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的故事】第一章 康特来镇的故事 1
熊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康特来镇附近的森林十分茂密,拥有着大量的鹿和兔子这类易捕捉的食草动物同时,也拥有着各种捕食者,其中就包括棕熊。棕熊是一种大型猎食动物,而且领地意识很强,这对康特来镇居民和来此淘金者的生命安全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在1860年到1863年的康特来镇一共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起棕熊袭人事件,造成51人因此丧命。镇长坎特伯雷坐不住了,他在1864年元旦集结了镇中所以的猎户和青壮年,拿着坎特伯雷镇长从纽约军火商那里购买的猎枪,以保护镇民和淘金者为目的,组成了一个二十几人的猎熊队,在1864年春大肆猎杀棕熊,在这途中除了保护镇民的同时,还带动起了当地的皮草行业。到1870年整总共猎杀棕熊653头,1871年元旦镇长出于对康特来镇附近森林已无熊出没的考虑,再次召集起所有猎熊队成员宣布解散猎熊队。虽然,猎熊队解散了,但由于猎熊带动皮草行业的兴起,猎熊活动依然在普林斯顿平原发生,直至1987年,普林斯顿平原野生棕熊数量不到2000头时,猎熊活动才被政府勒令停止。
矛头阔叶林
在1871年,康特来镇解散猎熊队后,原本棕熊很多的镇西北部森林变得静悄悄的,人们不必担心在有棕熊袭人,但是也很难看到棕熊的身影,当地猎户称在夏天一个月最多也只能见到一两只,而且都瘦的不行。之后一些参加过猎熊队的老猎户逐渐意识到他们做的似乎有点过头了,因为在1872年春天开始镇西北部真的看不到一头熊,但在普林斯顿河附近的森林里却依然有棕熊出没,这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似乎棕熊们有意识的躲避着人类,即便猎熊队已经解散,它们也不愿意再回来了,就像被捕熊矛重伤的熊,即便伤好了也会一生惧怕捕熊矛一样。
因此,当地猎户开始称康特来镇西北部森林为——矛头阔叶林。
发疯的一家
1913年6月上旬的一个周末,康特来镇北的温斯顿一家四口吃过午饭,坐在自家后院的树荫下乘凉。就在这时,一只鹿跨过院子的木栅栏,来到温斯顿一家的视野里。大儿子当时12岁,首先叫出来并嚷嚷着要父亲取猎枪,温斯顿的妻子玛丽莲抱着一岁的小女儿正想劝解,但大儿子的想法似乎正和温斯顿的意,很快他便取来猎枪,不顾自己妻子的阻拦,举枪瞄准,那鹿也不躲闪,任由他瞄准。然后就听一声枪响,便要了那只鹿的命,妻子事后因为这件事还生了一会气。
之后,温斯顿和大儿子把鹿拖到工作间,然后和玛丽莲说,晚上就吃鹿腿肉,玛丽莲当时还在生丈夫的气,但也没说什么,点了点头,默许了。随后,温斯顿和大儿子一起忙了一下午,收拾出了鹿皮和鹿肉,夜晚便吃了一小部分。玛丽莲当时本没想吃鹿肉,但看到大儿子和温斯顿一起忙了一下午,就吃了两口,之后就去喝汤了也没再吃下去,小女儿由于太小也没有吃,但这一餐的鹿肉丈夫和大儿子却吃了不少。
晚餐结束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切如常。第二天,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时间一直来到1913年9月末,大儿子有一天突然在学校课间活动时晕倒了,就倒在操场上。老师们很快就发现了他,再三确认后将大儿子送到了离学校最近的医院,随后通知了温斯顿,温斯顿和妻子玛丽莲赶到后,大儿子并未醒来,而且发起了高烧。最开始,医生认为是猩红热,但在退烧后的数周观察里,大儿子先后出现了记忆衰退,失眠,偏执,癫狂的症状,而且病症日益严重。
经过一年零一个月的煎熬,大儿子终于不堪重负的离开了人间,温斯顿夫妻悲痛不已。然而,天不随人愿,三个月后温斯顿在伐木场工作时突然昏倒,住进了医院,随后几周出现了大儿子同样的病症,医生也很惊讶,并再次按照猩红热的方式治疗。由于温斯顿的病,使得一家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妻子玛丽莲开始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和高昂的医疗费,但是不出两个月,温斯顿家彻底没钱了,所以只能回家静养,在家里温斯顿几乎不再床上躺着,每时每刻不在发疯,说胡话,体温时高时低,玛丽莲心急如焚。
又过了两个月,温斯顿家实在坚持不住了,玛丽莲只能把小女儿送到了教堂寄养,在教堂他和神父说了这件事的原委,并央求神父可以帮她找找办法,神父答应了。但诡异的是,玛丽莲在从教堂回家的途中突然昏倒,送医后不出所料,出现了和温斯顿一样的病症。最终,玛丽莲由于疯癫交不了医疗费用,只好弃疗,联系其家属,经过搜索才发现,玛丽莲现今唯一正常的家属就是她那寄养在教堂快两岁的女儿。然后,医院联系了教堂,神父知道后非常惊讶,但也非常惋惜,只好接走了温斯顿夫妇,收容在了教堂地下用来关严重精神病人的关押室里。每天送水送饭,直至温斯顿夫妇病情过重双双殒命。
但直至小女儿长大,也没有找到温斯顿夫妇和大儿子的真正病因。
我会继续更新,但我需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