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迈瓦登历史-13-北洲风云
上回说到:德卡米斯帝国分崩瓦解,现在已经奄奄一息。
还记得上次说到的哈密拉尔吗?他是大复辟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当时是一名知识分子,民族主义分子,并且十分激进。现在各地的民族情绪爆发,作为一名十分激进的民族主义支持者,他在这期间发表了很多文章,尽自己所能来激化民族叛乱。历元850年,他因为公开支持拉日乌达的游行而被逮捕,虽然在这不是什么重罪,不足以判监禁,而且他还认识当地的主教和警长,但考虑到他之前也一直发文激化民族情绪,于是总督便把他流放到了鸟不拉屎的摩尔苏城。
哈密拉尔非常失望,但是当他到达摩尔苏时,发现当地的人民也准备发动叛乱,正在到处征兵。哈密拉尔当时是一名年轻力壮的青壮年,他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军队,并凭借着出众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还当上了其中一军的军官。
历元452年,瓦登人在摩尔苏城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叛乱。其中一路便是哈密拉尔领导。由于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再加上摩尔苏城比较偏远,起义军一开始推了很多。当起义军的根据地稳固以后,他们也就暂时停止了战斗。
哈密拉尔再次干起了老本行,发文。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瓦登各地都掀起了民族主义,独立的浪潮。
起义军一路北上,解放了无数地区。哈密拉尔也通过无数的战功直接当上了起义军首领。
我前面说过,哈密拉尔是一个激进分子,但还不是一般的激进分子。他不但对德卡米斯帝国不满意,对瓦登斯的君主体制也不满意。他打算把这个国家变成共和制,但是这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不满。
历元856年,哈密拉尔在瑞安城宣布瓦登斯复国,但当他宣布国家为共和制时,不少人就不乐意了。比如哈密拉尔副手尼列拉,他们认为虽然已经立国,但是国家依然是半分裂状态,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的国王,而且,在一个国名意识就不是统一的国家里,也不可能实现共和制。
于是,支持君主制的那些人和哈密拉尔分道扬镳,跑到了乌克马斯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就这样,刚复国的瓦登斯又分裂成了东瓦登(瓦登王国)和哈密拉尔领导的西瓦登(瓦登共和国)。
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打到了罗伊尼亚中部的优格不索罗。尤格不索罗是一个交通枢纽,对起义军非常有利。不过,东瓦登,也就是瓦登王国同样迅速崛起,成为了一个隐患。
不久后,历元859年,一个震惊整个北洲的事情发生了:罗伊尼亚起义军冲进了德卡米斯帝国首都拉多瓦,杀死了卡斯奇一世,他的弟弟卡洛托二世一夜之间不但成为了德卡米斯帝国的继承者,还成为了万圣会的教皇。不过,看到国家一片混乱,他也不想当皇帝了,只是担任南德卡米斯地区的总督,并把万圣会教皇和德卡米斯帝国皇帝合为一个职位:圣皇天子。于是,德卡米斯帝国就这么灭亡了……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南德卡米斯地区。大复辟时期,原本巨大的德卡米斯帝国分裂并灭亡后,。原帝国皇室逃到北方,变为“北伊多尔”。而南部的德卡米斯人已经和那里的民族生活了数个世纪,和那里的民族杂交,变成了“南德卡米斯人”。但是,因为德卡米斯帝国的中央集权不复存在,南德卡米斯地区便冒出了无数小国。其中卡洛托二世的地位依然得以保留,他的领地被称为“圣皇天子领”,地位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从此,德卡米斯帝国的时代已经结束,那些从帝国脚下崛起的大国,开始逐渐成为这片地区的主角,沦为波克斯,兰格斯,罗伊尼亚和汝拉尔王朝等国的棋盘。

上面说的一些地名我之前没提到,你只需要知道这些都是通过民族起义获得独立的新国家就行了。
让我们回到正题:
德卡米斯帝国的灭亡,相当于将北洲的局势瞬间洗牌。那些被国王任命的地方总督,都纷纷立国成立国家。德卡米斯帝国的疆域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从海岸的一边到另一边。在此之前,以至于北洲的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跨越两岸的国家。总之,瓦登斯现在的邻国有这些:
罗伊尼亚(没错又是他,刚刚复辟成立第四王朝)
摩里阿都尔(一个罗伊尼亚中部实力弱小的小国)
西瓦斯里尔(一个狭长的科赫国,原先是为了分裂罗伊尼亚而设立,现在反而在地理上站劣势)
波克斯王国(刚成立的小王国,但是野心不小,我们后面会提到这个国家)
因为国家的众多,北洲局势变化万千,基本上一眨眼就灭了一个国家。比如倒霉的西瓦斯里尔,被西瓦登,罗伊尼亚和新卡提梅斯瓜分;还有摩里阿都尔,被罗伊尼亚和西瓦登瓜分。
就在大家正在忙着整理手边事务时,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了。不但瓦登人没想到,哈密拉尔也没想到。这场战争是这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争,不但彻底改变了北洲局势,也彻底改变的瓦登斯的历史。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