001:人类的语言有边界吗?我觉得可能预先有个坨坨库,想到什么就点亮什么坨坨
A010:数学也是形式科学,嗯…所以它的坨坨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或者是完全信赖的。
A001:说起来数学的概念我是一窍不通的捏……没学习过就没有那部分坨坨。那些概念,他们永远也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了。
A010:数学是不是,学了就不是坨坨了,或者说是观测者效应,随着数学的东西出现了新坨坨。
A010:随着学习数学的过程出现了新坨坨。
A009:不是说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吗?所以可以说是这只笔你握不住哈哈。
A001:不过数学也是语言的话…就像肢体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A010:数学也是形式科学,嗯,所以它的坨坨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或者是完全信赖的。)(此处可跳转至A009之先有坨坨还是先有笔)
A010:其实坨坨可以作为恐怖片的主题()就是...我面对一个坨坨 但它忽然消失了 比如看到天空无穷无尽 它背后是什么?感觉涉及了某种不可知的feel 类似于小时候害怕一些东西 是由于它的未知
A001:为什么我想到了超体…
A010:超体我蛮喜欢的)穿梭在坨坨集的lucy。坨坨 和 坨坨之外的个别。
A001:还有坨坨无限分裂。符号学的无限衍义。
A010:想起卡尔维诺的书,有那种坨坨乱飞的气质。但也不是...坨坨性质比较单一)
A011:任何样子。图像,但可以有字幕,可以多屏。但需要浮动。也可以是没有可表述方式的纯念头。这种形态耗能大。但具象化会有灵魂出窍的感觉,自我会感觉失去,体温甚至感觉降低,像是有某种冷雨吸附在皮肤上,第一次觉得这种湿润的安顺那么让人不舒服。我更擅长模型思考。比方说思考功能联动会呈现过山车模型,环形圆管模型,跳楼机模型,心电图模型。字符的组合对我有点困难。一般而言如果需要聚焦字符的思考。字得是一个一个敲出来或者写上去的。我会感受到敲键盘或者写字的压感。完全静止的思考对我有困难。因此当涉及大量ne的思考的时候。我得先收束一下子。否则一下子跳动的小球就太多了。或者有时候我也可以完全不复现任何动态。进行思考但我身体甚至视觉眼睛和太阳穴会感受到力类似于拿着两个巨大的磁铁掌握住不能靠近的那种力我会觉得而没必要,中止思考进行收束,再继续。我可以用字符,但这个字符得是写和敲进去的,我宁可冗余构建一个键盘,或者不停有字上去的黑板,这比单纯思考字符简单。
(A001:在脑海里构建键盘吗?A011:是的。键盘可以是我趁手的那几个,想着想着可以换键盘改变手感。)
(A010:我学数学会觉得,这玩意理解了意思会容易很多,就是数学其实是个动态的东西。嗯…它的很多定义是静态视角的,但是想表达初的那个内容无疑是动态的。A011:所以我他妈经常只有答案(不是)简单题过程是稀碎。A010:这根本是我,我就是蒙一个对了,咋做的,我咋知道。)
(A010:我想想,这里相对应的动态必须涉及到实体性的东西吗?嗯我可能觉得字符转换不算思考。A011:我真的会幻象这些字,都放大浮现,然后我一个个字全部撕掉(仅限于很讨厌的学科)有的字有时候还会哭)
(A010:是不是ni的坨坨有某种特性?或者不同功能有不同特性。A011:我认为坨坨和思考同级概念,是公用化学式的右端。这里其实引入mbti讨论有点违反剃刀原则。)
B、对坨坨的感知有些不清楚
B001:如果非要说,那就是一个球,和我是同极的磁铁。你可以想象一下,明明近在咫尺却无法靠近,用蛮力捏在一起也会迅速滑开。
B002:类似史莱姆。没有触觉。抓不到。最先跳出字。知道坨坨是什么后,对于“坨坨”这个概念,是“坨坨”两个字先蹦出来,脑海里是一些印象比较深的其他概念。
B003:用常见的物理或化学模型代替抽象概念。抽象概念的具象。
C、无法感知到坨坨
C001:我单说我自己,我一想到某种概念,然后那种概念就会向外辐射开,联结到可能有的特征,有关的其他概念,还有应用领域,如果真的有什么精神图景,就像是有个蜘蛛网。我记得我小时候,突然就忘记沐浴露怎么说,就说“洗身体的东西”。当时我一点画面感都没有,好像是从这个概念里抽出另一种替代性概念。这就是Ne主导的发展状态吗[捂脸]ti好像没发挥把那种东西抽象化的作用。我单说我自己,我一想到某种概念,然后那种概念就会向外辐射开,联结到可能有的特征,有关的其他概念,还有应用领域,如果真的有什么精神图景,就像是有个蜘蛛网。我记得我小时候,突然就忘记沐浴露怎么说,就说“洗身体的东西”。当时我一点画面感都没有,好像是从这个概念里抽出另一种替代性概念。
C002:我没有,我没有这种一坨一坨的感觉,我是这样的,就是思考一些,我也没有特别的,我没有特别的会去思考一些特定的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我我一般是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然后或者是,就是那种看着看着,然后就是脑子里忽然突然会蹦出一些很直观的,很直观的,没有经过思考的一些东西,他们很直观,然后没有怎么经过思考,我我我我我是这样的。(A001的评价:他可能还没有搞懂坨坨是啥,反正后来交流不顺利,他打游戏去了)
C003:我感知不到坨坨,我觉得坨坨和联觉很像。(A001的评价:其实很不一样,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
C004:感知不到。坨坨是什么?
C005:我思考的时候也比较抽象,不过就像那种导图一样。基本是一个构架的形态。所以我会非常在意因果关系前后逻辑……满脑子都是由a得b这种东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A001的评价:这里用了构架这个词。似乎比“框架”多了一种过程的进行。而我高兴地用框架替代了构架和她交流。可能因为我不喜欢推导,一出问题就跑到最开始怀疑定义有没有出问题……就无意间使用了框架这个词。框,框出来…)
一般来说如果时间不是很紧急,我是都会列一个框架出来的,然后努力在脑子里把各种概念进行分类分集,然后连线。零散知识点反而很难搞。要记知识的话我一般都会慢慢理顺出最核心的部分,然后再在每一条之间主动加上一点奇奇怪怪的逻辑联系(……)但是可能也是因为,吃现成的饭吃久了。对那些哲学概念有的时候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等我差不多把概念理顺清楚了,我才差不多能从被书带跑的方向跑回我自己的方向,去开始进行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哲学概念中的“自由”并非freedom,而是指客观意义上的“自在自为”一样,中文因为引申义更多,所以在表述严谨的概念方面不如德语。感觉……思维方式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语言在其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在概念之间建立逻辑联系,能让我更快地理解。不过一团团的概念一定也有更好的发散性!因为新概念入脑的话一开始也是孤立的。就得从上下文或者自己以前的知识体系里延伸线条出来把新概念包容进去(……)感觉……如果能和旧知识相互包容的话。对新概念的理解会一下子明晰很多。
C006:我可能很难感觉到“坨坨”吧。思考还是主要依赖具体的语词本身。
C007:我可能属于感知不到坨坨的那类人,或者感觉不深。(A011:心盲?Se太低?你做过心盲测试吗?C007:没。A011:去看看。)
C008:我是心盲症,正常状态下几乎没有图像。我在看一段文字的时候,无法识别那是什么,通过反复的看会看懂,但是一种整体的看懂,切片要我解释我说不来。
在我说话的时候,是一种默认的后台运行,我给你写这些我的思维速度我捕捉不到,我的手速远远低于我的思维速度。我只在状态不好的时候才需要刻意想自己要说什么,其它时候都是张嘴就能秒语连篇。我经常觉得我的思维不是我的,我的“自我”对我的思维没有掌控能力
意思是我不知道我会说什么,不知道我在思考什么,我说出口的是文字,但我的大脑不会让我明显意识到我的思考过程
缺点是我日常不会想任何事情,身边发生的事情无法被我的思维处理,我身边的人可能认为我是弱智,因为看起来根本不思考
我对自己缺乏掌控力,应该是比较原始的ne人
你们说的坨坨像是你们对自己的思维可以开后台,我没有开源的能力,我的思维运行对我来说保密
所指和能指我偏向的话,我基本完全所指
我隐约能感觉到我脑子里有不少知识,但只能被连续唤醒,不能主动调用
我没有办法不学东西,因为别的任何事都对我没有吸引力
我经常满意自己的言论
原来我居然会这么说
C009:我可能感觉有点像C002,似乎思考的大量信息也会被忽视掉,更像是把一堆信息,过滤成一个坨坨...然后有时候坨坨也不清不楚的。
C010:我感觉我像C005,信息/概念被分别放置在逻辑框架里
这个“坨坨”很像内倾感知,似乎更偏ni一点(?
好奇各功能主导者会怎么看?
坨坨可能易受影响
A001:我的坨坨会受到他人影响?在知道还有给坨坨赋予颜色这种操作后,我的坨坨虽然基本是白色的,但有时候会闪颜色出来。
坨坨与联觉、通感
联觉是感觉的沟通,它只有空间的维度;统觉是经验的叠合,有了时间的先后;通感则是联觉和统觉的综合,运用联想的手法创造出多重感觉经验的意象。
A004:坨坨不是联觉。
A002:我觉得不是。很难说,就是因为我们描述坨坨的时候,用了五感信息来描述,好难。
A001:坨坨本身不是通感。坨坨和联觉(以下全部可换为通感)不同。我个人感觉联觉在坨坨之后。思考不是一种感觉通道……但联觉可能影响思考。坨坨是由思考唤起的一种内知觉。可能也唤起联觉。思考唤起内知觉,内知觉再唤起了视觉。内知觉也可以称为内感觉?(仅仅只是内在感觉的意思)坨坨对应着一种感觉(坨坨本身不是感觉,但是它处在头脑中,并且唤起一种感受。),然后它可能唤起视觉,在有些人那里则是视觉伴随着触觉、量感(这些感觉可能是同时唤起的)。因人而异。这是一套互相对应着的系统,虽然有没有完全接合的地方,但是是互相对应着的,尽管这种对应武断、无端和不可信任。普通的联觉(例如忧伤的歌曲带来忧伤的感觉,复杂的古典音乐带来空间的远近纵横感)无处不在。那种更为特殊的联觉则少见很多。联觉已经是坨坨召唤出别的东西之后产生的了?坨坨在脑海里被感知,它的所有属性应该都能被同时感知,它的被感知方式可能是联觉的,但联觉不是坨坨。联觉是后面的活动过程,不是坨坨本身。坨坨只是和一个杯子一个勺子、一次奔跑一样需要被感知的物或者活动。只不过存在在头脑里。
这坨坨和坨坨的后续活动本身都是全靠脑子里yy一个物体(坨坨本身可能不是yy出来的,它是实际存在并能唤起一种感觉的。),然后对这个物体进行体验。这不是犯规吗?开作弊器呢。你是同时感知到那些感觉属性还是由一个沟通了另一个呢?为什么白色的雾气会忽轻忽重违背经验?这种割裂反映了坨坨带来的感觉是断裂的,从不同角度感受的,而不是联觉。
A007:是有点类似通感(不准确形容)的情况吗?我觉得我有一点点通感,也可能没有,没仔细研究过,我觉得数字是有颜色的。
C003:感觉坨坨和联觉很像。但不一样。
B002:感觉是在描述知觉到事物之前的状态。看起来貌似和感性确定性有某种相似性。
坨坨可以是能指吗?所指与能指的位置置换(能指本位与所指本位)
B00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A001:不应该这么问,更像是哪个是本体的问题。)
A009:先有坨坨还是先有笔?笔是语言
(A001:我觉得先有坨坨。可是坨坨好像得有人类存在才行啊…坨坨不是人脑里的产物吗?嗯嗯?突然开始唯名论唯实论了。坨坨是所指,语言是所指和能指。
A010:先后是不是蕴含了一种坨坨性?
A001:没有先后的一团混沌是什么呢?
A010:嗯我可能觉得这个东西,不能用“先后”描述,关于坨坨是否在人类不存在时存在……嗯,我觉得就像数学没法说“1 2 3”都是什么具体的东西一样。“先后”首先肯定不是从时间层面上的,而应该是一个“何为本体”。
A001:就是被吵烂了的所指还是能指本位的东西了…我感觉语言是附加的。但语言是个宽泛的东西,有个罗伯特狼孩,他会用砸破奶瓶的行为比喻破碎受伤的身体,虽然他只会喊狼!狼!
A010:也有观点把语言放在一个很先的位置上()我可能觉得首先从唯名的角度答案就是“这要分人”,至于唯实的话,先后也不重要了吧。因为已经成一个大坨坨了。)
A001:当时就是被语义的多样性逼上绝路……一个词可以有好多意思,同一个能指对应好几个所指。一个能指被打光,产生好几个所指。那时候还不知道所指和能指。
很久以前写过的文本:人类的语言确实博大精深,意义纷繁,又不断生长更替叠加着,是对抽象概念的盲人摸象般的拓片,模糊又精确,充满多种解读的可能。作为思想交流的一种媒介,这些偏离表达者本意的误解误读确实会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字词的有限对概念的划分也会导致一种划分和表达上的无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多种概念争夺拥趸屈身于一个字词之下。这样的拥挤与囊括所带来的可能性有时会赋予文本魅力与囊括深意,旁枝末节的模糊低喃会带来想象力的飞升快感。就像在一件黑屋里,拿着小小的手电筒,对着一团虚空飘渺的东西以某种角度照射,然后出现了一片阴影。不知道那虚无缥缈的东西是字词,还是那片阴影是字词呢。阴影的不断叠加重复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坨坨流
A001:就是有时候能察觉到某种异样。比如正义和成王败寇,我觉得这俩其实是完全相反的,不能放在一起。平时是朦胧的坨坨,但是遇到奇怪的地方坨坨带来的感受就会突然稍微清晰一点,这种奇怪的感觉会指引我…指引我去想为什么不对劲。虽然它一直都很朦胧就是了。没有坨坨我就什么也写不出来。
A010:比如“正义or成王败寇”的并列关系 也许是一种不对劲的存在?我目前的理解是它们的所指 并不构成某种相反的存在。
A001:就是两个东西可能接不上了,正义和成王败寇…就是感觉“好奇怪”,头脑里突然膨胀空白了一瞬。那种感觉其实不是清晰的感觉,是放大的突然空白的感觉。
关于遣词造句描述坨坨也是一样…感觉有断裂空白的感觉的地方就去修复。它其实就没有清晰过啊。
那种断裂空白的感觉也是很迷迷糊糊的像被模糊了一下的。不需要相反,轻微的错动偏差有时候就够引起这种反应了。
A010:俺现在感觉很断裂。我想起有一个istp男生和我说过,就是他小时候害怕“无限”的概念,说是什么任何东西都可以无限细分?然后,我在想,也许这是不是意味着他眼中的坨坨断裂了。不是“坨坨”断裂了,是...它本身是断裂的。回到你的描述,我可能有一点理解那种感受了。但我不知道这个类比会不会相似。也许我按错误的类比,理解错了。
A001:我现在的坨坨其实已经变成延续的坨坨流了?偏长条形。我感受的是整个坨坨流。所以我写的东西才能上一个词接下一个词。偏差有时出现在坨坨流内部的一段上,单个小节点上,那是在提醒我用词不当,要换个词。然后我就重点体会那个不和谐的地方…然后那个地方的坨坨就会因为注意力的灌入变得膨大。
A010:!一样!!就是那种流动的。
A001:我可能最近用脑比较多。就坨坨流了。以前思想比较断续,也不能很好描述坨坨。偏差往往不是前一个坨坨和后一个坨坨之间产生的纵向的接不上和错动(那个正义和成王败寇是纵向的接不上…),有时候是来源于横向的,小坨坨和别的产生类似感觉的小坨坨之间的比较。…确定到底是哪个小坨坨,往往需要用到相应的召唤小坨坨的词,这里往往是在用词描述小坨坨时开始尝试确定到底是哪个小坨坨。有时候感觉换个词(连带着换掉小坨坨)更符合整个大坨坨(或坨坨流),所以开始抠字眼…比如那个 注意力“灌入”…可能我会想“汇聚”…会不会更合适一点。有时候不是换掉小坨坨,只是换掉贴在上面的词。但是写完后查错的时候修改就像是在换掉坨坨,也像是…“偏差有时出现在坨坨流内部的一段上,单个小节点上,那是在提醒我用词不当,要换个词。然后我就重点体会那个不和谐的地方…然后那个地方的坨坨就会因为注意力的灌入变得膨大。”…还有体会 从我写下的文字传达出的坨坨 和 之前尚未被文字描述的坨坨 能不能大致符合。
A010:对哦。就是感觉坨坨和 描述后的坨坨。严格上也不是一个坨坨)
A001:我感觉我自己的尚未被文字描述的坨坨给我的感觉往往是稳固的,那是相当单薄贫瘠的感受。只是试图用文字描述自己的坨坨流时和看别人写的东西的时候,,,我:“?”奇怪的感觉出现了。不一定需要出现断裂,就是写作者的意图,隐藏的语境很奇怪的话也可以。对,看别人写的东西,如果它给我的奇怪感觉强烈的话,能促进一种有稳固感觉的坨坨生成。然后我就开始用词描述坨坨,看起来就是在描述点评阅读理解别人写的东西。我不是心盲症,经常想到一个坨坨一个词就蹦出奇怪的图片。夹杂着具象化的思考过程…其实我感觉我的思考过程很具象。就是有时候一个具体情境的例子被简单化地描述出来,这时候坨坨是被隐匿的。
A010:诶我感觉这种思考过程蛮有趣的 怎么说 就是关注坨坨或者坨坨流的“形状”,然后映射到一些描述上(而这时坨坨就隐匿了)
所以感觉世界也不完全是流变世界/其中的流形呀...如果世界是电影,坨坨可能会是其中的某一帧和图案。
A001:maya我的坨坨流好像是形状和带来的感受分离的。但是都没什么丰富的形状和感受,我也不知道它们的结合度怎么样。
A010:所以我在想 也许有人感知到的形状和感受结合在一起。会很有趣吧..但是可能对于“形状”的侧重点就更被“感受”吸引了。
A001:形状也能带来感受。反正我不行()我的感觉是像镜像阶段那样,,,我的是分离的。看起来互相配合得很好,其实是分离的。
A010:我隐隐约约有一点 但是感觉更多的就被冲散在更多的流形里了)不过也许形状可以近似,只是它并不附着在上面。
A001:坨坨的那个形状是内部的。所以会带来这种分离感吧。如果对着外界的一个三角形…?圆形?因为坨坨是内部的??分不清它的形状和带来的感觉哪个先空降的。如果不是心盲症,在心里想象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仍然是外部的。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带来的感受是沾染过去经验的。。。

A010:!还真的是,所以形状和感受也许没有先后顺序
A001:我感觉刚才那几段有点不对劲。感觉类比不当,三角形带来的感受就是稳定、尖锐?坨坨带来的感受虽然总体是单薄的,但是很…nb,居然能让人写出长篇大论。不是单薄。是比较单一。
我们有了这个三角形-尖锐稳定的经验后,用感觉构造形状也是可以的。但是还是基于外部的一种预设,外部经验的内投。其实仍然是三角形带来了感受。不是诶。三角形的形状-尖锐、稳定的感受,它们部分连接的最初来源是什么?
坨坨的感受附加于那种连续的流动的东西。它虽然单一,但是那东西一直在流动。所以能让人写出长篇大论。坨坨带来的感受和坨坨本身是分离的吗?那和它的形状也是分离的吗?坨坨带来的感受,形状,坨坨本身这三个不会都是互相分离的吧。
A010:或者说“坨坨本身”真的是可以直接体察到的吗?还是说其实只是通过坨坨的性质去还原它。
A001:不能直接体察到。在我这,坨坨出现必定带来感受。但是那种感受很单一诶。。。几乎都一样。那些字词是怎么从单一的感受中炫出来的呢…就是有东西在凝聚,轻轻的发力感。没了。
A010:我好像有点理解那个三角形的感觉了)也许重点是那种“夹角”?
A001:是的!边界划定了形状…边界内部的填充反而不重要了
A010:你有画过类似的吗)我其实又想了想感觉 mmm有一种情况是 本身未必有感受 但是在捕捉到其他特点 坨坨出现之后反而产生了感受。所以“察觉坨坨”这个行为也可以构成一种坨坨 然后可能对我来说是一个漩涡状的形状。(A001:666坨坨开机前的启动程序。)
A001:

这笔刷有点毛…坨坨也有些暗淡。其实有时候是发白光的?不知道是不是发出来的。
A010:我感觉可能是坨坨和感受 也许不一定是一向有直接的关联性?不过你可能在感受的方面比较强烈 所以坨坨往往是和感受联系的?
我觉得应该采访他们ne人..或者ni人(比如我)就是 我自己的坨坨和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直接联系)就是那个坨坨流是独立的 往往我是在其中附加感受
A001:在我这,有含义的坨坨必然带来凝聚的感受。。。不然我找不出那个含义。
A010:所以其实这也是你会把所指比喻成“坨坨”的原因 因为有感受吧。
A001:是的。字词带来的感受,比如“清丽”带来的…和最原始的坨坨的凝聚发力的感受不同。当然是不同的…
我是,呃好像,坨坨流没什么“流”的感觉,,,往往只有平静的凝聚出的微微发力的方向感(往往是从左向右)。那种方向感很弱。有时候卡住了,就几乎没有方向感了。
A010:感觉是 好多矗立着的坨坨在一个流里面 微微的方向感 可能也是在被那个流推动?)或者是推动着坨坨流,坨坨流应该是没有方向的..没有 既定的方向
A001:它只是形状像流体…带来的感受不是流体的纵向穿梭的,但我感受到它似乎原地在变。感觉是时间的切片堆在一起排开了。就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那个把时间算进四维里的。(这个很像什么庸俗时空观…)但是有点不一样。↑这个是位置在变。坨坨的力的方向是紊乱的。坨坨流是有一个微弱方向走势的。但是坨坨流其实是一个大坨坨,那个大坨坨的方向是紊乱的。如果有时间轴,我觉得时间轴是从左到右的…可能是因为阅读顺序什么的…《艺术与视知觉》里涉及过类似问题。
符号学,妙哉啊!共时性,历时性。
突然想起,正义和成王败寇的所指不是相反的,但是那个具体情境里,成王败寇有时候是反正义的…我可能是因为这个具体情境作为依据。反正我可能瞬间看出了词的情境,然后感觉说不出的奇怪。感觉到奇怪的同时,坨坨也出现了。成王败寇就像是在嘲讽正义根本不存在。
A010:对!我感觉是用一个无关的“切片”去打乱之前的正义的那个。
欢迎翻阅留言。
时隔太久,其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视频做差不多了,很快能发了。某乎有同名问题,同名文章。
本来还想看看下面这几本书。算了,没脑子没精力,匆忙发了。
如有错处,欢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