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形机甲的可行性(脑洞)

2020-10-18 20:02 作者:翱岚祝融  | 我要投稿

人形很实用的,毕竟我们人就是自然之选。

但是目前技术所限,另外,当星际时代来临,人形是最适合进行星球表面探索的。总不可能用坦克在各种奇特地形探索吧,首先移动就是问题,如果是一片冰呢?坦克不是不能不解决这问题,而是比较麻烦,当然提前准备用冰地履带也行的。人形机甲就简单多了,机甲脚部其实空间挺大的,完全可以内置伸缩式的冰地钉,需要时直接放出固定就行。而且这种东西是所有机探索机甲都内置的,并不会因为换到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打造。另外就是山地地形,这坦克真没法,但是人需要保护啊,那干嘛不造一个人形铁罐子装人呢?又能探索,又能工作,还能行走和保护。不过这类用途,人类一旦研发出了反重力装备,估计反重力车会更适合。那么人形机甲更大的意义还是战地工程以及战争上了。毕竟这玩意就是个移动的武器平台。

坦克不会消失,毕竟比机甲便宜得多,但是更可能是无人坦克,且和机甲联网,机甲是指挥官机,负责统帅无人战斗部队。当坦克不需要乘员,技术更进一步,零件小型化,自主AI更先进,那么坦克无人化就是未来。但是战场上总需要人类指挥官吧,机甲这种造价高昂,但是配置灵活,机动性强,防御不算太差,战斗力也不算太差,且有足够空间安装大型计算机组的玩意才真的适合临场指挥。机甲的防御可以通过手拿盾牌或者安装外挂装甲强化的。另外造价的问题,当能标准化制造零件后,那都不是事。虽然坦克可以打穿机甲的关节部分,但是换算比可能会很高的。击穿这种重重保护的地方,不靠近怎么可能,而且关节部分肯定也会做防弹设计的。别忘了,如果是大型机甲,直接脚踩就能搞定坦克的,小型的,那个估计很难瞄准,也难打中。毕竟用脚的玩意,反应总会比用履带来得快。而且机甲也不一定非要限定为人形的。

看下高达,元祖高达其实是在远程攻击手段(应该说是雷达失效导致的超视距战斗没效果了,就像两架隐身战斗机最后只能进入格斗战一样,毕竟视线外,谁也雷达不了谁)无效的情况下,搞出来的近战攻击平台。既然要求可以在宇宙中甚至陆地上要能灵活使用接近战,那么也只能设计成人形,毕竟这个最为灵活,打大的打小的都行,实在打不动,还能外挂武装(GP-03D\SEED),战斗力爆表,一般战舰被这玩意近身了,估计真得完,毕竟最少是等离子切割刀一般的威力,只要能量和发生粒子够,再厚的装甲都能切。宇宙中的交战距离很远,但是远程交战效果不大的情况下,双方只能互相接近,这时候舰载机可以扔炸弹或者反舰鱼雷了。但是这有个问题,但是战机转向都是要遛弯的,这简直就是给整个对面的防空炮当球打啊。毕竟在怎么遛弯还是在对方的射界内的,不要太坑(可以去看射击比赛里的打飞盘的那个,射手只要估计好了提前量,100%能打中,那换成自动火控系统呢?不好意思,大气层的那套在太空是没法用的,毕竟都无法摆脱对方的火控锁定。)那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火力足够,携弹量大,机动能力好,可以在较小范围内躲闪对方炮火的,且在必要时可以直接降落对方战舰外装甲直接进行破坏的战斗工具了,那么这时候人形机甲将是首选,但是机甲要能在对方发射后就躲开,那还是得看机甲上的综合防御系统的,如果不能提前发现攻击意图,一样不能躲开的,毕竟需要做到对方开火时,这边就位移一下,幅度不需要多大,只要离开命中轨迹就行,毕竟炮弹或者炮光离开发射口后就是一条直线,且这种操作其实自动化的,基本无需人为介入,人类要警惕的是主炮级别的以及对方对抗部队,不管是敌对机甲还是敌对战机。

当然以上那种机甲是追求机动能力的,但是还有提高防御能力,当然这种机甲往往块头较大,但是装甲也厚了,甚至还能携带护盾,直接能硬抗。这咋说呢?攻坚用,毕竟这玩意吨位摆那里,携带单发超重型武器也不是不可能的。关键打完还能丢弃后,马上拿一个新的,这射击速度不要太快。动画里的很多剧情需要,主角往往无敌,但是仔细思量了一下,真造这么个乌龟,那真心不好搞,换成杂兵思路,想想怎么打吧,毕竟现实里没有这种人也光环,还有人送强力机甲的(说的就是基拉)。高达系列最写实的估计就是08小队了,那才叫真实。别的主角都太夸张了,又是超能力,又是机甲,不要太挂。

当然我们人类进化到目前这个形态,那可是大自然优胜劣汰出来的,说人形不好的先想想我们为啥会是这样,我们祖先为什么出用这种形态取得了物种竞争优势,猿类一直能使用工具,但是为什么人类要站起来?那就是因为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不管是搏杀,采集,打猎,防御等各方面取得优势,另外说一下,现代人类的肌肉力量普遍较弱,所以感觉人形和猛兽搏斗吃亏。但是别忘了黑猩猩这个近亲,能手撕动物的存在,让现代普通人去试试空手撕兔子,看能不能撕下一条腿来,估计很难。而我们的祖先是可以做到这种事情的,所以我们祖先在发现会用石器前那最少几万年以上的时间里,基本就靠简单工具:木棍、石头、徒手,来和猛兽搏斗的,而很显然,估计伤亡虽然大,但是总有活下来的,而且还越来越厉害了,不然我们智人就不会出现了。

机甲的动作要是采用液压推杆,人形机甲必定反应慢,而完全电动机关节,快倒是快了,但是持久力估计成问题吧,而且这种电动机目前人类也造不出来吧。人形机甲需要反应快速的关节系统以及起到肌肉一样作用的持久支撑系统,外加一个超级能源。而且这些东西都还得放在足够结实且不会太重的骨架上,不限定为金属。还得有个厉害的控制系统,且这个控制系统其实有一个副系统,副系统起到人类小脑的作用,一些行走平衡,内部能量转换控制,冷却控制等都得自动化的,不需要主系统时刻干预。主系统只需要对副系统下指令就行了,副系统会去做这些事情。不需要驾驶员去走一步还得下一次指令,走两步下两次,而是驾驶员只需要确定前进后退转向就行,副系统自己分析指令。

其实有时候看见市政工程在挖路,我经常在想,这挖东西还是人快啊,一锄头下去,啥不起来,动作还简单?现在的挖掘机挖个一立方都还来回几次,先换冲击钻,然后换挖斗,然后铲渣倒渣也要来回几次,换头也是啰嗦,麻烦的不要不要的。真要有个3米左右的机甲,两只手,直接手臂外挂大号冲击钻,接着换锄头下去,直接起来一大块,然后直接把锄头挂上背上,用挖铲子一下估计也得不少,直接装车吧。想来挖大立方比用挖掘机快多了。而且这玩意自带动力,完全可以当供电源,只要连接好输电缆,后面完全可以跟着什么综合铺设车之类的工程车。


嗯!没错,人形机甲就是自动化了挖掘机。

谢谢观赏,如有雷同,纯属脑洞。

人形机甲的可行性(脑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