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分析】初级防御机制:付诸行动

2023-08-22 01:22 作者:锦书寻雁回  | 我要投稿

初级防御机制:付诸行动

付诸行动也可被称为行动化

是幼儿无需借助语言并在意识层面表达内心想法的另一种形式

付诸行动与躯体化不同

通俗地讲,一般来说付诸行动关注行为,怎么想怎么做,自己意识到是自己主动做的

而躯体化是关注症状,将心理、情绪问题转化为生病,自己意识不到是自己主动做的

付诸行动的第一种层面是内心的想法通过行动去实践

选择努力工作还是停滞不前都是付诸行动的具体表现

行动当然比动动嘴皮子更有效

“你能走到现在,不是因为你想的多远,而是你走了多少。”

付诸行动的第二种层面在一定程度化解内心冲突与压抑情绪的作用

为了获得愉悦,人们会通过运动获得力比多而感到满足

为了抗议,人们可能会采取绝食的行为

我曾见过一个家庭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惩罚与攻击自身:“我该打,连孩子都教育不了。”

这种付诸行动的教育方式是极其恐怖与难以接受的,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

可见,付诸行动可能带来自我毁灭,也可能有助于成长,或二者兼备

受潜意识驱使而意识层面又能察觉到的行为存在均划归于付诸行动

个体潜意识的恐惧或解离的情感会导致个体采用强烈的、自动化的方式表达

在弗洛伊德的基础性文章《记住,重复和修通》中,他提出治疗师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患者用言语进行的潜意识和非潜意识表达

除了言语指向理解

还有另一种指向:就是理解患者的付诸行动

患者不记得他所遗忘和压抑的内容作为记忆再现出来

而是采用了付诸行动

“他重复了它,当然他不知道自己重复了什么。”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通常在刷完视频后或打完游戏自己一无所获

你投入了时间与精力,收获却不明显

为了寻找“缺失”便付诸行动,接着又继续刷短视频或打游戏

最终循环往复,造成了自认为空虚的局面

所以人们即使在意识层面察觉“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简直在浪费我时间”

也很难做到所谓的自律

因此了解自己不可或缺的要了解自己的付诸行动

查找自己平时收藏了什么视频,浏览器的搜寻记录

去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强迫自己应该要什么

【精神分析】初级防御机制:付诸行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