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谁来做,怎么做?
谁来做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四种人员:产品或工艺的设计师、系统工程师、质量工程师、FMEA专家。

怎么去做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有三种方式,诸葛亮式、精英小团队、瑞达利欧式。
诸葛亮式,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参考企业问题积累,来识别设计风险和所有可能的质量问题。优点是FMEA决策效率高,执行力强;缺点是对个人能力的依耐性强,另外个人的视角决定了他无法考虑到方方面面,诸葛亮近妖的智慧也有马谡失街亭的局面。人一般很难接受异见,设计师往往陶醉于自身的设计中,让正确的答案都来源于自己。多年之前,我担任Validation Engineer,对新产品进行验证测试,与之交流的设计师过于保守,即使认识到风险项,却不愿做过多变更;同样,比如之前我设计了一款产品,别人从结构、功能角度提了一些改进意见,可是我把产品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也多有抵触。

精英小团队,约3-5人,比如来自设计、制造、质量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自身视野宽阔,又能与其他人良好地沟通,了解他们不同的有益视角。团队里,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快速反馈;大家协作解决问题,努力参与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团队间开放透明,并积极记录工作事项。优点是相对诸葛亮式考虑更全面,相对大团队效率高,更专注、更有动力,越聪明的人越能更高质量的工作。依稀记得若干年前领导三人一组,把我们分成两个小团队,完成从设计开发到验证测试的工作。缺点是小团队长久会有矛盾和内耗,对控制权的争夺,另外,FMEA涉及产品的各个方面,市场、采购、生产一线等等,小团队的视角还是有局限性。

瑞达利欧式,FMEA专家进行设计,使其系统化,流程化。多年之前,我作为项目工程师参加了集团对一款核心产品的FMEA,首先收到了FMEA计划和会议通知,在会上,组织者展示了PPT和产品模型,参会者都熟悉产品和设计,然后进行头脑风暴,根据FMEA专家的引导,大家都提出了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最后总结出技术表单,然后进行评估打分,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测试验证计划,会后我们跟进FEMA状态,更新和完善自己FMEA相关工作,并同FMEA专家沟通,寻求帮助。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全面视角的观点,克服认知偏误,不迷信个人或自我,逐步归纳原则,系统化,平衡风险,并能不断改善最优化。缺点是耗费资源多,决策慢,执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