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年清明,我们为金塔巷“00001”号“吴明”烈士敬献了花圈

2023-04-10 09:02 作者:叫我同志就好了  | 我要投稿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重要论述,传承东北大学百年爱国爱校传统,弘扬英雄烈士精神,激发爱党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2023年4月5日,癸卯年清明,东北大学甘肃校友会在母校百年华诞前夕前往兰州市烈士陵园,为丛德滋校友清洁墓碑,向丛先生和其挚朋战友罗云鹏、王学礼烈士敬献鲜花、花圈并鞠躬默哀。

     

本次活动由东北大学甘肃校友会秘书长柯淑清女士主持,副秘书长徐玉江先生、东北大学甘肃省定向选调生及在兰青年校友参加。

在丛德滋烈士碑前,柯淑清女士介绍了丛先生的生平,徐玉江先生献上祭文,最后由20届选调生青年校友白子玄带领大家烈士宣誓。

丛德滋校友出生于白山黑水的辽宁凤城,毕业于知行合一的东北大学,投笔从戎随东北军投身革命,又以笔代戈创办《西北向导》《解放日报》《民众通讯》等极具影响力的报刊,活跃于我党在西北的宣传阵地一线,最终殒命于他所战斗并深爱的金城兰州。

东北沦陷,他随校长在东北军整顿军纪,即使身陷囹圄也坚定信念,不屈于蒋军政训处的淫威,热情宣传“反对内战,枪口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

身居西北后方,他依旧不忘同胞的血与泪,不忘国土的苦与悲,他化名“吴明”,以笔为枪先后创办各类报刊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白色恐怖弥漫金城,他在南府街79号(今兰州市金塔巷内)以民众通讯社为掩护,白昼针砭时弊,宣传党的政策,广泛联系群众,黑夜联络组织,我党同志、进步文化工作者和走散红军提供庇护之所。

名誉物质可以收买叛徒,但无法变节一个共产党员;酷刑囚笼无不残忍逼仄,但无法屈服革命者的意志。1941年丛先生被捕,关押在兰州沙沟秘密监狱。特务头子亲自出马,以名誉地位、物质利益来诱骗他变节。丛先生意志坚定,严守党的机密并痛斥特务,敌人遂施以酷刑,将他的头发系住吊起,限制其饮水,将高大的他限制在“头靠西窗,脚抵东墙”的劏间中。1942年4月19日,32岁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定不移,不屈不挠,以各种方式与难友一起同敌人坚决斗争。

丛先生毕生追求解放与真理,他投身革命,忠于党的事业,严于职守,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机密。在白色恐怖下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纵然是花儿不在枝头开,你仍将切切秋意结硕果。”丛先生在狱中留下赞美无花果的诗,见证了他的革命热情,更是留给子女,留给校友,留给我们后辈的最后遗言。

作为烈士之后,丛丹大姐一辈子低调朴素,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向政府索求任何补偿。没有奢华的家具,简朴的水泥地,整洁干净的家中由萧军先生书写的条幅——“丹心为国,继尔先人”,是除丛先生包括共和国第“00001”号烈士证在内的遗物外,家里唯二值钱的物品。

“当年秘书在填写烈士名单时,我想起你爸爸就是烈士,秘书便第一个写上了丛德滋的名字。这就是个序号,没有特别的含义。”

“或许”,如丛先生的老战友谢觉哉前辈所说,这串数字没那么神秘。但作为东北大学的后生,我们应该记住,他用青春与生命践行了东北大学学子“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价值追求;作为陇原儿女,我们应该记住,他用自己文字工作者的瘦弱身躯担起为民请命的道义,为群众的自由发生;作为党的干部,我们应该记住,他用过人胆识和年轻生命保存了西北解放事业的火种,让我们迎来革命胜利的黎明。

今年清明,我们为金塔巷“00001”号的“吴明”烈士敬献了花圈,向我们优秀校友丛德滋先生致意甘肃人民、东大学子最诚挚的敬意!

今年清明,我们为金塔巷“00001”号“吴明”烈士敬献了花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