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演变
2000年(公元13582年),《不,不,不要是勒果夫!》 被遗忘的第一个太空时代。 3000年 《81-Q号战争》 古老的战争最终导致了除中国外所有国家的崩溃。真正的人类退缩到彼此孤立的城市,而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被留给了野兽、漫山遍野的鲜花和可怕的猎人机。 4000年 《猎人机十一型》《午后女王》 朱莉归来,人类重获生机。补完组织打倒了君子。 6000年《审视者的徒劳人生》《驾驶灵魂号的女士》 第二太空时代开始。地球被重新填满,人类向附近的星系扩张。天堂七号旧殖民地的幸存者在古北澳大利亚星殖民。 7000年《当人们落下》 中国衰落。史东发现克服宇宙剧痛的方法。 8000年《想着蓝色,数到二》《自虚无归来的上校》 发现界面重塑。反乌托邦的最初征兆。 9000年《龙鼠博弈》《燃烧殆尽》 界面重塑时代来临。数千个世界被殖民,而在光帆时代只殖民了200多个世界。 10000年《来自贾斯特伯之星》 乌托邦逐渐稳定。寿命被限定为400年。开始对胚胎进行编程,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和类人体。 11000年 戴蒙尼人可能是这时回来的(见《迷失的喵梅儿之歌》)。人类开始适应外星世界,如薇欧拉·西格利亚。 13000年《萨兹达舰长的罪恶与荣耀》《那战舰金光闪闪——喔!喔!喔!》 阿拉霍西亚星的辐射帝国和其他潜在的组织的对手开始崛起。 14000年《小丑镇的死亡女士》 汪乔安的殉道,旧式强势宗教的复兴。第一代补完阁员杰斯寇斯特出生。 15000年《旧地球的地底》《醉船》 爱丽丝·摩尔女士与补完阁员杰斯寇斯特并肩作战,神圣的谋逆开始。来自第三宇宙的幻象。 16000年《希登妈妈的奇登崽》《阿尔法·拉尔法大道》《迷失的喵梅儿之歌》《Norstrilia》 《名为楔尤之星》《Quest of the Three Worlds》 类人体开始获得人权。Rod McBan开始冒险。对人类概念的全新定义开始传播。 本来应有的系列:午后领主 人类和类人体的命运共同体;宗教高潮 (译者注:其实4000年时期创造的组织被翻译为人类公仆更为妥当,人类补完计划则是汪乔安殉道之后杰斯寇斯特等人为了把人类从安乐乡中解救出来而开始进行的类人体解放运动而开始的。) 在一本名为《幻想书》的不知名的短命杂志上,1950年刊出了一篇名为 "审视者的庸碌人生 "的故事。 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叫考德维纳史密斯的作者。有一段时间,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似乎再不见他的身影。 但是,"审视者的徒劳人生 "是个不朽的故事,它在两个选集中的再版鼓励了难以捉摸的史密斯开始向其他科幻杂志投稿。 今天,他被公认为是最具想象力的现代科幻作家之一。但是,矛盾的是,他是最不为人所知或者说最不为人所了解的作家之一。直到他去世前不久,他的身份都还是绝密。 保罗·迈伦·温特沃思·林白乐博士(1913-1966)并非是以科幻小说为耻。他为这个文类感到自豪,甚至曾经对《巴尔的摩太阳报》吹嘘说,博士生里面读科幻小说的比例比读其他文类的多的多。 但他是一个敏感、感性的作家,不愿意与他的读者打交道,不愿意被迫以一种可能破坏其创作的自发性的方式来"介绍 "自己。 除此之外,他可能想做一个神秘的人,就像他故事中的一些隐喻一样令人难以捉摸。史密斯是科幻小说领域的神话制造者,也许需要一个有点神话色彩的人物来创造真正的神话。 如果有人询问林白乐博士名字的拼写,他一定会对于他领带上的三个汉字而感到吃惊。人们往往后事后才知道,这三个字代表着林白乐,或者说 "快乐的白色树林"——这是他作为中华民国国父的教父孙中山给他起的教名。 林百乐博士的生活比普通人的要丰富多了。 17岁时,他代表他的教父——作为孙中山的法律顾问和1911年革命的资助者之一——代表中方为一笔白银贷款谈判。他后来成为美国陆军情报局的一名上校,尽管他半瞎,身体整体来说不好,他曾在一次晚宴上喝下含盐酸的 "鸡尾酒 "以帮助消化,这让客人感到震惊。 虽然出生在密尔沃基——他的父亲想确保他在美国出生,这样他就有资格竞选总统了——但林白乐在日本、中国、法国和德国度过了他的成长岁月。当他长大成人时,他懂得六种语言,并对东方和西方的几种文化均有深入理解。 当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时,他只有23岁,后来在那里担任了多年的亚洲政治学教授。此后不久,他先是开始整理出版他父亲的书,到后来甚至开始出版他自己饱受赞誉的远东事务论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利用自己在作战计划和情报委员会的地位,起草了一套只有他符合条件的在华情报人员选拔标准,于是他作为陆军中尉前往重庆。战争结束时,他已成为一名少校。 林白乐博士将他的战时经验写成了《心理战》,至今仍被认为是该领域最权威的文本。作为一名上校,他曾担任马来亚的英军顾问和朝鲜的美国第八军顾问。但这位自称是 "小型战争观摩者 "的人放弃了前去越南,他觉得美国掺和此事是个错误。 在世界环游中,他去了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和许多其他国家;他的专业知识备受重视,他成为了外交政策协会的主要成员和肯尼迪总统的顾问。 自童年时期开始,他就对小说有了长足兴趣,包括科幻小说。像许多新锐的科幻作家一样,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流派。由于当时他住在德国,他在众所周知的凡尔纳、威尔斯、道尔等人的经典作品之外,又增加了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Giganten》等作品,是为他的最爱。 他的第一个科幻故事 "81-Q号战争 "发表时只有15岁。但不幸的是,石沉大海。据他的遗孀吉纳维芙说,这个故事用的笔名是安东尼比尔登——这个笔名后来用在小杂志上发表诗歌。其中两首诗收录在Ballantine社出版的《Norstrilia》中。 1930年5月,林巴格博士开始收存一个秘密笔记本——一部分是个人日记,一部分是故事创意。然后在1937年,他开始写严肃的故事,大多以古代或现代中国为背景,或是它国的现代故事。这些故事都没有出版,但它们的母本——有些使用了一些中国的叙事技巧,这些技巧后来出现在《小丑镇的死亡女士》等科幻作品中——这是很了不起的。 回到中国后,他用费利克斯·福雷斯特的笔名(Felix C. Forrest)——与他的中文名字互文——写了两部心理学小说分期寄回国内,并在战后出版。《Ria》和《Carola》这两部小说因其女性视角和人物性格背后的文化影响的微妙交融而引人注目。林白乐博士以卡迈克尔史密斯的笔名写了《Atomsk》,这是一部以苏联为背景的间谍惊悚片。 而他的科幻生涯的起始却像是个偶然。他似乎在战时仍在中国期间向《惊奇》杂志投了一些故事;如果果真如此,那他那些稿件必然是石沉大海了。就在他回国后在五角大楼任职的闲暇时间里,他把一个一直困扰他的想法写成了 "审视者的徒劳人生"。 这个故事几乎受尽冷眼,因为它被该领域的所有主要出版物拒绝。五年后才最后刊登于《幻想书》,杂志甚至没付稿费。尽管他在1946年写了另一篇考德维纳史密斯的故事《Himself in Anachron》(最近由他的遗孀改编,刊于哈兰埃里森的文集《最后的危险幻象》),但他很可能已经不再希望获得科幻界的瞩目。 但是有一些读者注意到了它。即使《幻想书》以前从未出版过有价值的故事,即使作者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人。"审视者的徒劳人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马特尔气坏了。他甚至懒得花时间调配血液,从愤怒的情绪中离开。。。" 吸引人们注意的不仅仅是这种怪异的情况——而且是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从开头几行开始,读者就成为了马特尔的宇宙的一部分——一个和我们自己的宇宙同样真实的宇宙,尽管它很陌生。他们很对此感兴趣,而且毫无疑问地感到神秘。 这个连审视者都敬畏的人类公仆组织(Instrumentality of Mankind,书中翻译成补完组织其实是太受eva影响了)是什么?野兽、猎人机和哈伯曼人是什么?人们可以感觉到它们对主角的重要性,而除此之外,人们只能惊叹。 史密斯宇宙的故事显然比他已经写出来的多的多,甚至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多。至少从1928年他写下第一个发表的故事开始,他的宇宙就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它在他的秘密笔记本中进一步成形。 据他的遗孀回忆,在 "81-Q号战争 "中,他就已经提到了 “公仆"——那个全能的精英阶级,在20多年后成为考德维纳史密斯故事的核心。甚至这个词的内涵也比其从表面看上去要多的多。 林白乐在一个高教会派圣公会家庭长大,他的祖父是一名牧师,并且是虔诚的宗教徒。" 公仆"这个词有明显的宗教含义,因为在罗马天主教和圣公会神学中,执行圣礼的牧师即是上帝的 "公仆"。 在他写《81-Q号战争》时,年轻的林白乐也曾与共产主义有过交集,然后他的父亲在他18岁生日时送他去苏联旅行,最终打消了他的这种倾向。但他仍然被共产主义所呼吁的使命和对历史命运的信念而动容。 在史密斯的未来史诗中,人类公仆既具有精英阶级的特征,也具有神职人员的特征。它的霸权不是典型的垃圾科幻里的银河帝国,而是更微妙、更普遍的东西——既是政治实体又是一种精神。它的领主不把自己看作是单纯的管理者、官僚或政客,而是看作是人类命运本身的公仆。 林白乐的宗教感以其他方式渗透到他的作品中,而不仅仅是对《Norstrilia》和其他后期作品中的旧式的强势宗教和提及神圣的叛乱。 例如,有对准宗教仪式的强调——例如,《审视者守则》与H.G.威尔斯的《莫罗博士岛》中的《法律之书》便极为相像。此外,审视者、水手、锚递员、船长和领主本人都表达了强烈的使命感——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表达,即使没有用宗教术语表达。 但林白乐并不是单纯的基督教卫道士,他利把科幻用作正统宗教信息的载体,就像刘易斯在他作品里所表露出的那些精神。 他也是一位社会学和心理学思想家,他在不同文化中的体验给了他一些关于人性和道德的奇特而看似矛盾的想法。 例如,他可以欣赏武士对未来的憧憬、勇气和荣誉等价值观,他在自己的家和小说的布置中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和文学的欣赏。然而,他对在东方发现的受传统束缚的宿命论和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感到非常惊恐,事实上他对任何条件下的生命的神圣性都很着迷,他认为生命极其珍贵,不能牺牲给任何关乎所谓荣誉或是道德——无论东方的或西方的。 在朝鲜时,林白乐策划了数以千计的招降中国军队的计划,但他们认为放弃武器是可耻的。他起草了传单,告诉士兵应该怎样挥舞他们的枪,喊出 "爱"、"美德 "和 "人性 "等中文词汇——这些词汇如果按正确的顺序来读,恰好听起来像英语中的 "我投降"。他认为这种看似玩世不恭的行为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林白乐的态度也反映在他的科幻中,他似乎对诸如洗脑之类的事情满不在乎。对于《小丑镇的死亡女士》结尾处的猎人和艾琳来说,这是比死亡更人道的命运,即使不太 "光荣"。在整个史密斯的作品中,生命通常被置于荣誉之前,无论东方的荣誉和形式的准则如何渗透到他所设想的未来的混合文化中。 然而,林白乐觉得生命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生活。他的澳大利亚朋友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曾说:"他所信仰的上帝与人的灵魂有关,与历史的发展和所有生物的命运有关。"正是这种对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命运的探索,使史密斯的作品得到了统一。 在虚构的文化背后,在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悲喜背后,是史密斯这个哲学家,他用类似于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的方式(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他对他有任何直接影响)努力调和科学与宗教,创造一个基督教和进化论的综合体,以揭示人类的本质和历史的意义。 史密斯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时间跨度大约15000年的宏大宇宙。这些故事是根据他的原始笔记本和第二本笔记本(不幸丢失)中的材料编写的,这本笔记本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保存的,因为新的问题开始引起他的关注。 人类仍然被古代战争和随后的黑暗时代所困扰,在此期间,真正的人类在他们城市的屏障后面寻求反人性的完美,而把荒野留给了古代世界的幸存者——野兽、类人体和猎人机。 在这个未来,冯马克特姐妹来到了这里,她们是一位德国科学家的女儿,在二战结束后,这位科学家将她们安置在卫星上,处于假死状态。在黑暗时代的后期回到地球,她们带来了 "生命力之礼"——这个概念对史密斯来说似乎等同于伯格森哲学中"生命力"的定义——回到了人类身边。他们是冯马克特家族的创始人,代表了人性中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但也许最终超越了两者,是通过进化来实现人类命运的必要手段。 冯马克特的双重性和它们所代表的力量在其名字的词源中便已经得到表征:"Acht "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德语单词: "禁止的 "或 "被禁止的 "和 "关心 "或 "注意"。而在整个史密斯的史诗中,冯马克特交替扮演着亡命之徒和施善者。 但是,生命力的馈赠使新的历史周期开始运转——审视者、锚递员和船长的英雄时代。在这些早期的故事中,最突出的是情感上的冲击——陌生的新体验和关系的冲击,无论是《鼠龙博弈》中人类和伙伴的心灵感应的共生,还是《驾驶灵魂号的女士》中成为太空船一部分的女人。 林白乐的作品同样和自己的一些经历有关。1954年的一天,当他一气呵成地写下《鼠龙博弈》时,哇呜队长是他在华盛顿家中的一只猫的名字。猫咪梅兰妮后来启发了《The Underpeople》的女主角喵梅儿,她是由人用动物创造出来的。林白乐也常住在医院里,无时不刻依赖着医疗技术,这让他感受到了人与机器的联系。 但在《燃烧殆尽》中,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快乐革命的迹象,这是林白乐在自己的时代所厌恶的一种趋势,他看到这种趋势在他想象的未来结束了英雄时代。由于在湖北澳大利亚星种植的使春,人类变得近乎永生,使生活不再绝望,但也不再有意义。 真实的经验让位于合成的经验;在《那战舰金光闪闪——喔!喔!喔》(就像《驾驶灵魂号的女士》一样,这篇也是与Genevieve Linebarger合著的)中,主人公直接从电流中寻求快乐,只有一次划时代的危机才让他拥有了更大的快感。 在公仆无情的仁慈下,一个平淡的乌托邦形成了。人们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劳动的负担和未知的风险,但却被剥夺了希望和自由。被创造出来从事人类劳动的类人体,比他们的创造者更有人性。生命力的天赋,似乎已经失去了,历史走到了尽头。 在这些故事中,正是这些底层人和听从他们的更开明的公仆领主,将人类的救赎握在手中。在《小丑镇的死亡女士》中,被人鄙视的、用动物改造成的工人和机器人必须向人类传授人性的意义,以便将人类从貌似幸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阁员杰斯寇斯特从狗女人汪乔安的殉道中得到启发,而桑图娜则因 "旧地球的地底"的经历而变成了爱丽丝摩尔女士。他们一起成为补完人类的设计师——带回了自由、风险、不确定性甚至是邪恶。 与这些事件相平行的是对公仆宇宙其他部分的历史切片。在 "希登妈妈的奇登崽"中,我们了解到为什么古北澳大利亚星是银河系中防御最严密的星球;但薇欧拉·西格利亚星也同样奇怪。而在科幻小说中,还有哪里有像《名为楔尤之星》这样的世界,还有哪篇能把小说生物工程的大胆构想与宗教中经典的地狱的图景结合在一起? 东方的叙事技巧,特别是在 "小丑镇的死亡女士 "和 "失落的喵梅儿之歌 "及其后续的故事中尤为突出。神话的意义也在此,我们刚刚提到的故事可看作是对流行传说的解释。而在《旧地球的地底》中,又有多少事情是真正发生过的? 史密斯创造了宏大的时间跨度。对保罗和弗吉尼亚来说,他们刚从 "阿尔法拉尔法大道 "的人类补完中解脱出来,而我们当下自己的时代已经迷失在昏暗的过去,只能从一层又一层被遗忘的历史隐隐约约显露出来。无人能像史密斯一样把这种时间感表达的这么好——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夜翼》的前半本是(也许)最为成功的模仿。 史密斯的宇宙仍然比我们所已经读到的要大得多——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帝国曾经征服过地球,并把贡品带到了那条神话般的大道上;也不会知道机器人、鼠龙和科普特人的身份,他们的幻象在《Norstrilia》和其他地方都有提及;更不会知道《萨兹达舰长的罪恶与荣耀》中创造的猫人最终落得什么下场。 然后是那种未完待续的期待感——史密斯要把我们引向何处?在 "人类补完 "和 "喵梅儿解放底层人民 "之后会发生什么?林白乐暗示了人类和类人体的共同命运——也许是历史的某种宗教性的表达。但他们依然只在暗示中存在。 史密斯的作品将永远保持其神秘性。但这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在阅读他的故事时,我们被卷入了与生活本身一样真实的经历中,而且与真实的生活同样神秘。 —John J. Pierce(本文和时间线都是他搞的,时间线参照了林白乐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